1
之前,無意中看到日本一個紀實類綜藝節目《紀實72小時》,節目組跟拍了一位中年男子陪吃陪玩陪聊的一幕幕故事,卻不由得讓人感到心酸與無助。
節目中的主角是一位39歲的中年男子森本翔司,因為疫情失去了工作,他便開始“出租自己”來賺錢。
委托人只要支付交通費,餐飲費和景點門票費,就可以租到他。
森本翔司出租自己的底線就是:“自己啥活也不用干!”
看似匪夷所思,但意想不到的是,森本翔司卻備受追捧。
有時候他一天能接大概3到4個邀約信息。有統計僅9個月的時間,他就接到了1000多件委托請求。
有人租他一起遛狗,有人租他一起釣魚;
也有人租他陪著一起看演出、參加活動,或者逛景點;
甚至有人租他對自己說一句加油鼓勵的話,或是請他一起吃一頓飯。
因為接收到的委托越來越多,森本翔司的租賃服務也開始收費了,除了之前規定的交通費和餐飲費,還要額外支付一筆辛苦費。
看似“什么都不干”,如今他卻不僅能養活自己,順便也能養活家人了。
看完片子,那一個個被出租的故事或許稀疏平常,但卻戳痛了當代人那顆最渴望陪伴的內心。
成年人的孤獨,有些時候你根本想象不到。
2
年初,48歲的周迅在綜藝節目《很高興認識你》中罕見公開了自己的獨居生活。
周迅表示,自己從來沒有在購物平臺上買過東西,甚至連外賣都沒有點過。
因為她很害怕,可能由于看了太多負面的影片,她害怕電影里的那些恐懼鏡頭,她時常幻想外賣員送餐時會不會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
周迅還透露,目前獨居的生活讓她時常有孤獨感,無論自己在家做什么事,都沒有人可以與她一同分享。
不得不說,一個人的生活最難排解的就是一個人的寂寞。
但生而為人,似乎我們都難以逃脫孤獨。
美國學者梭羅曾在1845年跑到瓦爾登湖邊上,搭建了一個小木屋,獨居了2年2個月。
后來有人問他:“你一個人住在那一定很孤獨,很想見人吧,特別是在風雪天里。”
梭羅回答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不也只是宇宙中的一葉小舟嗎?
我為什么會感到孤獨呢?我們的地球不是在銀河系中嗎?
我覺得經常獨處使人身心健康。與人為伴,即使是與最優秀的人相處也會使人厭倦。
我好獨處,至今我尚未找到一個伙伴能有獨處那樣令我感到親切。
當我們來到異國他鄉,雖置身于滾滾人群中,卻常常比獨處家中更覺孤獨。
孤獨,不能以人與人的空間距離來度量。”
孤獨是每一個成年人都必須理解的人生話題。
因為,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守得住繁華。相反的,如果你任由時間侵蝕你,那么你就會變得空虛、落寞。
3
韓國首爾郊區的一大片草地上,有一個“監獄”酒店。
這家仿照監獄建造的酒店,既是酒店,也是“監獄”。
入住這里的每一位客人,都會被沒收手機和一切電子產品,然后統一換上“藍色囚服”。
酒店房間內的設施只能滿足一個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娛樂設施。
就這樣一家堪稱“虐人”的酒店,一周的住宿費用大約需要50萬韓元,也就是3000元人民幣左右。
據說,這家酒店經常供不應求,許多人都愿意跑到那里,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待上許久。
蔣勛說過:
“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所以,生命里第一個愛戀的對象應該是自己,我相信,這個生命走出去時不會慌張。相反地,一個在外面如無頭蒼蠅亂闖的生命,最怕孤獨。”
余華在《在細雨中呼喊》中也寫過一段話:
“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
有時我也會因為寂寞而難以忍受空虛的折磨,但我寧愿以這樣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恥辱為代價去換取那種表面的朋友。”
當你經歷越多,你就越會發現,孤獨才是成年人生活的標配。
享受孤獨,才是當代成年人該有的態度。
4
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一位北京金融女羅列了在獨處過程中做的10件讓自己悄悄逆襲的小事。
①早睡早起,能做很多事
②獨處時學理財
③復盤,制定計劃
④在家好好護膚
⑤一個人做健康美食
⑥閱讀電子書
⑦周末一個人去公司辦公
⑧利用午休時間一個人逛街
⑨帕梅拉健身
⑩泡澡放松身心
事情雖小卻不可小覷,既有精進自我的復盤、閱讀,有愛惜自己的健身、護膚,也有放松自我的逛街、泡澡。
看完博主的清單發現,當一個人開始試著一個人相處,把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時,她所做的每一步,都會讓自己變得更好。
周國平在《獨處是一種能力》中寫到寂寞的三種狀態:
一是惶惶不安,茫無頭緒,一心逃出寂寞;
二是漸漸習慣寂寞,安心建立生活的條理,用讀書、寫作等來驅逐寂寞;
三是寂寞本身成為一片詩意的土壤,誘發出關于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
目前的你,處在哪個狀態?
愿我們都能擺脫低級的孤獨寂寞,享受到更深層次的人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