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外星人。是喜歡‘莫扎特’呢?還是周星馳《長江七號》里的七仔呢?”
《外太空的莫扎特》熱映,片中的外星萌寵“莫扎特”無疑讓暑期的小觀眾有了新“玩伴”,也讓80后、90后想起了曾經的“外星狗”七仔,陳思誠更是表示,其實在構建外星熊貓“莫扎特”時,確實請教過周星馳。當然,14年前《長江七號》上映時,周星馳也表示“七仔”靈感來源于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的《E.T.外星人》。
當年七仔風靡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如今“莫扎特”帶著情懷再次來襲。其實,中國科幻片一路走來,出現過不少外星萌寵,它們雖境遇不同,卻不僅見證了中國科幻一步步的成長,更連接了中國銀幕萌寵的演變歷程。
片好,寵也萌
天時地利人和
打造劃時代銀幕外星人
90后人們的童年里,一定還記得幾乎是一夜之間小朋友人手一個“七仔”的場景,甚至滿大街都是綠茸茸的外星狗公仔,它的人氣不比現在的冰墩墩差——只是當年大眾版權意識不強,小商品工廠肆無忌憚地制作七仔毛絨玩具,讓周星馳以及出品方中影十分無奈,當然這是后話,但從側面可以得見七仔這只從電影《長江七號》中誕生的外星狗在當年的受歡迎程度。
《長江七號》是周星馳執導的一部科幻喜劇片,講述農民工的孩子周小狄偶遇外星狗后,圍繞親情、友情等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可以說在周星馳眾多作品中,《長江七號》是十分獨特的存在,這不僅是周星馳最后一部當主演的影片,也是他發揮超級想象,露出難見的童心未泯一面的影片。《長江七號》上映時,幾乎是全家一起出動進影院觀看,引起了觀影浪潮,片中那只可愛的,擁有超能力的外星小狗“七仔”也風靡一時。
“七仔”有多火爆?因為上映時恰逢2月,商店里的七仔毛絨玩具被搶購一空,為的就是拿它當情人節禮物,而且在2008年,七仔毛絨玩具的風頭可以力壓2008年北京奧運吉祥物五個福娃,成為一代人的童年回憶。
不僅是文化層面,七仔的特效制作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的里程碑,其耗時整整兩年,草圖畫了千余張。為了制作“七仔”的面部細節,團隊還專門制作研發的一款繪制軟件,也由此可見周星馳對影片的高要求。
可惜的是,《長江七號》大火之后,雖然周星馳幾次透露拍攝第二部,最終卻還是未能達成。為了彌補這一遺憾,2010年,《長江七號》衍生動畫片《長江7號愛地球》上映,還請來了周星馳御用配音石班瑜以及電影中周小狄的扮演者徐嬌一起配音,而就在2015年3d動畫大行其道之際,另一部衍生動畫《長江7號:超萌特攻隊》也順勢推出。只是兩部影片的品質都令人大失所望,隨著當年孩子們的長大,七仔的傳說也漸行漸遠。
彼時,電影圈內“IP”概念不強,更有出品方將“七仔”定位相對低幼,沒有更好地發揮與利用它憑借好劇情和好特效而累積的好口碑與好形象。當然盜版猖獗也成為“七仔”沒有長遠發展下去的緣由之一——后來《捉妖記》上映時,片方就十分注重紅極一時的“胡巴”版權保護,以至于第二部順利拍攝,獲得不錯的效果。
片好,寵卻不萌
成人視角的外星人
或許只是人性的折射
有人說2019年是科幻片元年,不僅是得益于《流浪地球》的成功,也在于國家竭力推動科幻類型創作,中國科幻片創作迎來了小高潮。除了“小破球”,2019年上映的還有寧浩拍攝的科幻題材喜劇片《瘋狂的外星人》,這部集結黃渤、沈騰、徐崢幾大喜劇大咖,黑色幽默感十足,極具草根氣質,又兼具科幻質感的影片一經上映就備受觀眾喜愛,而它最開始被人關注是因為坊間流傳其改編自劉慈欣的《鄉村教師》,但是從最終劇情來看,兩者根本沒有關系。
既然名叫《瘋狂的外星人》,那么外星人形象固然是觀眾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不過從影片宣傳之初到最后,“外星人”到底是誰,長什么樣,都是懸念中的懸念,就連海報中也是出現這只萌寵的細節,從未以全身真面目示人。
雖然眾人對外星人的形象猜想有個大概輪廓,但當一只綠色猴子模樣的外星人出現時,還是頗感意外,可以說這只外星猴子,不僅不萌,甚至脾氣也很古怪。從另一層面解讀,它除了同樣擁有超能力,幾乎就是人性最原始丑惡的化身——貪婪、暴怒、自私、好斗……可能最值得捧腹一笑的就是它被戴上“緊箍咒”之后表演雜技的橋段,因此它也有個喜劇的名字“騷騷”。
這樣的外星形象構建,是符合寧浩本人風格的,“一個擰巴的人在拍一部擰巴的影片”,這是徐崢對導演在這部片中表現的評價,而寧浩也總是愿意利用幽默的電影劇情,試圖批判社會與人性,以產生更好笑,也更尖銳的效果。
為了將這只其貌不揚的外星人“騷騷”完美呈現,電影花費了大約2個億,制作了900多個特效鏡頭,其中大部分是用于外星人和猴子的制作,最令人意外的是,寧浩+黃渤+徐崢“鐵三角”之一的徐崢,居然擔綱重任,以高難度的生物特效和面部捕捉技術的方式,成功飾演了這只外星人,而一旦知道這樣的設定,丑丑的外星猴子似乎也沒那么令人討厭了。
最終,《瘋狂的外星人》拿下了22億元的票房,也為寧浩的“瘋狂三部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但是“科幻元年”的興奮才持續了半年,暑期檔《上海堡壘》的低口碑,就澆滅了中國科幻迷們心中的一絲熱情。但是科幻萌寵的故事卻沒有結束,有趣的是《外太空的莫扎特》中,黃渤再次與外星萌寵“莫扎特”親密接觸,延續著觀眾對外星文明的想象,也給予了中國科幻新的希望。
片不好,寵也萌不起來
它們雖然匆匆而過
卻是中國科幻路的多元發展
從《長江七號》到《外太空的莫扎特》,中國科幻走了14年,這條路上,有《流浪地球》為我們打開中國科幻的大門,也有《上海堡壘》讓人收獲些許失望,但是它們都是中國科幻筑路之旅的一顆顆沙礫。與之相似,外星萌寵們,有可愛到萌翻全民的“七仔”,也有不那么可愛的“騷騷”,而期間其實還涌現出因為影片口碑不佳而籍籍無名的外星萌寵。
2015年,一部打著“中國首部真正科幻片”旗號的影片《不可思異》上映,王寶強與小沈陽兩大笑星給足了影片排場,而片中一只機械外星小萌寵也制作得精巧可愛,擁有一個值得傳唱的名字“么么噠”,同樣,這只外星萌寵擁有著超能力,能幫助有些“二”的男主角達成美好的心愿。
然而因為影片劇情太過于“雞飛蛋打”,搞笑情節老套而低級,更沒有深層的主題內核呈現,對于萌寵“么么噠”的塑造也停留于表面,導致票房口碑一路下跌,原本還有一些看點的特效面對拖垮的劇情也無力回天。
最終,影片鎩羽而歸,“么么噠”也隨之消失在觀眾的吐糟之中,但是《不可思異》仍舊完成了一次對中國科幻的有效探索,也擴展了中國式的外星銀幕形象,其中的特效仍舊具備商業水準,能看出主創們的用心。
其實從《E.T.外星人》獲取靈感的“萌獸”還有電影《武林怪獸》中的“招財”,這個有點“黑色版七仔”的怪獸形象雖然設定不是外星人,但是在片中卻用《E.T.外星人》中經典的“對手指”場景致敬了這部科幻佳作。
從中國電影特效技術的角度出發,除了外星萌寵,《捉妖記》中的胡巴則是近年來最出名的“萌寵”形象。從“胡巴”打造上獲取靈感,加入中國銀幕“萌寵大家園”的還有《鮫珠傳》中小刺猬形象的“鷗咔”,甚至上映兩天就撤檔的《阿修羅》中的“南瓜人”,據說影片為了打造這個“小南瓜”花費了650萬美金……
科幻電影是見證中國電影工業的重要標志,而其中一個個小而萌的外星萌寵也見證著中國電影特效技術的發展歷程,只是對于此類電影來說,永遠要記得電影創作規律中顛撲不破的道理——將講好故事放在第一。只要有好的敘事基礎,才能真正承載每一個可愛的、值得觀眾喜愛的外星小寵物,否則即便再強大的特效,也永遠無法打動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