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內卷其實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發展到今天的另一個演變版本,內卷看似是一個網絡流行語,其實背后揭露了非常殘酷的社會競爭法則。
要想進一步了解內卷,就不得不提到斯賓塞。
“社會達爾文主義之父”斯賓塞把社會成員分為三等:
從事生產職能的工人和農民
從事“分配與循環”職能的商人、企業家和銀行家
從事“調節”職能的政府管理人員、官吏
斯賓塞斷言這三種人同時并存是由社會有機體的本性決定的,他們互相合作、各司其職、以維護社會的平衡和秩序。
而這三種人,工人和農民最多,商人、企業家和銀行家其次,最后就是政府管理人員和官吏。
那什么是社會達爾文主義呢?
通俗理解就是,用達爾文的生存競爭與自然選擇的觀點來解釋社會的發展規律和人類之間的關系,也就是進化論中的八個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其實這一點,和今天很多國人信奉的“叢林法則”是相當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認為競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而更極端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恐怕就要數希特勒發起的二戰,優生學那一套了,什么日耳曼人是天選之人,是地球上最聰明的種族,這是希特勒的那一套理論,本質上和內卷也多多少少有點關系。
只不過內卷的不同之處在于,內卷相對更溫和,強調的是社會中的個體在參與社會競爭中所面臨的淘汰是由社會決定的,而不是希特勒搞滅絕猶太人那一套。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巔峰興盛時期,正處于19世紀的歐美資本主義”窮途末路“的時期,當時大量的勞工工人被虐待、沒有福利保障等等,在這樣的背景下,社會達爾文主義一時興盛,成了主流的學術觀點。
而今天我們所提到的內卷,尤其是在互聯網語境下所流行起來的內卷詞匯,也幾乎是有著獨特的時代背景的。
當我們在流行內卷這個詞的時候,歐美國家反而不流行內卷了,玩起了福利制度。
因此我們可以說,內卷是由社會形態所決定的。
要想直白地解釋內卷,很多人應該都聽過電影院故事:
一群人本來相安無事坐在電影院看電影,可隨著電影的深入,吸引的觀眾越來越多,電影院的位置又是有限的,那些原本坐著的觀眾,因為進場觀眾沒座位站著看電影,影響了坐著看電影的人,于是越來越多的人站著看電影,弄到最后,大家都看不到電影,只有少數站在前面的人看得到電影。
這是關于內卷最直白的解釋。
電影院的故事說明了內卷有如下特點:
資源總量有限(電影院座位有限)
參與資源分配的人越來越多(進來看電影的觀眾越來越多)
資源總量分配到個體上越來越少,于是有人開始逾越規則(站著看電影)
由于剛開始站著看電影的人享受到了紅利,于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站著看電影,當越來越多人的都選擇逾越規則時,那么逾越規則本身,所能夠享受到的紅利自然也就減少了。
到最后,大家所獲得的資源無形之中也就越來越少,資源更多向頭部傾斜。
按照這個原則,我們其實可以把內卷套用在今天社會的方方面面。
首先,就是教育內卷。
過去剛改革開放,各地的教育資源差不多,很多人都是從農村考到城市,大學畢業后有了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條件。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讀書的孩子越來越多,地區之間經濟發展越來越失衡,于是那些積累了原始資本家庭的孩子,則有能力去大城市接受教育,甚至還可以報輔導班和培訓班,進一步考上更好的學校。
而那些還留在農村的孩子,則因為師資力量的差異,在中考錄取率50%的差異下,被刷了下來。
哪怕他們考到了大城市,也因為從小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同,更難跟上大城市孩子的步伐。
這也可以解釋另一個現象,為什么現在寒門越來越難出貴子。
因為內卷的本質就是資源分配的不均,資源分配的失衡。
除了教育內卷,職場也越來越內卷。
蛋糕只有那么大,分蛋糕的人卻越來越多,于是為了彰顯分蛋糕的“公平”,我們就會制訂如下規則:
985/211的優先分蛋糕
大城市的優先分蛋糕
能力更強的優先分蛋糕
年齡小工資要求更低,能加更多班的人優先分蛋糕
按照這個邏輯繼續推演下去,我們可以發現,資源越來越向頭部傾斜,你必須比一般人能力更強,才能在競爭中獲得更多優勢,而那些能力一般的人,分到的蛋糕注定更小。
放在現實背景中,我們就會發現,那些普通本科學校的畢業生,注定很難進入大公司上班,只能去一些中小企業上班,哪怕是985/211的畢業生,在進入大公司的時候,也會面臨更激烈的競爭,更嚴格的KPI加班時間考核等等。
尤其是今年互聯網大公司提出降本增效后,越來越多的大廠開始進行人力優化,內卷趨勢愈演愈烈。
如果內卷繼續發展下去,大多數人因為競爭條件的愈發苛刻,會呈現一種付出小于回報的現象。
過去加班一個小時就可以拿到五千工資,但現在大家都在加班兩個小時,你要想拿八千工資,就必須要加班三個小時才行。
因此我們可以說,內卷是對社會總資源的一種耗散,是付出小于回報的一種低成本生產力。
面對內卷,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要先打破內卷,唯一的辦法就只有把蛋糕做大,把市場做大,只有市場大了,才能夠滿足市場中分配蛋糕越來越多的人。
但做大市場,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很難。
在過去的四十多年時間里,我們的經濟成就有目共睹,盡管這種成就是以低廉勞動力換來的,如今經濟增速放緩,這代表著天花板或已經來到,此時要想做大市場,所面臨的的轉型問題,以及轉型中的陣痛,這都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
從微觀的角度來講,當我們個人面對內卷,在催婚、買房買車三座大山的壓力之下,你除了選擇內卷之外,沒有別的辦法。
當然,你還可以選擇以另外一種方式,以盡可能較低的生活成本來維持自己的開支即可,但這種方式又會面臨著巨大的道德層面的壓力,以及來自親朋好友的指責。
宏觀上的難是無力改變的,個人面對的內卷同樣也是如此,躺平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盡可能地武裝自己,多存錢多投資自己,盡可能地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內參。關心事物發展背后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關注我,把知識磨碎了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