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娛保留節目之「我們是有一個孩子」,最近又有了新素材。
這次的主人公,是分頭上綜藝賺奶粉錢的兩位演員——王傳君和齊溪。
在《五十公里桃花塢》中,王傳君和武大靖、王鶴棣組裝籃球架。
結果一個力道沒把控好,籃球架的欄桿直直地卡在王傳君的襠下。
鐵欄桿不長眼,讓周圍人都笑作一團。
王傳君則笑著自嘲道:“閨女已經有了,兒子現在暫時不計劃?!?/p>
語氣之淡定,幾乎讓人沒反應過來這個重磅消息。
閨女?
王傳君已經有娃了?
怎么感覺自己漏掉了什么前情回顧呢?
全網人仿佛那吃瓜都找不到瓜田的猹。
彼時距離王傳君和齊溪官宣,也不過幾天時間。
王傳君拉著全體塢民錄制VCR,為正在乘風破浪的齊溪打Call。
用的稱謂是“我們家齊老師”,一股老夫老妻的膩歪勁兒。
齊溪也大方認領。
兩人的戀情婚姻,才浮出水面。
圖源:新浪微博
現在王傳君一句話,又讓人發現劇情快進到了,“閨女已經有了”。
這是什么八百倍速的神展開。
說實話,看慣了明星從公開戀情、到秀恩愛、到曬結婚證、舉辦婚禮……每個步驟事無巨細地分享。
再看這樣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真的有點不習慣。
原來你們人狠話不多的演員,節奏是這樣的。
如今,即便已經接受了兩人是夫妻的設定,依然有種次元壁被打破的感覺。
王傳君和齊溪,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人,到底是怎么在一起的?
她姐對王傳君的印象是逐年迭代的。
早年間懟過《愛情公寓》抄襲,被劇粉說是過河拆橋;
后來懟過王家衛,在一眾附和的明星中,宛如一股清流;
最近又懟了宋丹丹,成為桃花塢專屬的“整治職場”斗士。
總而言之,有點刺兒頭,有點難搞。
但追溯到王傳君出道時,他應該屬于典型意義上的流量。
第一個讓王傳君有姓名的節目,是古早選秀《加油!好男兒》,他是上海賽區5強。
同期選手還有李易峰、井柏然、喬任梁,王傳君跟喬任梁還是多年的好哥們。
2009年,《愛情公寓》火遍大江南北。
王傳君飾演公寓中的日本友人、唐悠悠的男朋友關谷神奇。
關谷動不動就要“切腹自盡”,記得當時很多人都熱衷于模仿他的日本口音。
后來,“漢化版《老友記》”的抄襲丑聞隨之而來。
2018年,《愛情公寓》導演決定重新啟動大電影項目。
而王傳君作為主演之一,不僅公開diss抄襲行為,還拒絕出演。
當時他并不是那波演員中最紅的一個,但確實是撕下《愛情公寓》標簽最成功的那個。
2016年,王家衛監制的《擺渡人》上映。
梁朝偉、金城武、陳奕迅眾星云集,依然拯救不了它跌穿地心的口碑。
當時王家衛發了一條微博回應爭議說“我喜歡”。
圖源:新浪微博
若干跟這部電影有關系、沒關系的演員都競相轉發表示,“我也喜歡”。
當時的娛樂圈和現在不同,明星還是很流行在微博上彼此聲援站隊的,甚至是一種常見的公關手段。
但這樣的公關讓觀眾更憤怒了。
電影不好看,不老老實實地承認就算了,明星們還一團和氣地奉承起來了,是把觀眾當傻子嗎?
唯獨王傳君在自己微博發了一條:“我不喜歡?!?/p>
當時全網觀眾的反應,就像桃花塢里聽王傳君說話的李雪琴似的,恨不得為他把巴掌拍爛。
現在看來,這些行為是非常大膽的。
畢竟件件都是得罪人的事。
普通職場中對上級說句真心話,都要掂量掂量,更何況是演藝圈這種人脈當道的地方呢?
但王傳君并沒有照預期那樣,“路走窄了”。
《擺渡人》同年,還有另一部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
在這部同樣集結了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等一眾大牌的電影中,我們也看到了王傳君。
他戴著西式禮帽,穿著中式長衫,操著一口吳儂軟語,出現在銀幕上。
這還是當年那個戴框架眼鏡的搞笑男嗎?
王傳君飾演的是個戲份不多的小角色,一個上海黑幫的馬仔。
但是三言兩語之間,這個馬仔的滑頭就展現出來了。
圖源:《羅曼蒂克消亡史》
好像……有了那么一絲電影演員的感覺。
王傳君在公眾眼中的形象開始發生了轉變。
真正使他口碑大爆的,則是2018年上映的《我不是藥神》。
電影的豆瓣熱評區,最高贊就是對王傳君堅守演員本心的贊賞。
圖源:豆瓣
在《藥神》中,王傳君飾演了一個白血病患者,呂受益。
出場形象就足夠顛覆。
瘦骨嶙峋、面色鐵青、胡子拉碴,說幾句話就要咳嗽兩聲,一看就是飽受病痛折磨的人。
呂受益后期病情加重,躺在醫院里幾乎沒了人形。
只是透過屏幕,都能感覺到他的虛弱。
還有最經典的一幕。
徐崢飾演的程勇坐在公安的車,一路上都是送行的百姓。
而路邊也出現了他的老伙計,呂受益和黃毛,他們在眾人之中。
為了演好呂受益,王傳君每天跳繩8000次,減重20斤。
他一度住在醫院里,跟血液科的病人朝夕相處,模仿他們的一舉一動。
甚至長時間不睡覺,盡可能真實地還原病人的狀態。
徐崢說:“王傳君的藝術追求遠不止于此,以后也會遠遠超過我,因為我感覺他還是蠻鐵了心想做一個好演員的。”
呂受益為他贏來了百花獎男配的獲獎和金雞男配的提名。
雖然不算高產,但王傳君的身影,還是時不時出現在大熒幕上。
不管是《蘭心大劇院》中的情報人員,還是《奇跡·笨小孩》中自視甚高的公司高管。
圖源:豆瓣
他屬于導演心中“用他很放心”的演員。
合作過的婁燁、程耳、文牧野導演,總是與他反復合作。
至此,他已經完成了從流量小生,到文藝圈中堅力量的轉變。
而齊溪,則像是王傳君的鏡像。
對她來說,并沒有剝除流量、擁抱藝術理想的困境。
相比于王傳君這種掙扎著從熱播劇走向文藝圈的演員來說,齊溪可以說得上是出生在羅馬。
她畢業于中戲導演系,一開始是作為話劇演員在活動,而且還不是普通的話劇演員。
齊溪一出道,演的就是孟京輝《戀愛的犀?!愤@種級別的作品。
她是繼吳越、郝蕾、王檸之后的第四代女主角“明明”。
從2008年一直演到2011年,孟京輝評價她:
“從不拖泥帶水,從不自作多情,就像一個清晰的箭頭,甘冽、清爽、有力量。真的,中國找不出這樣的女演員?!?/p>
演到最后,她對孟京輝說:“不行,不演了,我快要吐了?!?/p>
齊溪覺得自己被明明附體,她不得不用其他角色擺脫明明在她身上的烙印。
2012年,齊溪從話劇舞臺上走下來,走進電影片場。
她的第一部電影,就是和婁燁導演合作的《浮城謎事》。
齊溪飾演的是小三“桑琪”,跟她搭戲的,是也曾演過“明明”的郝蕾。
圖源:《浮城謎事》
桑琪是個愛起來就會變得歇斯底里的女人。
為了得到愛,她走向瘋狂和迷失,甚至不惜設計殺人。
這樣一個角色,對于第一次觸電的演員來說并不容易。
齊溪最終憑借這個角色,拿下了五座最佳新演員獎,和一座最佳女配角獎。
圖源:《浮城謎事》
齊溪總是格外擅長表演這類復雜的女性。
與她素雅的長相截然相反,她的角色總是壓抑的、偏執的、暗流涌動的。
不管是《萬物生長》里撞破男友出軌的原配。
沒有哭鬧,沒有爭吵,只是坐在兩人面前大口大口吃起來大蝦。
一句話不說,直到吃得滿臉醬料,才起身去問洗手間在哪。
圖源:《萬物生長》
這種壓抑的瘋狂,是她給角色賦予的獨特生命力。
又或是《下海》中遠赴巴黎、靠“站街”討生活的下崗女性。
她的表演冷得像冰,隱忍又脆弱的神情,將所有苦難吞咽下去。
圖源:《下?!?/p>
《聽見她說》里,齊溪飾演的是單元劇集《魔鏡》中飽受外貌焦慮的女孩。
她在鏡子面前化妝、卸妝,跟自己對話、哭泣。
剖開光鮮的一面,露出自卑的馬腳。
圖源:《聽見她說》
齊溪的角色總是復雜的、邊緣的、棱角分明的。
即使是道德感缺失的角色,在她的身體里也總能達到奇妙的平衡。
這大概也是為什么文藝圈會偏愛她。
她不是一個囿于安全范圍的演員,她敢于真正把靈魂附著在角色之上,去感受、去表達。
齊溪在文藝圈內口碑好,合作的也都是業內一流導演。
她面臨的問題,則是王傳君的翻轉,叫做“好酒也怕巷子深”。
齊溪也會接拍商業片,但對于不熟悉她的觀眾來說,她就是一個有點眼熟的女演員。
比如《吹哨人》里,她飾演雷佳音的老婆;
《奇跡·笨小孩》里,她飾演患有聽障的女工。
圖源:豆瓣
直到《乘風破浪的姐姐》,齊溪終于以自己的身份,走到了大眾眼前。
一曲《縱樂園》,熱烈肆意。
圖源:《乘風破浪的姐姐》
大家才發現,那個看起來很高嶺之花的女演員,更像盛放的芍藥。
她從不吝嗇給身邊人反饋,不管開心難過都會在身邊陪伴著大哭大笑。
即便是綜藝節目,她也在真情實感地投入、體驗、感知著一切。
一開始還有點驚訝,原來齊溪是這么熱情的性格???
后來想想,這樣的共情能力,也確實是好演員的必備了。
王傳君和齊溪,就像是兩條相照應的道路,一條是從主流到小眾,一條是從小眾到主流。
在兩條道路交匯的地方,他們相遇了。
齊溪和王傳君的第一次合作是2019年,合拍電影《莫爾道嘎》。
因戲結緣的兩人,經常被拍到一起逛街、喝茶。
相戀的傳聞沒斷過,但因為兩個演員私生活都比較低調,所以也沒有引起多大關注。
直到這次官宣,才產生了一種“你們倆背著觀眾八百倍速生娃”的錯覺。
但其實,人家也沒有想要背著觀眾啊。
甚至往回去翻,各種“證據”就大大方方地擺在臺面上。
各種一起出行的照片,一年四季,應有盡有。
王傳君生日派對上,兩人一起跳舞的視頻。
跳到盡興時,還當眾打個啵兒秀恩愛,根本沒有避嫌。
今年5月,狗仔更是拍到一家三口出門的視頻。
王傳君抱著娃,一副女兒奴的模樣,齊溪在旁邊逗著她。
一家人其樂融融,多么美滿。
想起節目里董璇還評價王傳君說是“適合做老公”的男人。
情緒穩定、又顧家、又很愛自己的孩子,還對老婆很專一。
確實如此,《浪姐》中甚至出現了王傳君的身影,他直接過去探班了。
他默默坐在老婆身邊,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個工作人員。
雖然兩人在公眾場合的交集不多,只是看節目都能感受到他們的般配。
齊溪豪爽大方,王傳君直白坦誠。
兩個人都待人真誠,對生活保有百分百的熱情,都有同類才能讀懂的溫柔浪漫。
越是扒這對真夫妻的糖越覺得——
這樣的狀態,不才是演員該有的樣子嗎?
用好的作品說話,剩下的時間認真生活。
生孩子才官宣,無非是因為他們并沒有把私生活,當作可以販賣的素材。
我們對他們的了解,就如上文所述,是那些經典的作品和精彩的表演。
太多演員急于擁有流量和曝光,他們不潛心研究作品,反倒把自己當成了作品。
或者用“產品”這個詞更合適。
他們把自己的一切拆分成一個個可以營銷的點:
身材、長相、聲音、性格、愛好……組裝成一個方便販賣的人設。
私生活更是可以當作換取關注度的金礦。
比如那些不停炒作的戀情,那些辦成娛樂圈年會的婚禮。
而真正的演員呢?
做演員的時候是專業的演員;
做父母的時候是普通的父母。
沒有炒作,沒有狗血,沒有被異化的關系。
只有平實的生活,和他們對事業的從一而終。
希望再有這樣的八百倍速,我們不必再感到驚訝吧。
畢竟對于演員來說,演員才是本職工作。
為人父母,是屬于他們的人生故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