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2022》導師陣容的官宣,在讓它的粉絲及關注者“松”了一口氣——它終于要來了——的同時,又“平添”了一份大大的驚喜:新增的“好聲音見證人”可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大眾偶像——劉德華。
四大導師:李克勤、李榮浩、廖昌永和梁靜茹的確定,令人覺得今年的“好聲音”導師陣容,在延續前季“好聲音”導師陣容的內在邏輯同時,又有著一抹寧靜夏天的亮色。
與去年不同的是,作為十周年紀念季的《中國好聲音2021》所采用的四大導師加四小導師助教的“模式大升級”,在今年并未“復制”。
但與此同時,去年“好聲音”打出的另一個宣傳旗號“音樂更好聽”,則應該在今年年初“好聲音”項目剛開啟時,就已經基本確定。
因為,去年所謂的“音樂更好聽”,實質上正是對原創音樂人與原創歌曲的推薦,在去年,一大批原創音樂人在“中國好聲音”的舞臺上,盡顯風采與原創才華:時尚、依加、于梓貝、譚軒轅、王靖雯的出現,令《中國好聲音2021》明顯有著與之前不同的特質。
今年年初,“中國好聲音”打出的宣傳海報上就有:“扶持原創音樂”的字樣。
這是否是今后幾年該節目的長期發展“策略”,還未可知。
但在這里,必須為“中國好聲音”節目組的這份堅持“點贊”。
在同屬浙江衛視制作的音綜《天賜的聲音》第三季中,飛行音樂合伙人蘇見信曾經就音綜節目“不推原創”有過不小的議論。
而從《中國好聲音》走出去的周深對此,也曾有過回應:音綜真的很難。
所以,在當下,真正推廣與扶持原創音樂人與原創音樂的綜藝節目很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就在于這樣的“舉措”是“難上加難”:音綜本身就很難,推廣原創的音綜則更難。
這一點,從去年的《中國好聲音2021》大力推薦原創音樂的效果也可見一斑:太多的網友、觀眾和粉絲對此并不理解。
他們中有人認為,《中國好聲音》并非《中國好原創》,還有人覺得,在《中國好聲音2021》的舞臺上,原創歌曲并沒有達到“音樂更好聽”的舞臺效果。
但在實際上,每首成熟而經典的流行歌曲,首先就是一首原創歌曲,沒有原創,哪有真正意義上的“流行”。
而沒有真正意義上“流行”歌曲,“中國好聲音”又能依托什么媒介深入大眾的內心。
因此,從源頭上而言,“中國好原創”是“中國好聲音”的必要條件。
而“中國好聲音”能夠在“難上加難”的情況下,大力扶持原創音樂,正是對“中國原創”的“反哺”。
說句“極端”的話,如果沒有了“中國原創”表達自己的平臺,幾年過后,又還能有多少新的改編歌曲出現在音綜舞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