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小編提前看過大劉的小說,對流浪地球拍成電影,不看好。但實際看了電影之后,單就場景而言,確實是國產科幻片的翹楚,有科幻大片的味道,這一方面絕對是及格的,相信票房高,主要還是這方面的原因。但是對于電影中人物表現而言,感覺有比較大的缺憾感。在整個過程中,有幾個場景表現很生硬,比如強行表現出男主的叛逆,然后父子戲份強行加。
整個表現過程,人物的內心感覺不到成長,但是卻突然出現某一個情感的爆發,講實話這些段落我是直接跳過的。感覺還是年輕演員的表現力不夠,看過比較優秀的演員,要表達的情感,可以通過一個眼神一個神態表現出來,而電影中的表現過分浮夸,表達情感只是大吼宣泄,還是閱歷不夠,或者說劇本沒有給足夠的時間去表現人物的成長和改變。最好這一點,相信電影的評價也會更高。
小編第一次看流浪地球的確覺得韓朵朵的呼救有些尬,后來又看了幾次,結合答主的回答,覺得的確很有道理。所謂的“點燃木星”方案其實已經被研究過并否決了,只不過沒有公開,不然太打擊士氣了,而飽和式救援也是凝聚人類的一種手段,不然世界直接劉崩潰了,最后聯合政府也宣布放棄治療,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吧,許多的救援隊都選擇了離開,趕路“回家”,少許的救援隊,如同主角團一樣,還心存一絲希望,所以還在堅持前進。
最后不管是劉培強上校,還是王磊上尉,在沒有聯合政府得支持下,都不可能指揮其他救援隊放棄最后的時光來陪小隊一起送死,畢竟聯合政府都說放棄了,憑啥聽你的啊!所以只能讓小女孩來煽情,用孩子楚楚可憐的聲音來喚醒人心里脆弱的一面——不忍孩童遭遇危險。而韓朵朵在這種場合,語無倫次才是正常,而那句估計天天課上都會被說起的“語錄”此時卻真的成為直擊心靈的話語,在如此艱難的歲月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希望真的是支持人類不崩潰的最后動力了。
最讓我驚喜的幾個點也是點燃木星不止主角團能想到,去點火的不不止主角團,還有前面發現空間站要脫離地球飛走的也不止吳京一個人,最后推動撞針也是靠全世界一起努力,而不是主角突然爆發,我覺得這樣才顯得更真實。選擇地球或者火種,都一樣是選擇人類的存續,他們根本沒有區別。地球一定能順利泊入人馬星系嗎?木星都差點弄死它,后面還有2000多年的漂泊,還有多少冒險,沒人知道。
同樣火種逃逸,就有那么大的存活率嗎?同樣未知的毀滅就在前方。選擇地球還是飛船沒有太大的區別,去講哪個概率大都是沒有根據的猜測。只是,人類是人類文明的造物者,不管人類文明至今有多復雜多不容易未來是否還能創造同樣的文明,這肯定是不能的,但是沒關系,人類還能創造,這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