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香港回歸已經(jīng)25年了,為了紀念香港電影給我們帶來的美好回憶,隱者從七月份開始,系統(tǒng)的寫一個關(guān)于香港電影的專欄,回顧那些經(jīng)典的電影。當(dāng)然,隱者的影評從來不只是影評,你懂的。
第三篇隱者選了一部劃時代的武俠電影《黃飛鴻》。為什么當(dāng)你看到郭靖、黃飛鴻這樣的人物救民于水火時會熱淚盈眶?因為這是中國文化內(nèi)核的共鳴: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1、洋人有善,國人有惡
從霍元甲到陳真,從李小龍到葉問,這些人物的形象,都是在擂臺上用功夫戰(zhàn)勝外國人,宣泄了觀眾內(nèi)心的壓抑。但徐克鏡頭下的黃飛鴻,與此前的英雄形象都有所不同,他更像是冷眼的旁觀者。黃飛鴻既看到了外國人騙華工去海外淘金的主惡,也看到了作為幫兇中國人的從惡。
那些將美國說的天花亂墜遍地黃金的中國人(這味道熟悉嗎),主動為華工提供配套服務(wù),他們比洋人更可恨。而黃飛鴻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卻陷入了尋不到證人的窘境,最后出頭做證的反而是當(dāng)街傳教的洋教士。
《黃飛鴻》的經(jīng)典在于,它不再將善惡簡單的符號化,沒有讓黃飛鴻這個形象直接選邊站隊,而是將文化沖突的復(fù)雜性全方位的拍出來,聽到鞭炮就向百姓開槍的洋鬼子,將同胞送上不歸路的沙河幫主,極端仇視西方的滿清納蘭元述,愚昧迷信的白蓮教徒,出爾反爾的趙天霸,試圖暗殺李鴻章的俄國人。
是與非,錯與對,交予觀眾。
2、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獅王爭霸》開篇,對慈禧“萬歲萬歲萬萬歲”的跪拜,安排洋人穿著長袍大褂高呼萬歲,這種魯迅筆下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就是大清最高統(tǒng)治者的水平,舞獅大賽,老佛爺竟然寄希望于獅子吃羊“洋”,從上到下的愚昧,籠罩著這片土地。
晚清就像是病入膏肓的病人,一方面抵觸西洋的文化,一方面又苦于無強國之策,幻想著以夷制夷,自己則甘心做洋人的“代言人”,只要能保住這江山就行。
第一部里面,菜販九叔因為分不清旗幟上錯了船,被洋人打傷。黃飛鴻去討公道,結(jié)果同行的大清官員勸他要忍,黃飛鴻氣憤的說,再對洋人忍讓,早晚連做饅頭的面粉都會沒有。
最近幾年,國內(nèi)有種聲音說,對美國你為啥不忍呢?你看,百年后這類人依然存在。他們有先天的軟骨病,洋大人再無理的行為,比如以舉國之力打壓華為一個企業(yè),他們也是習(xí)慣從自身找原因,是不是我們哪里做錯了?我們肯定做錯了,要不然洋大人不會這樣做的。
3、不卑不亢,才是中國人該有的模樣
《黃飛鴻》從多個角度批判了兩類人:盲目排外、極端崇洋。隱者寫文章就深有感觸,一類人聽不得半點國外的不好,一類人則聽不得半點國外的好,他們其實都是一類人:無知,無知導(dǎo)致愚昧。
U型鎖砸同胞日本車的青年,和電影里白蓮教一樣,他們也許不缺乏忠義,但他們是無知的。同樣的道理,凡事中國的,都是不好的,這類人也是一種無知,他們黑中醫(yī),黑功夫,他們不曾想過,中醫(yī)伴隨了我們民族上千年,難道不能說明中醫(yī)的偉大?難道接受西醫(yī)就一定要全盤接受,不能批判地接受?二百年過去了,魯迅筆下的那些人物依然在,
徐克的心中,中國人的形象應(yīng)該如黃飛鴻一樣,少年老成,平和友善,不會故步自封,也不會把心都交給洋人,恨不得把靈魂都賣了。
思則悟,悟則行,行則高遠。
4、兩種力量,都容不下黃飛鴻
愚昧雖然可悲,卻是極具力量的。他們堅信自己的認知,所以義無反顧的捍衛(wèi)本是錯的東西。勢同水火的兩類人,都將黃飛鴻視為敵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白蓮教恨黃飛鴻,因為他怎么能保護洋人呢?
洋大人的狗腿子們也恨黃飛鴻,沒有你我們騙人多方便?
從這一點上看,黃飛鴻是孤獨的清醒者,他雖然武功高強,卻在愚昧面前顯得脆弱無力。
電影里,白蓮教,義和拳,紅燈照,全部以反面形象出現(xiàn),他們的盲目排外,非但不能使我們民族受益,反而會造成嚴重后果。而趙天霸等地痞(其實還有文痞),他們毫無民族大義,他們只想自己過得好,當(dāng)然,有時候他們會偽裝的很好,偽裝成一個憂國憂民者。
5、電影黃飛鴻的歷史局限性
香港電影強調(diào)的商業(yè)性,使得徐克沒有機會在電影中進行深度的思考,場景很大,方方面面,像大雜燴,但更多的是為了提高觀賞性,制造戲劇沖突,電影黃飛鴻整體展現(xiàn)給觀眾的感覺:是迷茫。
開啟民智,更多的停留在了理論層面,如何開啟,誰來開啟,什么路徑開啟,駛向何方,這些,黃飛鴻系列就再也沒法提供給我們了,如同那個時代的迷茫一樣。
黃飛鴻系列是武俠片劃時代的作品,它冷眼旁觀,又給人以希望,就像第一部海報一樣,天空那紅色的云,就是黃飛鴻那顆火熱的心映照的。
社會多一些黃飛鴻這樣的人,不卑不亢,海納百川,用我百點熱,耀出千分光,才是民族之幸。#黃飛鴻#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用一句話講出來就是:
為民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