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編導的災難愛情片《泰坦尼克號》席卷全球,不僅成為影史上第一部全球票房破10億美金的電影,25年過去了,這部災難鉅作依然是穩坐全球票房影史前三名。而讓這部作品歷久彌新的其中一個理由,則是曾經讓全球觀眾哭到眼睛紅腫還停不下來的心碎結局。
并且,這么多年下來,粉絲對于杰克的死始終無法釋懷。過去就有不少粉絲提出質疑,認為卡梅隆根本不需要做到讓杰克永眠于冰冷深海之中的絕情地步?也有人搬出“穿越”理論自嗨,直指杰克是特地回到過去拯救羅絲的時空旅行者(所以雖然沉入海底,但事實上他已經回到未來了)。
更有甚者,2012年「MythBusters」節目主持人就親自“下海”做實驗,最終證明了從物理現實上來說,就算羅絲再怎么大只,杰克真要跟羅絲擠在同一張門板上也找樣能浮在海平面上。對此,卡梅隆則是在2017年接受DailyBeast訪問時提出解釋。
卡梅隆認為,就算兩個人真的可以擠在那塊門板上,但要這么做之前,杰克必須浪費更多氣力尋找可能生存的辦法,而他最終(最安全)的盤算應該是希望在淹死之前就能被人救起;另外,卡梅隆的解釋也有其說得通之處,畢竟杰克一定會擔心自己攀上門板之際可能會導致羅絲失去平衡而跌落海中。
不過鐵粉應該早就知道這并不是卡梅隆執意賜死杰克的最根本理由。卡梅隆之后終于在接受《名利場》訪問時說出自己真正的創作動機:「他必須得死,不然《泰坦尼克號》的結局就失去意義了……這部電影的主旨就是生離死別。」
「他必須得死,所以不管是電影演的那樣,還是被船上的那根大煙管給砸死,他就是注定要沉入海底。這就叫藝術,電影結局是出于藝術理由,而非物理性的理由。”換句話說,打從一開始,杰克這個角色就是為了成就《泰坦尼克號》的悲凄愛情故事而誕生、而死亡。
入戲太深的戲迷或許情緒上還是無法接受,不過換個角度來看,事實也證明了卡梅隆的做法是對的。想想看,如果當年杰克真的活下來與羅絲還有那顆海洋之心過著幸福快樂的美國夢人生,那么現在的你我還會這樣殷切熱烈地討論這部愛情災難史詩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