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黃家駒目前在很多人的心中是華語樂壇的第一人,但是如果他還活著,真的很難登上樂壇的第一人。
不論承認不承認,黃家駒都是去世后才聲名鵲起,成功封神的,他生前別說華語樂壇一線了,在香港二線都算不上,充其量也就是香港的二線樂隊組合,前面還有草蜢壓制,草蜢上面還有小虎隊,這只是在組合樂隊的圈子里。
在去世后聲名比生前更大的還有張國榮和鄧麗君,兩人生前都是巨星級的人物,張國榮是香港樂壇的老大哥,鄧麗君生前被稱為華語樂壇一姐,兩個人生前取得的成就都比黃家駒更加光彩耀眼,到現在如果說他們活著會成為樂壇第一人都會引起爭議,更何況黃家駒。
黃家駒只是去世后火了,但是很多歌手活著的時候就很火,黃家駒沒有去世的話,或許能帶領樂隊更上一個臺階,但是以當時的華語樂壇來說,他真的很難沖擊第一人,或許他真的很天才,但是就是這么無奈。
他在當時是一個剛度過了饑餓,勉強溫飽的樂隊,那個時候喜歡他們的只能算小眾,很多人把這個原因推給了香港樂壇,說什么香港沒有樂壇,只有娛樂圈。
可是黃家駒在去日本發(fā)展之前曾嘗試臺灣樂壇與內地樂壇,但是他在臺灣歌壇是被拒絕的勵志雞湯。
在音樂性上,對于臺灣樂壇來說Beyond的音樂處于一個尷尬的地位,論家國情懷、悲天憫人他們有羅大佑,論平凡人感情生活細節(jié)的他們有李宗盛,而Beyond最擅長的勵志歌曲他們有張雨生,甚至半路出家的鄭智化都被人覺得比黃家駒更加出色。而黃家駒的激勵勵志讓臺灣樂壇看起來更像一種毫無詩意雞湯文學,臺灣樂壇那個時候能人輩出,黃家駒根本沒有辦法在臺灣立足。
同時黃家駒轉戰(zhàn)內地市場更加慘淡,為了迎合內地市場出版的國語專輯顆粒無收,舉辦演唱會以搖滾的名義以及低廉的票價吸引來一大票聽眾,然后演出效果不近人意,開唱沒多久,聽眾就紛紛立場,無奈改唱崔健的歌曲才另演唱會持續(xù)下去。
當時內地搖滾蓬勃發(fā)展,還是很吸引聽眾的,但是聽眾還是接受不了黃家駒的搖滾,有人說那是因為當時內地市場無法接受粵語歌曲。
可是當時因為引進香港影視,《上海灘》《鐵血丹心》《萬里長城永不倒》等等粵語歌在內地還是很有市場的,許冠杰、張國榮、羅文、四大天王等粵語歌手在內地已經有了一定的粉絲基礎。
黃家駒在當時難以大紅,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論人文色彩,他的直白熱血與羅大佑的深刻隱喻不能同日而語;如果論器樂編配上的前衛(wèi)性,與伍佰相比又有明顯差距;論演唱風格和表演形式又不如崔健來得一針見血,這是他失敗的重要原因。
或許正如很多人說的黃家駒不適合那個時代,但是有好多人適應了那個時代,下個時代呢,那是另一個時代人的舞臺。
黃家駒去世后Beyond的神話開始,一種理想至上的精神形象樹立了起來,再加上黃家駒追求音樂的悲情故事更具了神秘色彩,加上他們都歌曲內容通俗易懂,更是唱給平凡你我的勵志歌曲,Beyond就是在這缺乏信仰的年輕人中成了一直超流行樂壇,黃家駒被捧上了神壇。
黃家駒生前對于音樂的發(fā)展不算成功,從最初的搖滾樂隊為了適應市場的發(fā)展蛻變成了一支流行樂隊,這是他的妥協(xié),然而這種妥協(xié)也并沒有是他帶領樂隊成功,突然的離去給他的人生,給他的追求蒙上一絲的悲情,他就成了一個不甘的悲情的音樂英雄,成了一個為了音樂犧牲生命的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