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電影院看《外太空的莫扎特》前,我的內心是十分忐忑的。
作為陳思誠“唐探宇宙”外的首部電影,我早就做好了第一時間觀看的準備,但由于個人原因耽誤了2天。
沒成想,僅僅2天時間,這部電影竟上演了一場羅生門。
如果你經常刷資訊就不難發現,電影上映前后這段時間,各評論界名人,影壇大V,自媒體明星號都對本片贊不絕口,紛紛獻上最真摯的贊美俯首稱臣。
然而,幾乎每個人的口徑都是云山霧繞。
除了夸獎什么“夢想”、“童真”的泛泛而談之外,對影片本身的質量都一筆帶過,甚至避而不談,還幾乎都要拿周星馳的《長江七號》攀附,讓同為影視創作者的我看得一頭霧水。
這電影有那么好看嗎?既然這么好看為何夸不出來?
而當我打開評論區時,那些代表民眾的聲音卻是另一番景象。
《外太空的莫扎特》開分僅有5.1分,而后一天降0.1,目前已經降到4.9分。
熱門評論前幾名幾乎都是一星差評,網友們從導演、演員、題材、包袱設計甚至是受眾都進行了全方位吐槽。
有網友干脆吐槽打分平臺:
為什么不能打零分?
然而這還不算厲害的。
更牛的是,作為片方經常買通稿的“影評區”,《外太空的莫扎特》一眼望去,依然是一片一星差評的海洋。
(光記著討好大V,忘了在某瓣買通稿了嗎?)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熱評第一這位網友。
他在吐槽電影質量以及陳思誠的導演功力之余,還在文章結尾將怒火波及整個行業,痛斥影評人昧著良心吹爛片的亂象——
“任何給這個片子好評的所謂業內人士、影評人,都是XX,都不要臉,都不愛電影,無一例外!”
字里行間,滿腔怒火。
光是結尾這一段話就足以看出,這部電影的質量之低下讓該網友的憤怒無法遏制,甚至要痛罵整個行業才能暫時舒緩。
長評短評差評漫天,《外太空的莫扎特》可以說在口碑方面全盤皆輸,甚至到了激起民憤、殃及行業文化的程度。
可另一頭,各路大V影評人們依然趨之若鶩,歌功頌德。
那么,這場羅生門到底該聽誰的呢?
我還是懷著忐忑的心情,走進了電影院。
《外太空的莫扎特》
先說評價:4.9分絕對還有下降空間。
走出影院,圍繞我的第一個問題是:
這部電影定位的消費人群到底是什么?
《外太空的莫扎特》早期宣傳的關鍵詞是“科幻”,而且根據通稿來看,還是有點“硬”的那種。
一開始,他是科幻片。
但在定檔后,片方把“科幻”變成了“奇幻”,并以家庭代際關系為主打,用刻畫中國式父子關系為宣傳點。
后來,他又變成了家庭片。
再然后,隨著電影的上映,片方的宣傳點又把孩子列為了主要目標,編輯了無數個關于孩子的超話,并策劃了無數個親子觀影會,專門錄下孩子的觀影反應打宣傳。
很顯然,直到上映后片方才剛剛找到電影的類型——兒童片。
但,為何這么倉促呢?
為了配合片方,我還專門拉上我8歲的侄子一塊到了電影院,可最后的結果便是:
我們倆都不喜歡。
故事講述的是榮梓杉飾演的初中生“任小天”,天生對天文學感興趣,而父親“任大望”(黃渤飾)又一心想把他培養成鋼琴家。
某天晚上,隨著一顆流星劃過,一個外星人的精神附著到娃娃身上,并與任小天成為了好朋友。
因為會彈鋼琴,任小天給外星人起名叫“莫扎特”,在莫扎特超能力的幫助下,任小天制服了校霸,打倒了情敵,最后學會了鋼琴拿到冠軍,并與父親和解。
emmm….
首先,這部電影的主線劇情非常簡單,簡單到如果你看過《長江七號》就對故事沒有任何期待。
而所謂原創的“時間穿越拯救”,也不過是一些科幻電影最常見的設定,僅此而已。
但在這一點我非常佩服陳思誠。
或是出于避嫌亦或是未雨綢繆,在電影上映前夕陳思誠就專門連線了周星馳,在直播中主動承認電影靈感來源于《長江七號》。
這一招負荊請罪玩的妙,徹底斷了電影“致敬”的風波,也杜絕了周星馳粉絲的討伐。
但打鐵還需自身硬,僅堵住周星馳粉絲的嘴顯然不夠。
電影僅是交代父子關系就用了幾乎30分鐘,節奏奇慢,笑點也是形同虛設,無論是我還是侄子都看不下去。
而后隨著莫扎特到來,侄子終于出現了笑臉,但很快就轉瞬即逝。
我承認侄子笑過,但看完整部電影,我更多的是怕他被影響的顧慮。
有初中生戀愛、追星、男扮女裝這些梗也就罷了。
但你能想象,一部主打兒童的電影中,竟然還有邪教、謀殺、槍戰、活燒、驚悚、恐怖等情節嗎?
本片的反派是一群傳銷犯,但場面調度與演員的表演臺詞都和邪教別無二致,陰暗的色調也與主角有強烈反差。
還有一位教徒自述遭遇:
“我在地球待了幾年,工資沒漲房租翻了3倍,和我在一起的地球人沒打算跟我結婚,說只想跟我玩玩。”
大哥,你確定這種臺詞是小孩子能看的?
甚至為了配合邪教題材,反派到最后還要被活燒制服!
還有莫扎特在誤會父親后,它竟然想殺了黃渤所飾演的父親“任大望”。
是真的,真的想殺了他。
電擊、飛刀,電影中出現了好幾種輕松致人于死的方式,這還沒完,最后莫扎特還想趁任大望休息時,控制電扇墜落,以便削死父親。
旋轉的電扇、娃娃兇狠的眼神、電視機里嘶吼的女高音。
導演顯然是把這一段拍成了致敬希區柯克的驚悚,無時不刻都在散播著危險。
大哥,你確定這種段落是小孩子能看的?
更令我細思極恐的是,主角任小天在學校里的情敵,竟然是一個早就滿十八的超級留級生。
也就是說,他是以18歲的身體瘋狂向初中女孩示愛。
這,不敢想,不敢想。
這仍然沒完,為了證明陳思誠有電影情懷,片子里有《英雄本色》的高能槍戰段落。
為了證明陳思誠能拍恐怖片,片子結局的彩蛋是全程按照恐怖片手法拍攝。
為了證明陳思誠能拍類型片,主角打通任督二脈那場戲運用了大量的升格鏡頭和宛如鬼魅般忽低忽高的音效,光是空鏡頭都拍出了頭痛欲裂的效果。
但孩子喜歡嗎?
觀影過程中我一直在觀察侄子,面無表情我都覺得是慶幸,生怕看出他眼神的恐懼,而他也幾乎在中段笑了幾次后就閉不做聲,某些橋段甚至抿緊了嘴巴。
也難怪有網友看完本片后評價陳思誠有B級片潛質,明明標榜自己是個兒童片,卻一股腦塞進了許多大人都未必接受的獵奇元素。
可大人看的開心嗎?
也沒有!
電影的主線劇情俗不可耐,說預測下一步都是在浪費腦細胞,完全沒有任何代入感,整體觀感就像看完一集《快樂星球》。
故事無聊也就罷了,連包袱都乏善可陳,除了賈冰的段落之外,我幾乎是全程冷臉看完。
都2022年了,我還要花錢看“你已經打我48次了,再打2次試試”、“小偷,這是我的表。小扣,借我戴一下怎么了”這種爛梗?
無聊!無趣!無語!
春晚都比你好笑!
一想到本片還能有6個編劇我就更無語,6個人還能拍出這種大雜燴,是湊成了兩桌斗地主嗎?
再有就是表演。
或許是為了配合如此“童真”的劇情,電影中除了飾演爺爺的范偉之外,幾乎所有人都跟鬼上身一樣恐怖。
表演忸怩作態,臺詞拿腔拿調,鼓著圓溜溜的大眼睛,擺著夢回千禧年的pose,甚至那位情敵學長還神似花輪同學。
這哪是看電影,分明是參加幼兒園家長會。
更要命的是兩個主角:榮梓杉和莫扎特。
榮梓杉非常令人失望,演技跟黃渤比相形見絀這可以理解,但臺詞為何還這么業余?
中氣不足,斷句模糊,一句話說完就像喝了一罐八寶粥咕嚕咕嚕,咱好歹1米9的大個子,為何這般有氣無力?
《隱秘的角落》呢?朱朝陽呢?咱不是演技派嗎?怎么剛火就拉胯?
還有莫扎特。
在電影發布會上,陳思誠立志要打造一個“新一代萌王”,成為中國版“哆啦A夢”,更放出要影響中國幾代人的豪言。
然后這個娃娃形象一出場是這樣的↓。
這個表情還連續擺了足足3次。
當我感覺在哪里似曾相識時,突然刷到了網友的這張圖↓
表情如此油膩還能做到栩栩如生,再加上莫扎特的配音就是陳思誠本人…..
你瞅瞅這可愛嗎?這難道不是陳思誠版《鬼娃回魂》嗎!?
拜托!我根本喜歡不起來好嗎!看到反派把它抓走我竟然有幾分高興好嗎!
我嚴重懷疑陳思誠這幾年被網友罵到有心理陰影,所以用自己專門打造一個卡通形象,再加上親自配音,妄圖通過觀眾的喜愛以此來抵消屈辱感。
沒成想,大家罵得更狠了。
但整部電影最恐怖的點并不是質量問題,而是結局。
通過結局的彩蛋不難看出,陳思誠還有意拍攝續作,而接下來的兩部電影分別是《外太空的肖邦》和《外太空的莫奈》。
愛電影的和愛音樂的都沉默了。
現在換個娃娃形象,還來得及嗎?
結語
《外太空的莫扎特》口碑輸了,但票房沒輸,在這個蕭條的后疫情時代,依然能做到3天破億。
想到這里,我終于明白為何大V狂吹這部電影,對陳思誠的敬佩也油然而生。
畢竟吹這部電影的人還不止那些大V、UP主、新聞自媒體。
還有朱一龍、王寶強、董璇、陳佩斯、黃軒、杜江、賈樟柯……等等數不盡的大咖名人。
甚至,就連和他的前妻佟麗婭都抱著孩子參加首映。
或許拍電影不是他的強項,但人情世故和商業手腕,他絕對算得上是人中翹楚。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