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看可樂影視,關注可樂影視圈,一起看影視~!
《太空的莫扎特》7月15日,也就是今日正式上映。
這部片大致看了下預告和劇情介紹,個人的期待度還是有那么高的。理由有幾點,一是,喜劇+科幻類型,個人比較喜歡;二是,由黃渤、榮梓杉領銜主演,姚晨特別出演,里面有想看的演員;三是,故事出發點+臺詞,年輕的時候,誰沒有夢想,誰又愿意甘心活在別人或父母安排的生活里?
預告片臺詞:“我,為什么而活著?”
這可能是很多人都想過的問題,但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有些人活著是為了錢,有些人活著是為了家庭,有些人活著是為了別人,有些人活著也有可能只是軀殼。每個人活著的方式不一樣,不能說有些人活著的方式就一定是錯的,只能說人生不長,要有活著的意義,不能只為自己,也不能不為自己。
柴米油鹽醋,物質、金錢、地位是我們生活的需求,但不是我們活著的理由。曾經年少的我們,也有過夢想,有過沖動,有過為夢想奮斗的毅力,如今我們是怎么了?放棄了嗎,還是遺忘了?又或者說,你把你的夢想放在你孩子身上,那你跟你爸曾經對你又有何區別,讓他為你而活著嗎?
預告片臺詞:
“未來被你安排了,我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啊?”
“我不安排,誰安排啊,我是你爸”
沒有誰的人生一定是被誰安排的,就算你是我爸也不行。說到這,講講我和我爸。我們那里農村人平常都喜歡放養自己的孩子,不怎么管,管的時候呢就喜歡動鞭子,所以我逆反心理是比較強的一個人。
讀初中那會,沒啥想法只想玩,成績就不好,我爸就讓我出去打工,我不樂意,我伯伯有文化,就勸我爸,我爸還算聽我伯伯的話,所以繼續讀了高中,高三沒考好,只考上個民辦大學,家里錢不多讀不起,我爸讓我出去打工算了,我咽不下這口氣就必須要去復讀,我伯伯覺得我復讀有希望,很支持我,最后考上了不錯的大學。
現在吧,大學畢業后工作一直不穩定,經常工作換來換去,我爸就讓我回家考編,當個老師,這次我伯伯也希望我回去當個老師。我爸總覺得我現在這樣沒有一點前途,希望我能聽他的,按照他的去做,打電話過來經常會因為這個事拌嘴。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這是他跟我理論的時候最愛說的一句話。我相信每個父親都有自己的想法,我理解但也不能理解,這句話是沒錯,但不代表你就一定是對的。其實,在外面久了,確實很想回去當老師,輕松自在的時間多。但是,我總想著,人得有一口氣,不為別的,就為了爭口氣。
只要是正常人,沒有那個父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同樣的,沒有那個孩子不想為自己的父親爭光,得到他的認同。我們可以期待我們的孩子,成為我們想要他成為的人,但不能逼迫他成為我們心中的那個人。
預告片臺詞:
“那我為什么而活著呢?”
“這個我管不著,你爸也管不著,只有你自己說了算。”
今年我妹妹高考沒考上,可以說是考得非常差,400分都沒上。我一直認為妹妹是個聰明人,平時分數都不差,這點分數只能代表他平時考試分數都是作假的,根本就沒有認真去學習(這是我通過她經常偷偷玩手機判斷的)。我雖然生氣,但還是重復了那句,他剛讀高三我說的話:路是自己的,你不好好讀,以后你過什么樣的生活,那也是你自己的生活。
當然,讀書不是唯一的道,但讀書能讓人開拓視野,學習更多的東西。后面,我爸媽問我,現在學什么專業好,她們覺得我妹妹定的專業不好,就讓我勸我妹妹,我就說看我妹妹想學什么,我可以給她分析分析,至于要選什么,那都是自己的事,選了就好好學,不好好學,選什么都是空的。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路上會遇見很多人,很多事,有很多的抉擇。也許有些人會給你指路,但路終究是自己去走的,得自己選,選對選錯也是自己的人生。旁人所能給的是建議,是意見,也許也會有干預的可能,但誰也無法真正的干預,只有你自己聽了別人的做出了某一個選擇,實際還是你自己說了算。
回到本片,本片講述的典型一家三代,爺爺管爸爸,爸爸管孩子,極度操心,但又沒操心到位或者是說操心了不該操心的事。我們可以干預,但不能強迫,可以給建議,但不能一定要他聽。夢想是自己的,要自己去追,不能強加在別人身上,就算是長輩也不行。作為父親,應該做孩子的“莫扎特”,而不是讓他去幻想一個“莫扎特”。
本片喜劇成分還是不錯的,人生苦多,樂也不能少,沒事可以放松下心情,或者帶著孩子一起去看。劇情成分不能算很新穎,但是有看頭,從預告片的臺詞來看,還是有不少正能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