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幕降臨,喧囂的城市漸漸歸于寧靜。
人們會在深夜中尋找各自的港灣。
有人流連聲色犬馬的夜場,夜不歸宿;
有人堅守為之奮斗的事業,通宵達旦;
有人回歸溫暖舒適的家庭,安心休息。
但就像世界有白天也會有黑夜,硬幣有正面也會有反面。
繁華璀璨的夜都市不僅有著光鮮亮麗的體面人,也有著窘困落魄的失意人。
有人有家不能回;
有人有家不愿回;
也有人無家可回。
他們從城市的各個角落中匯集而來,在24小時營業的快餐店中過夜。
夜深時前來,天未明就離去。
不影響店家的正常營業是他們唯一能堅守的底線。
今年有一部香港電影《麥路人》,將鏡頭對準了這些在24小時快餐店中過夜的人們。
電影導演黃慶勛,多年來一直擔任副導演的工作,參與了鄭寶瑞的多部電影作品的制作,如《怪物》、《意外》和《車手》等。
《麥路人》是黃慶勛的導演處女作,他也因這部電影獲得了2020年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提名,以及2019年東京國際電影節亞洲未來單元提名。
相比“新人”導演,影片的演員表中有很多耳熟能詳的名字。
郭富城、楊千嬅、萬梓良、鮑起靜、張達明、劉雅瑟和顧定軒等人。
電影講述了一群在24小時快餐店中過夜,互相之間從陌生到熟悉的失意人,各自身上及彼此之間發生的故事。
以繁華的香港為背景,用貼近生活的故事,來描繪掙扎在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和對現實的無奈和妥協。
電影有另一個名稱:I’m Living It ,借鑒的是麥當勞的廣告語:I’m Lovin’it.
影片中的快餐店雖然沒有明確的店面,但觀眾心知肚明,參考的就是麥當勞。
郭富城作為主演,在接到劇本后為了更好地塑造角色形象,曾前往夜間營業的麥當勞,體驗在店中夜宿的真實生活。
郭天王在影片中飾演阿博,曾是一名成功的金融才俊,卻因為虧空公款入獄,出獄后覺得愧對家人而流落街頭,不愿回家。
頭發過長且凌亂,臉上的胡子肆意生長,破舊的西裝肥大變形。
一副勉強比流浪漢稍微好點的落魄形象。
襯衫、西裝和皮鞋的穿搭,可能是昔年的青年才俊掙扎于生活底層的最后倔強。
即使皮鞋已經磨破了皮;外套也脫線很久;皺巴巴的襯衫也不會再去熨平。
阿博是快餐店夜宿人中獨一檔的人物,也是這一群天涯淪落人中的主心骨。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阿博受過高等教育,有豐富的金融知識,也有足夠靈活的腦子。
所以他總能找到各種可以賺錢的方式來養活自己,也會把工作機會介紹給身邊的其他人。
看似在這樣的生活中游刃有余的他,其實有著濃濃的悲哀和無奈。
因為“犯罪前科”這個污點,把他原本擁有的無限可能全都抹殺。
昔日身邊溜須拍馬的小弟,轉身成了趾高氣揚的有錢人。
視他為驕傲的老媽日漸癡呆,只盼著“忙碌”的他回家。
受他牽連的妹妹,無怨無悔地償還著高額的債務。
抽再多的煙,也澆不滅的憂愁,也點不亮的希望。
只會讓日漸衰弱的身體,將自己拖入泥潭更深處。
在片中,和郭富城組CP的女星是楊千嬅,飾演過氣的夜場歌女阿珍。
阿珍年輕時也曾紅過,也曾唱過大場。
但因為不會討好人,隨著年紀增長,漸漸的日子越過越窘迫。
紅塵中多有癡情女。
阿珍見過當年風光無限的阿博,從此再也抹不去那人的身影。
即使多年后再次相遇,青年俊彥已經成了落魄男子。
顯赫時,天差地別的差距,讓阿珍望而卻步,只能默默仰望;
落難時,阿珍愿意陪伴著他,守候著他。
就算他已經忘了當年那位只有一面之緣的歌女。
珍藏在皮夾中的那張名片,已經舊的開始泛黃。
但小心翼翼守護的那份情誼,卻依然在如寒冬的生活中溫暖發光。
阿博給不了阿珍什么。
房子、車子、家庭、孩子,什么都沒有。
有的只是在令人絕望的人世間,相互依偎時的溫暖。
但在阿珍心里,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人間何物最珍貴?莫過于一片真心。
除了阿博和阿珍這對苦命鴛鴦,快餐店里的其他夜宿人,也有著各自的命運和故事。
萬梓良飾演的等伯,不是因為經濟原因無家可歸而流落街頭。
他有錢,足夠生活;也有家,遮風擋雨。
但他不愿意回家,因為家里已經沒有相濡以沫的“她”。
退休前,等伯是一名消防員。
救人于水火之中,讓諸多生命得到了挽救。
但卻救不回身邊最愛的人。
他不愿接受老婆已經離世的事實。
于是每晚都在快餐店等“她”一起回家。
點兩份餐、兩杯茶,留著“她”的專屬座位。
每晚都等不到,每次都幫“她”找借口。
借口給誰?安慰自己罷了。
夜以繼日的自欺欺人。
難道等伯真的不知道已經永遠等不來那人了嗎?
其實他只是用假想制作了一個可以讓自己躲藏的“世界”。
這個脆弱易碎的“世界”里,妻子會趕來與他相會,一起回家。
等伯是明白的。
只是他需要用這樣的方式來緩解和隱藏自己崩潰的情緒。
不必為金錢困擾的等伯,可以說是餐廳夜宿者中比較特殊的一位。
更多的是生活窮困潦倒的社會邊緣人,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張達明飾演的“口水祥”。
瘦骨嶙峋、不修邊幅、衣服破舊。
每天為了能吃上一口飯而發愁。
想要找份工作,卻因為形象不好屢屢碰壁。
有一身繪畫的才能又能如何?
沒人愿意買單的藝術顯得十分空洞無力。
換不來面包和牛奶的作品,只是一張張無人問津的廢紙。
“你覺得我不想自力更生嗎?”
“真的沒人雇我??!”
所以走投無路的口水祥選擇了進監獄吃牢飯。
餓著肚子的自由世界和滿是蟲子卻能吃飽飯的牢獄生活。
口水祥犧牲了自由和本就渺茫的前途,選擇了后者。
顧定軒飾演的少年“深仔”,是餐廳夜宿者中的新成員。
他是個沉迷于電子游戲的宅男,因為和同住的哥嫂吵架而離家出走。
沒文化、沒工作經驗;也不懂社會規則和人情世故。
不愿學習,也不愿出去工作。
只想窩在家里繼續啃老。
世界不用很大,幾英寸的屏幕就可以是全部。
沒什么本事,但脾氣卻很大。
受不了委屈,卻不愿意腳踏實地。
深仔是部分當代青少年的一個縮影。
“電子產品”、“宅男”、“拒絕交流”、“盲目自大”。
他不是快餐店的常駐人,而是一名過客。
或者說,深仔是電影中其他夜宿者生活的目擊者。
看過了人情冷暖;也看過了社會百態。
看過了孤苦伶仃;也看過了相依為命。
看過了悲切的守望,也看過了無奈的掙扎。
人類的悲歡也許并不相通。
但親眼目睹和感同身受,總能讓人幡然醒悟。
在快餐店夜宿的經歷,是深仔成長的催化劑,讓他更清楚的感知屏幕外的世界。
以及認識到溫暖家庭的彌足珍貴。
電影中最讓人意難平的是劉雅瑟飾演的“媽媽”。
從內地來到香港,懷孕后丈夫卻因為意外而去世,甚至連結婚證明都來不及辦。
傷心欲絕的婆婆將母女倆趕出家門。
社會福利署因為母女倆的戶口問題多年都沒有答復。
婆婆沉迷賭博,卻要她承擔高利貸。
“媽媽”帶著懂事的女兒住進了快餐廳。
為了讓女兒能留在香港讀書,也為了幫婆婆償還高利貸。
她同時做著多份工作,在絕望時甚至選擇了賣身。
想要用單薄的身軀撐起母女倆的天空。
但是血肉之軀又怎么經得起過度的透支?
也許“媽媽”有著自己的觀念和堅持,但很難讓觀眾接受她的選擇。
為了女兒能留在香港讀書,就忍心她跟著自己夜宿快餐廳?
回內地不行嗎?是不是對國內環境有偏見?
自己沒日沒夜地打工掙錢,就為了能幫著婆婆還高利貸?
一次兩次能讓人覺得是為了對得起去世的丈夫,是同情,是善良。
但一而再,再而三,毫無底線的付出就是傻,是愚蠢,是縱容。
口口聲聲一切為了女兒,最后卻讓她成為了無依無靠的孤兒。
自以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把辛苦賺來的錢都給了高利貸。
用這錢租個房子,讓女兒住得舒服點不好嗎?
無父無母,唯一的親人是將她趕出家門,逼死自己母親的“奶奶”。
影片中的小女孩有多懂事,就讓觀眾覺得有多心疼。
“媽媽”著實令人感到可憐又可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也怨其“自私”。
形形色色的人因為各種原因聚集到24小時快餐店中,成為夜宿者中的一員。
也許在他們各自的生活中有著冰冷的現實和令人寒心的故事。
但在這陌生人匯集的快餐店中,彼此從陌生到熟悉,再到相互扶持。
久違的溫情讓人有種人生可以重新開始的錯覺。
但現實的強大,讓這群社會邊緣人的抗爭顯得蒼白無力。
電影的結局算不得圓滿,只能說是每個人對現實的妥協和接受。
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一般情況下都會有不錯的反響。
把觀眾視線牽引到在24小時快餐店留宿的人身上,很能引起在城市中“打工人”的共鳴。
作為導演的電影處女秀,在豆瓣目前得分6.6,也還算是不錯了。
很多人覺得電影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刻意“賣慘”。
但就像文章一樣,“文似看山不喜平”。
如果劇情沒有戲劇化的沖突和變化,就會顯得太過平淡乏味。
將苦難放大,將人性的不合理處放大。
雖然導演操作的有點用力過猛,但確實達到了推動情節和渲染氣氛的作用。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阿博坐上了回家的巴士,背景音樂是阿珍在舞臺上演唱的歌曲《心債》。
重重心中癡債
原是欠下你一世
無限無盡愛在我心底
悠悠心中癡意
源源不絕撫慰
只望可補償一切
明明用盡了努力
明明事事都不計
為什么萬般癡心
都等于枉費
原來今生心債
償還不是一世
千代千生難估計
此情此景,確實感人落淚。
此生不能續情緣。
心中癡債,來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