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香港電影,“黃金十年”總是我們繞不開的話題,自1986年到1996年,在這十年間,武俠、動作、犯罪、驚悚、恐怖、文藝……等題材百花齊放。但之后由于某種原因香港電影逐漸走向落寞,再加上當時最大的臺灣市場開始萎縮,港片慢慢走向了一個寒冬期。
雖然在98年、99年,內陸市場開始由體制制作,轉變為商業電影制作,那些合拍片也開始逐漸有了苗頭,但在大環境的影響之下,香港電影也已經有了些強弩之末的疲態。
可就在如此舉步維艱的情況下,一潭死水的香港電影市場,卻因一位名叫麥兆輝的編劇,被砸出了一朵巨大的浪花,這才有了所謂的”香港電影救市之作”——《無間道》。
《無間道》系列被稱作“香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警匪片”之一,它誕生于港片黃金時代落幕后的2002年,該作品獲獎無數,拿下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包括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在內的7項大獎,片中演員無一不被作品的璀璨光環加身,其后又被馬丁-斯科塞斯翻拍成《無間行者》,囊括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改編劇本四項大獎。
《無間道》無論從劇情,拍攝技巧,演員演技,配樂,剪輯,邏輯,都堪稱是港片的里程碑,可就當我們以為它在為港片市場另辟新河的開端時,結果卻不盡人意。
時光飛逝20年彈指一揮間,雖然我們也看到了如《追龍》《導火線》《殺破狼》《無雙》《寒戰》等優質的警匪題材作品,可我們卻始終沒有如期望的一般,看到港片的起死回生,甚至可以這樣說,在當下合拍政策如此開放、以及內地市場的如此巨大吸引之下,當年佳作頻出的“銀河映像”也開始退居幕后,除王晶、成龍、陳木勝、林超賢、爾冬升、陳可辛等寥寥數人之外,余者已經很難再被打上“香港制造”的標簽,《無間道》無疑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回光返照。
不知從何時起,香港的警匪片已經成為了一種固定思維的類型片,在這么多年的發展中,警匪題材依舊是正邪對立、善惡交戰卻往往善惡難分,可反觀《無間道》雖然它依舊是善惡對立,卻不拘于陳規宏描故事本身,而是大篇幅著墨于人物的內心世界,沒有宏大的動作場面,也沒有炫麗的特效,簡單說它就是一個抓臥底與抓叛徒的故事,可在主創們的精心布局下,這個“誰是臥底”的故事在講得跌宕起伏的同時,還充斥著人物的道德困境,以及故事本身的矛盾疊加,最后甚至還將戲劇沖突上升到了一種佛家思想,這種調性的作品幾十年難得一遇,不愧是一代經典!
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無間道》主創背后的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關于劇本的故事
01.劇本的由來
麥兆輝出生于1965年,在警察宿舍長大的他,經歷過無數的社會現實,在環境的影響下年少的麥兆輝成為了一名的學渣,中學時期就輾轉了4所學校,最終年少輟學便早早地進入了社會,做過推銷員也干過建筑公司,直到20歲那年他遇到一部改變他一生的電影。
由于麥兆輝從小有看電影的習慣,因此每當一有時間便會獨自到戲院坐坐,某一天麥兆輝一如往常地來到中環娛樂戲院看電影,那天播放的是一部名為《芳名卡門》的西班牙電影,期間包括麥兆輝在內的所有觀眾,無不對電影跌宕起伏的劇情所吸引,于是散場后麥兆輝不禁感嘆了一句“原來表演的力量如此偉大”,此后麥兆輝決定進入電影業。
莊文強、麥兆輝專訪
說來也巧當年是演藝學校第一年招生,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麥兆輝報考了戲劇專業,結果遺憾被刷,時隔一年后他惡補專業知識成功考入戲劇班,此后又加入演員系,1990年,麥兆輝從香港演藝學院演員系畢業,1991年開始為一些小成本的電影擔任副導演,并開始創作劇本,期間結識了好友莊文強(代表作:《陽光警察》、《東京攻略》、《特警新人類》、《愿望樹》、《愛君如夢》、《我家有一只河東獅》、《無間道》系列、《老鼠愛上貓》、《頭文字D》等代表作。)
但隨著時間推移,由于市場的不景氣,麥兆輝的事業開始走下坡路,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麥兆輝一邊糊口一邊創作劇本,就在麥兆輝處于事業最低迷的時期,麥兆輝告訴莊文強,自己受吳宇森《變臉》的靈感,寫好了一個關于警察與臥底的故事想找他合作,并且還告訴莊文強“如果這部戲拍不出來,從此以后自己就退出電影行業,不成功便成仁!”
麥兆輝 莊文強 專訪
02.好友莊文強的相助
但那時的莊文強事業如日中天,自己的小酒吧生意也不錯,一直抽不出時間想拒絕便找了一個借口,建議麥兆輝自己先寫,到時候自己再幫他修改。結果沒過多久麥兆輝真的把第一稿劇本交給了莊文強,可莊文強當時還有5天就要結婚,好在當時莊文強的妻子覺得麥兆輝過得并不順心便起了憐憫之心,加上也知道麥兆輝是個踏實的人,就勸莊文強無論如何都要拉朋友一把,因此在晝夜加班之下,莊文強熬夜將劇本修改了出來(修改了人物及臺詞),同是莊文強本人也被這個故事所吸引,最終決定通力合作,這就是《無間道》劇本的雛形。
莊文強 專訪
03.劇本的升級
關于第一版《無間道》的劇本,上面提到其靈感來源于吳宇森的作品《變臉》,當時麥兆輝認為《變臉》中“換面”的故事情節,在當時的環境下幾乎不可能實現,因此麥兆輝提出了一個想法,將兩個人物的人生進行交換,沒有超前的手術,只是人物身份與內心的交換。
麥兆輝在創作《無間道》劇本雛形時,當時只有警察到黑社會臥底的一條故事主線,后來在莊文強的臺詞與人物的升級下,劉偉強又在雛形劇本中添加了另外一條主線,讓黑社會旗下的人物,反向也到警局去做臥底。
當然最后劇本的定位也隨之發生了改變,由最初的警匪單純博弈,轉變為了后來的主題升華,就像劉德華在采訪中說的那句話:
“《無間道》的時候不是合拍片,所以故事可以寫到比較人性一點,但是現在拍電影會有一些要求或是規矩,我們要小心。一些事情你猜不到,但在生活中的確會出現,拍成電影,那才叫新高度,現在更多的警匪片是在視覺或者技術上做改變。”
這是劉德華在采訪時一語道破“天機”,這也側面反映出為什么有些港片,會因上映地區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結局。而這,也從一個更宏大的視角下,讓我們看到了《無間道》這部作品在無意中開創了一個新時代,也在無意中成為了那個時代的巔峰之作。
ps:《無間道》劇本前后一共修改了二十多版,劉德華、劉偉強都參與了其中!
04.劉德華、王晶出力
可世事難預料原本信心十足的兩人,以為這個劇本會受到諸多導演的追捧,結果找了很多導演都只是敷衍了事,覺得這個警匪題材過于老套,當最后找到劉偉強的時候,麥兆輝、莊文強兩人才找到一絲自信,但這時麥兆輝像瘋了一樣向劉偉強開了一個條件,讓劉偉強找劉德華這種及別的影帝出演,而劉偉強也像是瘋了一般直接答應了。
原本外人并不看好的警匪題材,在劉德華看了劇本之后,卻被迷得五迷三道,當時劉德華本想自己投資這部作品,卻奈何資金不夠因此放棄了這個想法,轉而找到了王晶所在的電影投資公司讓其出資拍攝,結果卻不盡人意被公司高層所拒絕,但當時王晶和劉偉強相交頗深,便私下帶著劇本找到了林建岳(寰亞電影主席),那時的林建岳剛剛入股寰亞電影,也想找一部作品做敲門磚,因此在王晶的撮合下,林建岳為《無間道》大膽的投資了2000萬,繼而這部港片巔峰才得以問世!
王晶 采訪
演員與選角
01.劉德華、梁朝偉角色選擇
導演劉偉強在找劉德華、梁朝偉出演《無間道》初期,曾問過劉德華、梁朝偉這樣一個問題:“你們誰演「劉建明」?誰演「陳永仁」?”
當時,劉梁二人都比較客氣,都說讓對方先選,剩下什么角色,自己就演什么角色,因此在兩人禮讓之下,選角問題便落到導演劉偉強的頭上。
起初劉偉強也比較頭痛,后來回去想了一晚上,覺得“陳永仁”這個人物相對要內斂一些,因此認為梁朝偉要更加適合,便最終做出了抉擇,由劉德華出演“劉建明”,梁朝偉出演“陳永仁”。
不得不說劉偉強的眼光還是非常不錯的,劉德華飾演的“劉建明”這個角色,給人一種充滿銳氣的感覺,也許是因為他演正面人物較多,因此當看到他出演反派時,總會給人一種討巧的感覺,此類狡黠的人物在劉德華的刻畫下,周身上所表現出的矛盾氣質,非常符合他角色的整體塑造,因此此類角色非常適合劉德華。
而梁朝偉的“陳永仁”則更加的要“內斂”一些,除了沒有“劉建明”那么張揚,人物的表達也比“劉建明”更要有層次一些,因此這個角色更加適合演技自然派的梁朝偉。
劉偉強 采訪
02.林家棟角色選擇
而林家棟被劉德華拉進《無間道》劇組時,劉德華也問他說:“我這有兩個角色,一個叫“大B”是警察,另一個叫“傻強”是古惑仔,你選哪一個?”
當時林家棟想的是,劉德華是自己老板,戲中演的是警察那自己肯定要跟著他,加上自己從業生涯里也沒有演過警察,因此也想嘗試一番,便果斷選擇了“大B”一角!
結果充滿戲劇性的是,當拍到最后天臺上那場戲時,林家棟整個人就懵,因為在開機前導演劉偉強告訴林家棟,他的身份其實跟劉德華一樣是臥底,等下要拿槍干掉梁朝偉。
原來“大b”這個角色,編劇莊文強和麥兆輝最初設計的就是內鬼,不告訴演員就是為了不影響他發揮,這樣演出來觀眾就看不出一絲端倪,畢竟這個設計連演員自己都不知道。
有一說一,主創們的這個設計還蠻有趣的,讓林家棟最后放冷槍干掉梁朝偉,現實和電影來了一個大轉換,把劉德華搞得自首無望,看他表情,又正又邪,實在太到位了。
劇本的變動
01.曾志偉“掃盒飯”名場面來歷
關于這場戲,網上是眾說紛紜,有說是曾志偉臨場改戲,也有人稱是導演劉偉強罵現場工作人員提前吃盒飯的靈感……反正各種版本層出不窮,然而當我四處收集資料后發現這些說法都是子虛烏有,因為真相只有一個:
這場戲當時有四版劇本:
第一個版就是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吃盒飯,曾志偉將桌上的盒飯掃掉,雙方不歡而散!
但編劇莊文強寫完這版劇本后,劉德華、梁朝偉、包括導演劉偉強等一眾人都覺得有些夸張,因此就否掉了這版故事。
于是乎莊文強就寫出了第二版劇本——曾志偉和“黃sir”在警局下棋,可后來得知王晶在《黑白森林》中用了這個設定,因此第二版劇本再次被否。
后來莊文強寫出第三版劇本,韓琛帶著一眾兄弟在局子里拜關公,黃sir一行人就在旁邊看著,結果還是一樣被否。
無奈之下莊文強寫出第四版劇本——劉德華和梁朝偉的一場交流戲,也就是兩人被各自的老大派出來逢場作戲。結果劉德華、梁朝偉兩人看完劇本就一口回絕了,因為他們覺得兩個人物在此時此刻是不會說話的,一旦說話人物身份就會穿幫,最終還是否掉了這版劇本。
此時大家進入了一個死胡同!
說來也巧,當時曾志偉這個當事人又不在現場,因為當天有劇組探班,曾志偉覺得不忙便晚到了現場,待曾志偉到了片場后,一問今天拍什么?莊文強才給了他4個版本的劇本,先看的第二版說不行,第三版還是說不行,最后看了第一版才說:“喂,這個行耶”(像極了甲方過方案)
最終在麥兆輝與莊文強的合計之下,幾方還是采用了初始的這第一版劇本!(據說當時導演劉偉強對這版還不是很滿意)
不過總的來說,這段劇情應該稱得上是全片中的名場面之一,整段戲中沒有一句臺詞提到好壞、正邪或善惡,但在鏡頭語言中卻處處清楚表達著主創對于角色的褒貶,編導將戲中的正反兩派進行了頗有意味的刻畫,而且將傳統警匪片的煙火繚繞,熱血沸騰的暴力和硝煙降到幾乎為零,單以演員的表演與臺詞彰顯出人物之間的硝煙彌漫,這一反傳統的創意也成為了本片成功的最大因素之一。
莊文強 專訪
02.“三年之后又三年的來歷”
據編劇莊文強透露,梁朝偉剛拍《無間道》時,每天都很內斂,除了拍戲、擺po,就很少和人交談,
直到和黃sir拍天臺戲那天,梁朝偉突然找到編劇莊文強,特別客氣地說:
“你在這里寫10年,我可不可以講3年之后又3年呢?”
莊文強想了想說:“3年之后又3年就是6年,那么3年又3年又3年不是9年咯,你不如就再講回一個三年又三年!”
于是在梁朝偉的建議下,才有片中這段場景!
莊文強 采訪
03.結尾天臺名場面的誕生
其實原劇本的天臺戲是一場,劉德華、梁朝偉打到死的動作戲!
但兩人在開拍前對戲時,忽覺該劇情和作品本身的基調并不契合,因此當場向麥兆輝和莊文強兩位編劇建議,能否將打戲改為文戲,而后在梁朝偉和莊文強的商討下,莊文強扮劉德華,梁朝偉扮自己,兩人一字一句在現場臨時改編出了片中這段經典橋段。
莊文強 采訪
04.動作戲的刪減
該片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在原劇本里其實有著大量的動作戲,并且由林迪安(《食神》《破壞之王》《濟公》副導演、《黑客帝國》、《蜘蛛俠2》動作設計)擔任動作指導,但導演劉偉強認為動作有些過時,便讓林迪安重新設計,可林迪安一直達不到劉偉強預期,最終劉偉強放棄了拍動作戲,只保留了傻強就陳永仁中槍以及最后的天臺打戲!
不過有一說一,正因為本片沒有動作戲,才令該片打破了傳統警匪電影,以電影內核佛家思想探討人生宿命的對抗,重點著墨于每個人物的內心掙扎和心理轉變的淋漓盡致, 這一點尤為吸引觀眾,尤其是影片最后的升華,將打戲改為文戲,在劇情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鋪墊,所有人的沖突一股腦爆發出來,讓人每次回味都會有一種宿命般的感覺。
莊文強 采訪
05.陳永仁 被刪戲份
《無間道》中有這樣一幕:梁朝偉在路邊偶遇前女友,當看到她身后的小女孩時問:“幾歲了?”前女友回答:“5歲”,等梁朝偉離去時小女孩才說了一句:“媽媽,我今年6歲了!”
原來,梁朝偉與前女友在7年前分手時,前女友就已經懷孕,但因為不滿梁朝偉是古惑仔,便騙他把孩子打掉了,如今時隔多年再見以為他還在混,因此故意說小女孩今年五歲,就是不想讓他知道這是他的親身女兒。
但你以為陳永仁只見過女兒一次嗎?錯!其實見過兩次,因為第一次被刪了!
在《無間道2》(前傳)的刪減畫面中,其實兩父女就已經見過一面,并且梁朝偉還逗了一下自己閨女,這一幕為人物增添了一抹悲涼底色。
那是在梁朝偉與“傻強”出獄后,在路邊等車去倪家的過程中,一位老人抱著一個出生不久的小女孩同樣站在路邊,小女孩目不轉睛的看著身邊的梁朝偉,梁朝偉見小女孩十分可愛,便用手指頭戳了戳她的臉蛋,隨后上車離開,可沒過多久梁朝偉前女友出現了……
或許是這段故事與劇情連接無關緊要,因此主創們才刪掉了這段戲,但在我個人看來,這次見面與第一次相結合,更加能體現“宿命”一詞,但后來轉瞬一想,結局雖然差強人意,但還能讓人接受,畢竟也算是留下了一絲血脈。
劉德華與蔡琴的無私
01.劉德華
當時劉德華在《無間道》中其實不光是主演,他同時還手握剪輯權,掌控著電影的剪片,但他為了平衡戲份,剪掉了很多自己的戲份,讓其他演員能夠發光發亮。
可據林家棟透露,劉德華犧牲了個人利益來幫助其他演員,但那些演員從始至終都沒有感謝過他。
于是林家棟就曾問劉德華為什么這么做,劉德華直言道“只想讓這件事成功。”雖然林家棟為劉德華打抱不平,但劉德華卻絲毫不在乎,本人也從來沒有提及過,這個氣度或許就是劉德華能夠常青娛樂圈的原因吧!
林家棟 采訪
02.蔡琴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梁朝偉與劉德華在音像店聽《被遺忘的時光》這一幕?
其實在2002年這首歌只是少部分人熟知,并沒有廣為流傳,但《無間道》一經上映此歌突然大火,而演唱者蔡琴卻渾然不知!
那是2003年,當時蔡琴正在北京籌備個人演唱會,期間并沒有將《被遺忘的時光》放在演唱名單的靠前位置,因為在蔡琴看來,這首歌并不是一首討巧的歌曲。
但在當時這首歌因為《無間道》的緣故,已經火遍了大江南北,只是蔡琴忙于首次在北京的演唱會籌備工作,因此并不知曉。
直到演唱這首歌的時候,當蔡琴剛剛唱出“是誰~”這個兩個字時,下面的觀眾席頓時沸騰了起來,尖叫聲、叫好聲不絕于耳。
當時蔡琴并沒有在意,只是覺得原來北京的歌迷這么懂這首歌,于是接著演唱,結果唱一句下面沸騰一次,蔡琴一度認為下面的歌迷都是自己的知音。
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蔡琴得知了《被遺忘的時光》出現在了《無間道》之中,也正是這個原因,才導致之前的演唱會燃爆現場。
隨后,蔡琴連忙叫妹妹幫自己租了《無間道》的dvd,想要一探究竟,結果看完后,蔡琴第一想法不是覺得自己有多厲害,而是覺得導演劉偉強很是聰明。
當年的創作者包容心好像都挺強的,蔡琴在發現自己歌曲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他人用于商業用途中,第一反應并非“律師函”警告,而是夸獎對方能物盡其用!只能說當年的市場是那么的和諧。(這里不是推崇侵權哈)
寫在最后
01.
記得年輕時看《無間道》其實只是為了跟風,怕和身邊人沒有共同語言,至于作品中的內核好像并不關心,直到年紀稍長后我才發現,曾經的我只是囫圇吞棗,錯過了這部短小精悍的幀幀經典。
如今再看這部作品時,又有了更深層次的發現,與以往的警匪題材不同,它真的好像把我帶入了故事之中,而不是現在粗制濫造的作品,往往只停留在對反派的刻板描寫,那些抽煙霸凌、一言不合拔刀拔槍的復制慣性作品,毫無營養之說,都是現實捕捉和價值的工業復制品。
但反觀《無間道》這部作品,無論是正派亦或是反派,編導都深深地刻畫出了他們生而為人的深刻一面,關于善惡的復雜性,以及人物的內心陰影區。作品向我們詮釋出了太多,那些身不由己的人世間過于渾濁,以至于做一個好人的代價也如此深重。陳永仁低估了反派的善良,而劉建明又高估了壞人的惡意。借用作品里的一句話,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有時候這個世界上不一定是善惡分明的,那些所謂的善與惡其實只是一種表現形式,每個人都是血盆大口的深淵。
02.
有人說《無間道》是一部值得反復品味的作品,因為它呈現出了成人世界中赤裸裸的真實,特別是在電影的開頭與結尾它引用了涅盤經上的話語來隱喻,又或者展開劇情,這種手法無疑是相當之宏偉的,在帶給觀眾無窮想象的同時,也延伸出了作品的內核。
片名“無間”的意思暗指“無間地獄”,寓意為兩個身份都本不該屬于自己的人,陳永仁與劉建明生活在一個類似無間地獄的環境里,雙方都怕被他人拆穿自己的身份,但是他們忘記了一點,進入無間地獄是沒有輪回的,只有永遠受苦,現實中那些所有的準則與次序,并沒有出現在現實的娑婆世界里,有的只是無盡的煎熬,或許最后的死亡,就是他們的另一種解脫。
兩人都想過最后的結局,以為自己能按照所想的計劃發展,可由于最初的一步錯,造成了后來的步步錯,所謂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其實命運一開始根本就沒有安排他們走上最好的那條路,這就是黎叔的那句至理名言:“我本將心像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03.
當然這部作品至今還吸引我的一點,除了它滿滿的港味以外,還有一種對于港片的情懷感,“情懷”這個詞很是討喜,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一個感覺,我們這代80后對于港片,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喜愛感,曾經的“雙周一成”,梁家輝、梁朝偉、張國榮……都受到無數人的追捧,每位影迷都將自己的偶像放在自己電影世界的神龕中,仿佛我們這代人看電影不僅僅是為了看電影,而是轉變為一種成長的旅途。
但自從“港片北上”后,不知道是“規矩”的重新確立,還是因為文化沖突,使得這些年的港片丟失了它原來的味道,這些年的港片,幾乎沒有帶出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新面孔,終究還是上個世紀那批演員在輪換軸轉。
雖然我也明白,港片注定回不到它當年的那個“東方好萊塢”時代,但我依然對它飽含了滿滿的期待……
感謝閱讀到此,拜了個拜!
附:20年前和今天的對比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