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導演還是原來的導演,節(jié)目組還是原來的節(jié)目組,毫無疑問,《乘風破浪的姐姐》前兩季節(jié)目是成功的,成功的經(jīng)驗,成型的模式,一旦建立,誰都不會舍得輕易拋棄,這其中就包括推送C位的機制。
前兩季不存在選C位一說,C位人選從一開始就沒有懸念,從召集藝人時,基本就已經(jīng)定下了下來,一個是寧靜,一個是那英,他們二人在圈內(nèi)的地位是節(jié)目組所無法忽視的。其他的姐姐也都是明白人,誰都沒打過C位的主意,看似競爭激烈,其實大家不過都是在爭奪第二名而已。
《浪姐3》的姐姐們,乍看上去像一片小樹林,有高有低,參差不齊,但并沒有獨秀于林的大樹,這是節(jié)目組借鑒了前兩季C位之爭過早失去懸念的教訓,要在這一季節(jié)目制造C位和成團的雙重迷霧,這樣才更有看點。
觀眾看得眼花繚亂,但節(jié)目組是清醒的,在他們心中,C位不是隨機產(chǎn)生的,她是有所歸屬的,他們要做的就是將他們心中的C位,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變成觀眾心中的C位。無需等到?jīng)Q賽,你若研究過《浪姐3》四五公賽制,C位呼之欲出!
如何推送C位?首先要讓她當隊長,無論寧靜,還是那英,都是隊長。隊長有決定權,所有團員的建議,都要面向隊長說,能不能通過,最終還需要隊長點頭,一來給隊長足夠多的鏡頭,避免變成小透明,二來讓隊長看起來更具有不可或缺性,從而給觀眾一種“一姐“的心理暗示。
反復的心理暗示,就會變成既定事實,王心凌、譚維維、鄭秀妍、于文文都是各自團隊的“C位“,她們自成一體的組成了《浪姐3》的頭部陣營——C位預備隊。
如果姐姐們在同一起跑線,舞臺時間平均分配,那么“C位”很可能會遭遇到突如其來的黑馬沖擊,出現(xiàn)掉鏈子的情況。為了保證C位預備隊的結構穩(wěn)定性,節(jié)目組進行了賽制升級。這樣的賽制不會引起觀眾的任何異議,因為有太多的人,四公時,已經(jīng)被搞得暈頭轉(zhuǎn)向,賽制都沒弄明白,誰還有心思顧及其他。
賽制不管怎么升級,怎么燒腦,最終要落實在誰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上,這才是本質(zhì)。
化繁為簡,說重點:在四公中,多安排了兩個隊長混合秀,在五公中,又多安排了三個隊長獨秀。在這個寸土寸金的舞臺,每位姐姐都在爭取更多表演機會,而隊長,每次公演都多出一個舞臺。賽制給隊長“加戲”了,如果說《浪姐3》是部大劇,誰是主角,誰是配角,已經(jīng)一目了然了!
接下來,就是在這四個人中選女一號,C位人選,要有人氣,更要有邏輯。
于文文隊四公失利,隊長頭銜被剝奪,五公獨秀沒有被安排上,已經(jīng)退出女一之爭。
鄭秀妍不可能C位,國娛沒有沒落到靠韓娛明星撐門面的地步,單憑這一點,就行不通。
剩下的王心凌和譚維維,二選一。
節(jié)目組似乎更傾向于王心凌,譚維維三、四公的人氣排名瀑布式下跌,從第一跌到第六,這更像又在給觀眾心理暗示,即便后邊人氣提升,恐怕不會再出現(xiàn)第一的巔峰。
另外,前兩季都是內(nèi)地明星拿下魁首,不能讓其他藝人一直陪跑,總要給人看到希望,因為后續(xù)還有第三第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