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陸女生和一位臺灣男生的愛情故事,即使發生在高度現代化的廣州,也很難讓人引起太大共鳴。
童知了和顧彬是大學校友,入學后不久,童知了就開始偷偷喜歡上了顧彬,為此,她不惜像小偷一樣去打聽對方的興趣和上什么選修課,并用種種偶遇方式希望能夠引起對方重視,可惜總不能如愿,直到蓮霧樹下的一次意外跌倒,當顧彬突然拉起她的手時,這段已經毫無希望的愛情卻悄悄蔓延、生長起來。
一、古早愛情為何讓人提不起興趣?
電影的時間線為當代,但它講述的愛情故事卻像極九十年代的言情小說,充滿著各種理想化和模式化。
作為女主角的童知了,明明有很多機會可以告訴自己心儀的男生,卻因為自身的敏感和怯弱,總是無法踏出第一步。
為突出女主性格,電影將她塑造成一位各方面基本都完美的女性,無論是與大學室友的相處,還是和其他朋友的交往,童知了均表現出善良、勇敢和愛打抱不平的一面,當一位如此優秀的女孩子卻始終無法得到心儀男生的重視,觀眾主觀上就會對其產生惻隱之心和同情心理。
然而,透過這些表面的現象,認真分析起童知了這個角色,會發現她做的很多事情都是自找。
在寢室生活中,童知了永遠都是其他人的暖寶寶,別人有什么需求,她都能夠滿足,可這種老好人的性格,注定她無法得到別人足夠的尊敬和重視,即使影片沒有把女人間的勾心斗角表現出來。而當她知曉同學男朋友一腳踏兩船時決意偷拍留下證據,則更是無腦的表現。
先不論室友方露是否早已知道男友已經有女朋友,就算想提醒方露,也可以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尾隨別人、甚至推門拿手機錄視頻,這種做法除了被人打,實在想不出還會有什么結果。電影想用各種橋段去表現童知了的單純和善良,卻往往和實際脫節,也讓整個故事情節充滿著刻意和虛假。
男主角顧彬性格也不討喜,明知道女方在暗戀自己,而自己也喜歡對方,就是不愿把話挑明,整日玩著各種小曖昧和所謂的雙向暗戀博取觀眾同情。
很簡單的一句告白,電影竟然用了全部時長去鋪墊,并且這種鋪墊已經到了窗戶紙都捅破的階段,還要看著兩人各種求而不得,作為觀眾來說真是一種煎熬。
二、臺式小清新的水土不服
雖然故事發生在大陸,但電影骨子里還是臺灣小清新那一套。
男女主人公就像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地方一般,沒有家庭環境的困擾,沒有學習及未來工作的壓力束縛,每天除了愛情,還是愛情。
電影將每段情節都拍的浪漫無比,定情樹下偶遇,幫郭老師找尋老唱片,打架后的奔跑,握緊對方的手拿起手術刀,以及用書信表白,再加上大量的濾鏡和動聽配樂,仿佛就像一個個制作精美的PPT集錦,可唯獨不像電影。
它的每條線、每個點都經過精心安排,但串聯起來后卻缺乏讓人為之動容的東西,同時,由于上述所有橋段都曾經在同類型電影中反復出現,而本片技法又普通的猶如電視劇,導致它并沒有把一個俗套故事講出任何新意來。
事實上,愛情電影發展了這么多年,要想在劇情上推陳出新往往并不現實,于是,很多創作者開始追求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構故事,通過不同的敘事手法、或者另類的表達,來獲得完全不同的觀影感受,只不過,具備這種能力的導演已經越來越少。
本片真正讓人感動的地方不是男女主角之間的各種錯過,而是其中一位戲份不多的配角——郭老師的半生糾葛。這位沒有留下全名,最后孤獨一人去世的良師和益友,卻用跨越幾十年的癡戀,讓觀眾感受到老一輩對愛情的執著和堅守。
就像木心老師的那首詩:“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那時候的愛情,經得起時間和空間洗禮,擋得住各種誘惑和考驗,可惜,再美好的東西也只能存放在記憶中,當時代的發展已經不允許這樣的事情出現時,還用書信等方式證明愛情就顯得浮夸和矯情。
鄧麗君的“我只在乎你”在全片中出現過兩次。如果說第一次伴隨著郭老師的暗自神傷讓人唏噓不已,那么第二次改編后的版本出現在男女主人公的故事中,卻已經泛不起任何漣漪,不能怪觀眾已經麻木,因為不接地氣的當代愛情故事空洞的就像童話,可童話的先天不足就注定它無法真正走進觀眾的內心深處,更遑論還能夠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三、國產愛情電影的悲與喜
如果說本片全無優點未免有些苛刻,至少從某幾個點來看它做的其實還不錯。例如從頭貫穿到尾的蓮霧,導演想用它來比對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因為兩者之間有著太多相似的地方,他們都“生活在黑暗中,直到最后一刻才沐浴著陽光盡情綻放”,只不過,這樣有想法的地方實在太少,全片大部分時間都顯得雜亂而毫無章法。
如今的國產愛情電影,總喜歡用各種自以為是的感動去勾起觀眾的共鳴,卻往往忘記,真正的愛情并沒有那么多大起大落和恢宏壯麗。普通人的愛情,平淡的好似白開水,猶如涓涓細流般潤物細無聲,我們所要做的,無非就是把那種最樸實的感動用鏡頭語言真實的表現出來,只要做到這點,就算劇情如何俗套,至少會讓人心底去認同并肯定。
本片中,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情,完全可以用更現實的原因去解釋他們的有緣無分,諸如兩地相隔太遠不得不分開,或者某方為了事業而選擇犧牲愛情,可主創們偏偏要用最惡俗的方式——絕癥來拆散兩人,這就導致觀眾自然而然生出反感,畢竟經過韓劇洗禮后的中國觀眾,已經對于癌癥、意外死亡有著先天的排斥和免疫力,他們可以接受不完美的愛情,但不能接受以極端狗血的方式讓人生最重要時刻留下任何污點。
拋開這些概念和執行力的先天不足,本片在人物塑造上面雖亮點不多,起碼人物形象基本可以立起來,尤其演員的選擇,非常適合角色、貼近故事。兩位主角吳念軒和周依然勝在年輕有活力,即使沒有特別高光的時刻,但表演自然放松,扮作學生并不會讓人有出戲感覺。
秘密基地表白那場戲,兩人對于氛圍的營造,角色之間的情感轉換都拿捏的相當到位,看得出來花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
很明顯,《一直一直都很喜歡你》又是一部國產青春流水線作品,它沒有太多野心和抱負,也沒有花費什么精力去打磨劇本和提升技巧,因此市場也不會給予它過多的關注,目前的票房表現看,基本屬于正常發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