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全球誕生了一大批大制作。
有的讓電影公司起死回生,造就了一段影壇佳話。
也有的讓投資方血本無歸,甚至導演一度懷疑人生。
縱觀整個香港電影史,其中不乏一些誠意滿滿的大制作。
由于各種原因,這些投資巨大的誠意之作,都遭遇了票房慘敗的境地。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電影都成為了經典。
8.《東方禿鷹》(1987年)
上世紀70年代,洪金寶身兼制片、導演、演員、武術指導等數職于一身,演藝生涯迎來了巔峰。
他帶領著人才濟濟的洪家班,拍攝了諸如《五福星》系列、《僵尸先生》系列、《富貴列車》等經典佳作。
然而,洪金寶并不滿足于現狀,一心想要為香港電影開拓新的類型。
于是在1987年,洪家班再次全體出動,斥巨資拍攝了這部港片——《東方禿鷹》。
影片上映后,斬獲了2160萬票房,位列年度票房榜的第10位。
其實,光從票房上來看,這樣的成績對于一般的電影,已經算是非常成功。
然而,對于洪金寶卻是一次大的失敗。
要知道,《東方禿鷹》是洪金寶的一部野心之作,同時也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一方面,戰爭片一直香港電影的“禁區”,一直沒人敢碰這個題材;
另一方面,拍攝難度大,很少有導演能夠駕馭。
為此,洪金寶拍這部電影是下了血本。
結果,2160萬的票房成績,連成本也沒有收回,洪金寶的事業也因此陷入了低谷。
但是在觀眾的心中,《東方禿鷹》絕對是一部被時代埋沒的佳作。
7.《英雄本色3:夕陽之歌》(1989年)
當年,吳宇森事業陷入低谷,徐克就把自己的籌備多年的《英雄本色》交給他。
而吳宇森也不負眾望,開創了港片的一個時代。
《英雄本色》是香港電影的一座里程碑,也是香港英雄電影的開山之作。
它最大的成就,不在于票房,也不在于獲得的獎項。
而是該片將東方武俠的意境和現代動作片完美融合,是香港電影從未有過的一次嘗試。
《英雄本色》大獲成功后,這個IP的續集也被正式提上日程。
后來,原班人馬又拍了《英雄本色2》,拿下了2000多萬的票房。
然而,到了第三部,徐克和吳宇森卻發生了分歧。
于是徐克親自操刀,執導了《英雄本色3:夕陽之歌》,故事只是掛名,與前作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聯系。
只可惜,這部斥巨資的大制作,并沒有收獲理想的票房成績,《英雄本色》系列也就此落幕。
6.《喋血街頭》(1990年)
在吳宇森和徐克鬧出矛盾后,他便開始籌劃一部大制作,就是《喋血街頭》。
據說,這部電影是根據他幼時經歷寫成的半自傳故事改編。
《喋血街頭》成為了1990年成本最貴的一部香港電影,拍攝時還嚴重超支。
影片有著與吳宇森以往電影所不同的情感宣泄,以及自成一派的慢鏡頭槍戰。
片中,吳宇森塑造了4位性格各異的男性形象,并將男性情義置于廣闊的社會背景之下,使得故事變得更加復雜。
不僅如此,《喋血街頭》還大膽地把視野推向戰場,藉以拉大了電影的格局。
然而《喋血街頭》的結局,卻不盡如人意。
究其原因,吳宇森想借助這部電影,表達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故事中雜糅了太多的元素,當時的觀眾卻難以接受。
雖然在票房上遭遇了失敗,但是《喋血街頭》卻是吳宇森導演的電影中非常另類的一部。
5.《赤腳小子》(1993年)
上映12天被禁播,票房僅397萬,可能這是杜琪峰的導演生涯里,被埋沒的一部作品。
1993年,是香港電影的武俠年。
四大天王先后每人都拍了一部武俠電影,劉德華的《刀劍笑》、張學友的《笑傲江湖》、黎明的《飛狐外傳》、郭富城的《赤腳小子》。
相比之下,張學友的評價最高,而郭富城的《赤腳小子》爭議聲最大。
究其原因,是故事的結局太過于悲慘,而觀眾更加希望看到皆大歡喜的結尾。
但是,杜琪峰所想表達的也正是這個結局,關于人性丑惡、以及底層小人物的一些思考。
杜琪峰嘔心瀝血籌備的這部武俠片,結果以慘淡收場,一度讓他開始懷疑自己。
但是,時隔多年再看《赤腳小子》,它的經典已經遠不止故事本身。
4.《濟公》(1993年)
1992年,周星馳成為了最大的贏家,《審死官》豪取4988萬票房,拿下當年票房冠軍。
正是這次成功,促成了杜琪峰與周星馳的第二次合作。
沒想到這部喜劇,卻成了港片命運的轉折。
《濟公》在風格上,以杜琪峰的宿命論為主導,穿插著周星馳的無厘頭。
雖說電影的各個方面都可圈可點,但是兩人的風格實在不搭。
影片上映后,票房遭遇了滑鐵盧,只賣了2000多萬,是當年周星馳上映的所有電影中最差的一部。
雖說后來有個片商花了3000萬的價格,買斷了電影的發行權,但是依然沒有挽回成本。
究其原因,《濟公》這部電影失敗,無非是在于兩個方面:
一是兩人在電影里注入的想法太超前;二是好萊塢特效大片的引入。
在《濟公》之后,杜琪峰和周星馳再沒有合作過。
不過,多年以后,《濟公》逐漸被觀眾所認可,才發現這是一部被埋沒29年的經典。
3.《大事件》 (2004年)
在2004年,杜琪峰躊躇滿志,豪擲2500多萬,投資拍攝了這部警匪槍戰大作《大事件》。
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劍指戛納電影節。
故事以 “賊王” 季炳雄為原型,講述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貓捉老鼠”。
說實話,《大事件》雖說思想高度不及《暗戰》、《槍火》,但是故事卻大膽突破了槍戰片的局限。
整個故事好比一部粗剪而成的新聞紀錄片,讓事件本身成為最大的噱頭。
然而事與愿違,電影拍完后,并沒有獲得預期的成功。
由于拍攝時間緊,來不及參賽,只能改為在戛納電影節亮相。
而且影片上映后,票房竟然只有700萬多,至今在內地都無法上映。
不可否認,《大事件》并不是一部純正的槍戰片,它不像《暗戰》、《槍火》、《PTU》等,帶有明顯杜琪峰的格調。
人物和故事并沒有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整部電影太過于商業化,而丟掉了杜琪峰電影的個人特色。
所以,失敗也是意料之中。
2.《精武英雄》 (1994年)
在1994年,《精武英雄》在上映后,李連杰和導演陳嘉上都以為電影會票房大賣。
然而誰也沒想到,影片只斬獲1600多萬票房,上映16天后慘遭下架。
同時期,另一部功夫片《醉拳2》,卻收獲了4000萬的票房。
當時,很多觀眾都不能理解,《精武英雄》的意義究竟在哪里?
首先,在打戲上,電影一改以往老功夫片,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的打斗風格,而是追求極致的真實感。
不僅對傳統武學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探討,還體現出中華武術精神。
在故事上,電影既沒有在人性上進行深挖,也不拘泥于表現民族仇恨。
雖然有《精武門》珠玉在前,但是《精武英雄》能夠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是因為電影里蘊含了對武術精神的思考。
該片區別于其他功夫片的高明之處,在于故事具有很強的辨思性。
盡管《精武英雄》因票房失敗等諸多原因,導致電影一直被埋沒,但是時間往往會證明一切。
果不其然,很多年以后,這部電影在國外受到了極大的歡迎。
央視六套也不知道將《精武英雄》重播了多少次,被網友稱之為“鎮臺之寶”。
毫無疑問,《精武英雄》是一個時代中最偉大的功夫片。
1.《飛龍再生》 (2003年)
2001年,嘉禾投資2億給成龍,拍了一部動作巨制《特務迷城》。
結果,該片只換來了2050萬美元的票房。
不僅成本沒有挽回,而且還令嘉禾雪上加霜,兩年后便宣布公司倒閉。
后來,成龍轉投英皇娛樂,對方直接拿出了3.4億,為他量身打造了一部電影《飛龍再生》。
當時,這部港片是香港電影史上最大的一筆投資。
《飛龍再生》是成龍從好萊塢回來后,演員生涯的一部轉型之作。
在形式上,該片進行了大膽的創新。
然而這部投資高達3億多的大片,上映后命運與《特務迷城》如出一轍,全球票房高達3400萬美元,卻依然無法收回成本。
但是,《飛龍再生》的動作設計,極具“成龍風格”。
據了解,片中的一場成龍拯救靈童而溺斃這個鏡頭。
劇組專門準備了一個40尺長的貨柜,灌入近40000公升的水。
開拍前,電影公司專門為成龍買了保險,費用高達2000萬的保額。
整體看來,《飛龍再生》在動作層面,甩好萊塢大片幾條街。
換個角度,這部電影明顯帶有成龍由好萊塢風格再轉回香港電影風格的意圖。
最終,使得港產動作片和好萊塢的特效片雜糅在一起,讓影片顯得有些顧此失彼。
總的來說,這8部電影的失敗,是當年香港電影沒落的一個縮影。
不過,票房的失敗,并不能給一部電影的成功與否蓋棺定論。
只有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最終獲得觀眾認可的電影,才能算真正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