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的草案通過,明成北將成為歷史。”
此話一出,Sir先燃起來了。
港劇粉都懂。
沒錯,這“年度港劇”的續集即將迎來大結局:
《白色強人2》
三年前《白色強人》橫空出世,在喑啞的港劇中投下一顆“炸彈”。
隨著一聲槍響,全劇落幕,收視口碑雙炸。
Sir之前寫過,它格外能打。
但這次。
《白色強人2》似乎帶著不一樣的使命——救市。
在關鍵時刻,昔日王炸高開低走,新劇又難堪重任。
TVB不得不提前放出。
結果怎樣呢?
開播近一個月,豆瓣暫無評分。
而且從劇中一些鏡頭能看出來,部分“新冠”劇情有后期補拍的嫌疑,略有瑕疵。
可總體來說。
它依然是華語醫療劇中的第一梯隊,甚至在一些方面比第一季有升級。
01
先說幾點。
《白色強人2》真正延續了第一部。
首先從陣容來講,保持了第一季的強勢。
郭、馬以外,視帝陳豪加盟。(他真是越老越有男人味兒)
還有老牌綠葉蔣志光、戲骨韋家雄。
女性角色上,長腿美女張曦雯、視后唐詩詠外,又來一位老熟人胡定欣。
TVB家底,近幾年的高光。
內容上也延續了上一季的核心。
圍繞醫療體系改革的明爭暗斗。
但,幾位新角色的加入,讓明成北的“權游”玩法大變。
Sir追的時候不敢走神。
實在太緊張了。
胡定欣飾演的葉晴。
上一季查無此人。
但這回,她是楊逸韜實現草案的頭號阻礙。
并且更加毫無底線,不擇手段。
就說一場戲。
明成北改革的公聽會上,楊逸韜為自己的草案拉票,請患者趙宛蘭為自己站臺,不料趙宛蘭事后突發狀況,不幸身亡。
嚴格來說,楊逸韜盡力救治了趙宛蘭,他也有責任,但不能完全歸咎于個人原因。
偏偏對手是葉晴。
她聯手媒體掐斷趙宛蘭陳情的直播,又揪住趙宛蘭的死大作文章,把死因全推給楊逸韜,不僅讓他深陷輿論危機,還面臨停職風波。
挖黑料,勾結媒體曝光,操控輿論。整人三部曲,齊活了。
腹黑狠辣,絕不手軟。
總之,真正的硬手。
如果說,第一部的反派尚不明朗,那么這次葉晴作為反派則火力全開:一出場就要掀翻明成北,打垮楊逸韜,爭奪話語權,感情線上也似乎大有拆散唐明蘇怡之勢。
而楊逸韜,也被迫從第一部求變的攻擂者,轉身守擂。
守比攻難。
敵在暗,你在明,你永遠不知道對手如何出招。
那葉晴是怎么形容自己和楊逸韜的關系呢?
“交淺言深”。
什么意思?
兩人分歧巨大,又相互坦誠。
再說得具體一點:
所有人形容權力中心,都會用一句“一山難容二虎”。
《白色強人2》則想說。
有些時候,一山,必須容二虎。
02
那么,到底一山怎么容二虎?
回答問題前,Sir想說說醫生雨果(韋家雄 飾)。
Sir認為劇集中最有人味的醫生。
他戲份不算多,每次都讓人印象深刻。
患者羅笑嫻,急需人工移植肺葉,新鮮的肺葉已經準備好,但還少關鍵一步——醫發局的批準。
如你所想,主角團在內的幾乎所有人,都贊成先手術再走流程,連葉晴也難得地站在了相同戰線。
雖然這是違規的。
如此熱血的戲碼……雨果醫生:
No!
我做醫生沒打算像你這么偉大。
敢不照醫發局的規定做事,很可能飯碗不保。
好一個小人……物。
舍己為人的宏偉戲碼,哪有養家糊口重要。
此外,還要一個爭議巨大的角色。
蘇怡。
觀眾判斷:她當母親和醫生都不合格。
還有人說她作為醫生感性,拉低了整部劇的評分。
果真如此嗎?
這個人物最惹爭議的橋段是這樣的:
一個小女孩因為扶梯突然停止摔倒受傷,醫生判斷可能存在更嚴重的情況,建議做CT排查。小姑娘不肯,哭喊著要等媽媽來。結果因為等家長延誤了最佳時機,最終小女孩去世了。
有人說這完全是蘇怡的責任,是她同意小女孩等媽媽才釀成悲劇。蘇怡本人也很自責。
Sir持保留意見。
必須承認,這一設計必然有推動情節的作用,也為二人后續感情線反轉作出鋪墊。
不算太高級的操作。
但合理嗎?
我們先盤一下當時的劇情。
小女孩第一次提出要等媽媽來。
蘇怡:但是如果醫生不查清楚,就不知道你們哪里還有傷。
小女孩不聽,執意等媽咪。
蘇怡:聯系她家長了沒有?
得到“已經通知家長來醫院“的回答后,蘇怡安撫小女孩:只要你媽咪一到,我就帶她上去找你好不好?
小女孩拒絕,接著哭鬧。
蘇怡轉向唐明:等她媽咪來了,我再帶她去照CT。
唐明勸阻,希望越早越好。
蘇怡:小朋友沒有媽咪在身邊會害怕,她指數也穩定了,(就等)半個小時。
以上。
她是一開始就同意了小女孩的請求嗎?
沒有。
一開始作為醫生,她本能地判斷不應該同意,甚至試圖和小女孩談判,安撫情緒。
談判不成功,蘇怡這才開始動搖,最終讓步。
能看到,蘇怡作為醫生,理智是有的,不然她不會一開始拒絕。后來在女孩三番五次的哭鬧下,母性的一面被牽出。
這大概是許多觀眾真正的質疑:
為什么,最終占上風的是感性,或者說是母親的身份?
蘇怡兩次懷孕,兩次都沒能保住孩子。孩子對她格外重要,她和唐明分分合合也是因為二人對家庭看重程度不一樣,而蘇怡顯然是更注重家庭的那一方。
正因為她太知道失去孩子的痛了。
所以當孩子對母親發出相同的呼號,渴求同樣的眷戀依賴。
一開始醫生的理智還能發揮作用。
可你看她的眼神。
心里那份從未實踐,卻早已生根發芽無法遏制的母愛,早已被激活。
最后。
同意,也不過是一個可憐的母親,將自己無處安放的痛苦與柔軟,暫時地,小心地,投射在他人的嬰孩身上。
所以她是不是合格的醫生?
Sir認為,從醫生角度講蘇怡也算盡到了職責。
人之復雜,正是因為過去與當下經歷的塑造。它們會在同一時刻發生作用,左右人的判斷與決定。縱然醫生有著“勝造七級浮屠”的神性,也不可避免被世俗的人性所牽絆。
尤其蘇怡有過這樣的經歷兩次。
就更不可能面對小孩的請求無動于衷。
我們對醫生的要求,似乎總要理智,總要冷靜,總要不摻雜質,總要像對著標尺摳出來的模型,嚴絲合縫循規蹈矩不越雷池一步。
但那不是機器嗎?
醫生是要治病救人,但其職業的神圣脫胎于人性,又不完全剝離人性。
說到底。
醫生也只是特殊的人,也逃不過人性本身的模糊混沌,和帶著毛邊的,無法一言以蔽之的棱角枝節。
你卻非要在職業的顯微鏡下,把他壓得扁平。
就像之前的雨果醫生,最終他還是走上了手術臺。
?
所以如果你問Sir,一山能容二虎嗎?
能。
如果把“山”看作人,人不就恰好由這些水火不容“二虎”組成嗎?
理性、感性、退縮、前進……
這些矛盾博弈共生,此消彼長,對立統一,塑造了人萬分之一的風貌。
因為退縮,勇氣彌足珍貴;因為感性,社會不至于變成叢林法則,冷酷無情。
他們相互對峙,相互襯托,但最終。
相互成全。
03
不知有沒有細心的毒飯注意到。
這次的海報不一樣了:
如果說第一部的海報,陣營涇渭分明,中間還有明顯界限的話。
第二部,“對立”元素被稀釋。
葉晴和楊逸韜不止一次就各自的理念展開過辯駁。
前者想成立藥研所,這樣就能牢牢地把議價權拿在自己手里,才能低價賣給老百姓。
后者則認為,搞藥物研發時間太久,病患等不到,只有政府能一步到位,給罕見病患者兜底保障。
一邊是新冠影響下經濟停擺政府沒錢的窘困。
一邊是患者“是不是我們這種窮人性命就這么不值錢”的哀嚎哭訴。
?
怎么辦?
最終,楊逸韜的草案通過了表決。
因為葉晴主動放棄提案。
為何?
她發現,自己辛苦籌劃的方案,到頭來可能淪為商人和財團的謀利工具。
原來,葉晴最想要的。
并非與楊逸韜作對。
而是一個由政府掌控的,能真正為香港市民謀福利的機構。
發現了嗎?
一直以來想法對立的兩個人。
出發點和最終目的完全一致。
他們都想救人。
監制羅永賢采訪時談到:這一季我們有個傳承,不只是講談情說愛,又或者不是只講一些每天發生的案件。而是有一個更大的命題:
關于政策,關于民生。
一個事實。
香港患罕見病的,高達幾千人。
葉楊二人的草案,不僅僅關乎香港公立醫院龍頭明成北改革的最終出路,更是未來香港醫療改革的藍圖。
這也是葉晴和楊逸韜斗得死去活來的真正原因:
被他們影響,甚至決定著的,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人命。
兩人的想法各有長處。
楊逸韜的草案,能解罕見病人的燃眉之急。
葉晴的方法更徹底,有了生產權就有了議價權,多少錢賣給病人就能自主決定。
但兩個都并非完美周到。
納入名冊,意味著挪用大多數人的救命錢,去挽救一小撮人。
研發藥物燒錢且耗時久,病人未必能等到。而且,低價出售是否會打擊藥商研發的積極性?
兩種方案背后,都不可避免地對生命進行了量化估值。
如何取舍?
爭論我們見過太多。
公共領域本身就很復雜。
這種復雜性,注定了政策的制定從來不能十全十美。
沒辦法了嗎?
我們當然可以不斷摸索,哪怕只能無限趨近那個完美值。
但前提是,包容不同的意見。
允許爭。
甚至斗。
回到前面的海報和提問。
一山能容二虎嗎?
公共政策領域,一山能容二虎,也必須容得下二虎。
所以二人針鋒相對。
所以他們的內斗權謀,才顯得無比重要和必要。
只有不斷地爭論、推翻、論證和實驗。
才能尋求一個符合更多人利益的最大公約數。
才能真正保護那群原本就不該被放棄的人。
就像那張海報。
你中有我中有你。
我們目光所向,不盡相同。
但。
我們始終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