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聲喧嘩的網絡世界,人們熱衷于先造神,后毀神。
直到一切塵埃落定。
可喧囂并不會散去,因為有人會急不可耐地尋找下一個“獵物”。
2020年,經歷一場漫長的網絡聲討后,羅翔關閉了自己的微博可見。
挺遺憾的,我們再也無法在他的微博主頁上,看到其對刑事案件專業且透徹的分析了。
為弱者伸張正義的人沉默離場,放口炮的人卻大放厥詞。怎么說呢,想起一句話: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讓所有人意外的是——面對中傷,羅翔保持沉默,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畢竟從停更微博至今,他完成了一場漫長的自我反省,主動將自己的“暗面”悉數呈現。
多年來,羅翔一直在與“虛榮心”和“得失心”纏斗。
小時候,他經常帶流浪漢來家里吃飯。每次看到渾身散發異味的陌生人坐在家里,父母雖然心里不悅,但為了守護兒子的童心和天真,還是笑臉相迎,好飯好菜招待。
流浪漢吃飽喝足后,羅翔便會有一種巨大的滿足感。他天真地以為:自己的善良是“發自內心”和“無謂標榜”的。
上大學那會兒,羅翔在學術象牙塔里活得很瀟灑,每天除了讀書上課,就是和同學聚在一起喝酒侃大山。
他們大談特談,然后借著酒勁兒憤世嫉俗、抱頭痛哭。
這種高談闊論,在當時被視作“知識分子的熱血和風骨”。
后來參加工作了,擔任教師的羅翔和許多年輕人一樣,渴望名和利,盼著出人頭地。
為了評職稱,他付出了巨大的心力。然而,前兩次的結果都事與愿違,這種人生的失意難免會被總結為“懷才不遇”。
多年來,這些不假思索的歸因,時??M繞在羅翔的腦海里。
他一次又一次拷問自己——少年的善良、青年的上進、知識分子的風骨……這些高尚的美德,真實且毫無雜質地存在于自己身上嗎?
青年時期的羅翔
或許你會問,羅翔為什么如此執著于審視自我?
這要從兩件事說起。
第一件發生在1999年,當時羅翔還在政法大學讀研。
有一天宿舍來了個老鄉,穿著破舊、風塵仆仆,表情憨厚,卻又難掩怯懦狼狽。
一打聽,原來是尋求幫助的農民。
老鄉在北京沒有落腳之地,舍友便讓他在此借宿,睡在羅翔的下鋪。其間,羅翔和同學也幫了不少忙。
然而住了沒幾天,老鄉就默默離開了。
直到有一天,羅翔在學校的地下通道里,發現此人竟然睡在這里。那可是寒冬臘月的北京啊,可想而知有多冷。
內心五味雜陳的羅翔走上前,詢問對方為何不辭而別。
老鄉坦言說——自己實在是不好意思借宿了,哪怕同學們都很熱情,可老鄉還是覺得自己會打擾到大家。
那天,羅翔和同學給了老鄉一些錢。雖然不多,但對走投無路的人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
臨了,老鄉熱淚盈眶地說:“我一定會還你錢的?!?/p>
老鄉的眼神、地下通道單薄的鋪蓋、老鄉臨別前充滿感激的許諾…..讓羅翔至今難以忘懷。
他開始明白:身為法律工作者,自己學的不單是知識,辦的不僅是案子;自己的所作所為,都牽動著他人的人生。
第二件事發生在2003年,這年冬天,羅翔在北大讀博士。
有一次,他在天橋下遇到一個老太太,老人家在大街上問路,可路人行色匆匆,很少有人愿意理會。
羅翔走過去,得知老太太是想問到某法律援助中心的路該怎么走。
羅翔撥通了114電話,查到了地址。
他本打算告知后就離開,可當得知老人已經走了好幾個小時的路之后,他決定打車送老太太去目的地。
下一秒,老太太撲通一聲跪了下來道謝。
羅翔深受震撼。
沒想到自己舉手之勞的一件事,竟讓老人家如此感恩戴德。
在出租車上,老太太向羅翔講了自己的遭遇。
原來老人是來尋求法律援助的??勺允贾两K,羅翔都沒有亮明自己的身份,即便自己已經有了律師執照。
作為一個“理性”的社會人,他多少是有些擔憂的,怕徒增事端,更怕力不從心。
車開到援助中心,就在自己猶豫糾結的時候,老太太說了3句話:真的很感謝你;你就別陪我上去了;別影響你的前途。
法律系高才生看似精明的利弊權衡,就這樣被老人家無意的感謝拆穿了。
一時間,羞愧感如潮水般涌上心頭。
從此以后,羅翔不斷提醒自己:自己并非全然勇敢,也沒有想象中那么無所不能。
人類的所有美德中,勇敢是最高級的。
羅翔審視自己的過程,讓我想起一句話——做人啊,心中有愧疚是好事。
這份愧疚會永遠在夜深人靜時折磨我,拷問我;讓我永遠記得自己的不足和無力,讓我更加審慎地面對他人的遭遇。
如果說法律案件讓羅翔意識到人的無力和膽怯,那昔日玩伴和親人的離去,則讓他感受到自己的卑微和渺小。
隨著事業的上升,他和幼年的玩伴漸行漸遠。雖然偶爾會聽到他們的消息,但往往都是壞消息。
“有的坐牢,有的吸毒,有的則得塵肺病不在人世。”
工作期間,自己心愛的外公也因重病離世。
臨走前,外公留下遺書。其中有這樣一句話——“你當自卑視己,切勿狂妄自大?!?/p>
一時間,羅翔醍醐灌頂。他意識到,那個讓流浪漢進家門的少年,其實是以“善良”之名,滿足了心底的虛榮。
自己享受了做好事的榮譽,卻讓父母承擔了做好事的責任和后果。
他也意識到,知識分子會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幻覺,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傲慢和狂妄?
那些論古談今和頭頭是道,又有多少能解決實際問題呢?
羅翔,你那些自我感動和感動他人的言語,是不是只是一種表演?
是不是巧于辭令和自我欺騙?
你能不能夠用相應的行為把它們彰顯出來?
當人們忙著貼標簽、立人設的時候,羅翔反其道而行。
一層層褪去懸浮的外在,剖析自己的虛榮、傲慢、膽怯……將這些人們不愿承認的陰暗面抽絲剝繭、公之于眾。
也只有這樣,他才能真正理解知識和法律的內涵。
我覺得真正的知識,要從書本走向現實。
真正的法律,并不僅僅是抽象的邏輯,而是每一個人鮮活的故事。
公平和正義,不僅僅要在書上得到體現,更重要的是在每個個案中得到回響。
行走在社會這個江湖中,人們很容易迷失自己,久而久之,寵辱不驚便成了稀缺的品質。
正如羅翔,兩年前在網上走紅后,面對眾人的追捧和喜愛,他三番五次地表示“誠惶誠恐”。
他清楚地明白:“很多人所謂的被你影響,不過是片刻的感動罷了。”
如今,無論是停止更博還是被持續中傷,他都坦然面對,直面真實的自己。
你之前接受了那么多贊譽,這合適嗎?這不合適。
自然是愧不敢當。
那如今面對別人的批評,你為什么就要深信呢?
別人對你的表揚名不符實,你就很開心;對你的批評名不符實,你就不開心。這不是雙標嗎?
如今,羅翔除了講課,還會為弱勢者做點小事。
“我們太有限了。我只能做我們覺得對的事情,然后去接受它的事與愿違?!?/p>
雖然樹欲靜而風不止,但好在有的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勤勉勉,他們但行好事、不問西東,努力彌合“說到”和“做到”的鴻溝。
在羅翔的身上,我發現了他曾經向往的“勇敢”。
當有一些人不斷給自己立“人設”的時候,卻有人愿意剖析、呈現自己的暗面,甚至愿意——直視道德之下的偽善、揭示知識隱藏的傲慢以及反思理性中裹挾著的人性。
網上滿嘴仁義道德的偽君子越多,這種“勇敢”便尤為稀缺。
最后,借用羅翔的口述作為結尾。
這是他對自己的提醒,也希望能與大家共勉——
我真的希望,有一種力量能夠幫助我誠實地面對自己,認識到自己的有限,自己的愚蠢,自己的幽暗。
能夠靠著這種力量,每天活在一種坦然和不羞愧中。
然后在自己的使命中,能夠超越這種虛榮和虛無。
勇往直前,一無所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