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位老藝術家的消失
演員成為大師,但不是大師。
做一個好人很難,但做一個好人是不可能的。
一個有良知的人不在乎金錢,而在乎名譽。一輩子照顧好自己的名聲是很自然的。
然而,當你毀掉他的名聲時,他也會不顧一切地挽救自己的名聲。
陳一直是春晚的常客,但陳從春晚中消失了。很多人說,沒有陳的春晚,有什么意義?
從這句話就足以看出陳在觀眾心目中的表現。
至于離開的原因,眾說紛紜,但在一個節目中,陳第一次積極回應了離開春晚舞臺的原因。
陳老師喉嚨里有一個血泡,說話很困難。但為了快速治療他,他選擇直接刺破血泡,但這會引起炎癥。從那以后,陳的身體出現了一些其他的癥狀,所以他不能再上臺了。
當然,有些人說他被禁是因為他冒犯了一些人。
不過,陳曾說,春晚排練現場,大家都很努力,氣氛很融洽。但這種氣氛逐漸改變,每個人都變得謹慎,主觀上彼此疏遠。他不喜歡這種感覺,所以他離開了春節晚會的舞臺。
不管離開的原因是什么,陳的才華不應該在離開后消失。
有人退出,便有人上臺,娛樂圈就是這樣,前浪推后浪,甚至是前浪和前浪還合不來。
之后的春晚舞臺,便成了趙本山、宋丹丹的天下,十幾年如一日,帶給觀眾無數珍貴的歡樂,可這些年來,已經年過花甲的喜劇大師們,也相繼推出舞臺,而新晉的年輕演員,像耍猴子一樣在舞臺上蹦跶,毫無新意。
什么是藝術?來自生活?但現在不是這樣,而是剽竊。你在春晚舞臺上看到的幾乎所有段落和詞干都可以提前在互聯網上看到。經過處理的作品看起來并不新鮮,但給人的印象是一群在線喜劇演員正在表演,這與藝術不兼容。
靠著自損,擦邊球,低俗來獲取觀眾的笑點,低級了很多。
想當年,陳佩斯、朱時茂、黃宏、郭達等老藝術家們恪守自己的藝術追求,而曾經的春晚常客潘長江如今也在網絡上混得風生水起,當然,伴隨著的是“潘嘎之交”這樣的罵名。
節操是什么?也許在金錢面前,很多人都不會要節操,但在真正的藝術大師心中,節操比金錢重要,比豪宅名車重要。
近年來,陳先生逐漸付出,但歲月是無情的。畢竟,他年紀大了,頂多是個家庭教師。但在評價年輕一代時,他總是感到謹慎。
陳并沒有完全退出舞臺,因為多年來他一直更專注于戲劇。熟悉它的人都知道,在藝術領域的困難是戲劇>電影>電視劇。
因此,如果喜劇變成鬧劇,就沒有欣賞價值了。
然而,陳確實正在慢慢消失。也許他還在幕后做些什么,但高質量的藝術并沒有展現給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