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漫威官方在社交網絡上發起投票:根據喜愛度,給第四階段的影片排名。
一看到這個投票,哥就笑了。
漫威真夠雞賊的,用一個喜愛度當幌子,規避了第四階段全面垮塌的事實。
數據方面,正在上映的《雷神4》次周票房大跌68.1%,創漫威電影宇宙(MCU)第二高跌幅;MCU第四階段的《黑寡婦》《永恒族》《蜘蛛俠:英雄無歸》《奇異博士2》4部電影次周跌幅均超65%。
口碑方面,第四階段均未引進內地院線,觀眾缺失大銀幕觀感體驗,但由于評價基數高,因此豆瓣上分數基本還是反映出了影片的真實水準。
黑寡婦 6.2
尚氣與十環傳奇 6.1
永恒族 5.8
蜘蛛俠3 6.6
奇異博士2 6.3
雷神4 暫無
近期在北美熱映的《雷神4》,不少同行看完表示,第四階段最佳,但依然不及格。是的,不及格,就是漫威第四階段交出的答卷。由于頻繁爆出辱華、夾帶私貨的新聞后,國內觀眾甚至出現了踩踏式評價。
觀眾審美疲勞、新冠疫情沖擊、流媒體平臺攪局、廠牌超英分流…MCU第四階段口碑的垮塌有諸多原因,至于接下來,漫威超英一哥的位子還能坐多久,還得看它自己的本事。
巧合的是,今年恰逢《復仇者聯盟》上映10周年。
回想初代復聯給觀眾帶來的震撼,為業界提供的想象空間,對全球商業電影下一個十年的引領,再結合如今逐漸走向黃昏的諸位超英,也只能感慨一句時間好快,歲月無情~
一張票錢,看七位英雄
2012年5月5日,《復仇者聯盟》登陸內地院線,彼時打出的Slogan是:4年精心布局,橫跨5部巨作,影史最強超級英雄空前集結。
對于沒什么漫畫氛圍的大多數內地觀眾而言,宇宙、集結、超英還都是些新鮮詞。《復聯》之前的漫威電影《鋼鐵俠1》《無敵浩克》《鋼鐵俠2》《雷神1》《美隊1》也處在各自單打獨斗階段,觀眾對此,也大都是抱著“看特效”“爆米花”的心態走進影院,少有人關心炫酷特效背后的劇情走向和超英屬性,更少有人能預料到自己正在見證下一個十年主流商業片的開山之作。
影片開畫后迅速爆火,《復聯》影片一舉斬獲5.68億的票房成績,創造了影史進口片票房第5位的成績,并在全球豪取15億美金。
觀眾也首次嘗到了在一部電影中看到多位超級英雄的超大杯滋味。還記得當時碗哥在電影院連連感嘆電影還可以這么玩兒,不同技能的角色能以這樣的方式存在于一部電影中。
十年前的漫威如同初生之犢,在對家《蝙蝠俠黑暗騎士》取得全球口碑票房雙爆的同時,在同年便推出了沒什么人氣的鋼鐵俠、綠巨人、雷神等真人電影,彼時的漫威思路也非常清晰,它明確地賦予了《復聯》「英雄集結」的開創性定位。
事實上,從成片來看,導演喬斯`韋登也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復聯》經典段落,紐約大戰一場戲,喬斯韋登以鷹眼射出的一支箭為起點,逐一串聯起初代超級英雄戰斗場面。
樓頂上,鷹眼一邊射殺怪獸一邊勘察敵情;
被鷹眼射中的怪獸在城市中掙扎,于是帶出了在樓宇中穿梭的鋼鐵俠;
與索爾無線電通話后,鏡頭轉給在格子間橫沖直闖的班納;
然后,是在地面阻擊怪物的美隊和黑寡婦;
黑寡婦利用盾牌跳上敵軍飛船,鋼鐵俠空中接應;
隨后,鋼鐵俠在橋頭著陸,與美隊合作阻擊怪獸;
鋼鐵俠再次串聯鏡頭,沖上云霄,鏡頭再次捕捉到射箭的鷹眼;
又一支箭射出后,班納和索爾從鏡頭中橫穿,與怪物廝殺;
到此,整組鏡頭完畢。
這一分多鐘的戲,一氣呵成。
上天遁地、電光火石、眼花繚亂的動作戲,是漫威對全球強勢的昭告:這是電影宇宙、這是頂級特效、這是商業電影的下一個十年。
在《復聯》之后,被漫威催肥胃口觀眾,再也不滿足在一部單體超英電影只看到一位主角,于是《鋼鐵俠3》里有鋼鐵俠和戰爭機器,《美隊2》里有美隊和冬兵,《銀護》將宇宙邊界拓寬至外太空,并集結了多位超英,《復聯2》在初代復聯的基礎上加入了旺達、幻視,《美隊3》直接成了兩位主角的對打。
接著,越來越多、技能越來越多元化的超英陸續加入這個聯盟,蟻人與黃蜂女、奇異博士、蜘蛛俠、黑豹、驚奇隊長、尚氣、永恒族….
當然,這還不包括衍生劇里的神盾局、超膽俠、特工卡特、懲罰者、月光騎士等。
總之,隨著基本盤越做越大,可能性也越來越多。任意兩位、或任意多位英雄都能組合、拼接成全新影片,比如《雷神3》中,浩克跟雷神兄弟一起進入北歐神話;而在《蜘蛛俠3英雄無歸》則直接采取「縱向集結」,這才有了三蛛同框。
當觀眾越來越不滿足只能看到一位超英時,不要忘記,是《復仇者聯盟》開創了「花一分錢,辦N件事」的先河。
正式開啟電影宇宙元年
近10年來,電影宇宙逐漸為大家熟知。
電影宇宙其實是一種迷影情節的寫照,凡是有共同內在肌理并能在故事情節上做出串聯的,電影之間情節互相影響、互相補充、互為因果的,都可以稱為電影宇宙。
比如不久前國內影迷戲稱的「李睿珺西北宇宙」「耿軍鶴崗宇宙」「賈樟柯山西宇宙」,以及2018年上映的動畫電影《無敵破壞王2》,鏡頭跟隨小女孩,將迪士尼過往14位公主逐一掃過,至此,「公主宇宙」未來可期。
電影宇宙始于《復仇者聯盟》。
盡管早在上個世紀末就有過類似《神奇四俠》這類多位技能傍身角色同臺,但直到2012年《復聯》的成功,這類英雄聯動的商業模式才得到好萊塢的認可。
也是在這10年里,各大廠牌紛紛照葫蘆畫瓢,在既有IP版圖的基礎上,打通角色身處的空間,不斷外探。
據不完全統計,好萊塢廠牌旗下布局的宇宙如下——
華納:DC擴展宇宙+招魂宇宙+指環王宇宙+哈利波特宇宙
迪士尼:星球大戰宇宙
派拉蒙:星際迷航宇宙+007宇宙+變形金剛宇宙
環球:速激宇宙+暗黑宇宙
福斯:人猿星球宇宙
網飛:活死人軍團宇宙
漫威:X戰警宇宙
傳奇:怪獸宇宙+環太平洋宇宙
Sci-Fi Channel:太空堡壘卡拉狄加宇宙
獅門:電鋸驚魂宇宙
這個list充分表明,這年頭手里不攥著個把宇宙,根本不配叫好萊塢廠牌。盡管上述影片多以「系列電影」的形式推出,但隨著番外篇、衍生劇的出現,也都逐漸宇宙化。
比如2016年《俠盜一號》的誕生,標志著星戰宇宙正式形成,而衍生劇《曼達洛人》則是對星戰宇宙的擴充;比如《神奇動物》系列的誕生,也與其正傳《哈利波特》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在各種宇宙中,自帶特殊屬性的角色們在不同的系列電影中互相穿梭。這樣看來,網傳的哥斯拉下一部太空大戰《環太平洋》機甲不是夢;蝙蝠俠和超人中土世界搶魔界也指日可待。
這一切的起點,都是因為10年前《復聯》的上映。當看到漫威賺的盆滿缽滿之際,所有的廠牌老板都想到了,為什么不將自家手里的大IP做出整合混搭呢?
但問題是,將系列電影宇宙化,真的是一條良性的成長之路嗎?
未必。
事實上,除了漫威外,所有的電影宇宙都受到了商業和口碑上的詬病。
華納管理層反映的滯后,直接葬送了DC宇宙翻盤漫威的可能。《正義聯盟》上映于2017年,彼時的漫威已經進入第三階段;
《星戰》后傳強行開啟,招致一片罵聲;
《速激》系列賣的確實不錯,但多少觀眾跪求放過;
一部《新木乃伊》直接導致暗黑宇宙胎死腹中;
《變形金剛》系列和《侏羅紀世界》系列,哪一部不是罵著娘走出影院?
無論是商業回報還是觀眾口碑,除漫威外的好萊塢商業電影宇宙化,都難稱得上好評。究其根源,漫威的宇宙模式是根據其內容做出的原創分發形式,而其他廠牌只是對宇宙模式的照搬。
站在時間的末端,我們回望——
2012年,《復聯1》開啟了下一個十年的主旋律,漫威也成了這個十年的大贏家。在娛樂行業飛速發展的今天,能稱霸十年,已實屬不易。盡管第四階段的《蜘蛛俠3》票房再次制霸全球,我們依然不得不承認如今的漫威已疲態盡顯,寶座不穩。
透視未來,諸神黃昏,誰是制定下一個十年規則的人?
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