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這是一個漸進式的敘述。
雖然很多資料,都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歸入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
但其實星光略缺。
甚至可以歸入香港電影的“不飽和競爭”階段。
而真正所謂巨星的崛起,則是在八十年代的后半程才進入狀態。
進入九十年代,方有“群雄逐鹿”。
待得黃金十年過后。
巨頭時代來臨。
這個問題不難理解。
復盤七十年代,會發現這么一個現實。
王羽、狄龍和姜大衛尚未在功夫片領域完全成長,就被從好萊塢歸來的李小龍壓制得黯淡無光。
他接連以《唐山大兄》、《精武門》和《猛龍過江》推高香港電影票房,并重新定義了功夫片,致使他猝然離世之后,功夫片領域出現真空。
而當年包括成龍在內的一大批動作演員模仿李小龍的經歷,則證明了沒有人可以依靠模仿成為巨星。
所以接力李小龍的人是許冠文,電影類型則從功夫置換為了喜劇。
直到七十年代末,成龍才在許冠文出片的間歇期以《笑拳怪招》和《師弟出馬》奪得了自己的年冠,開始嶄露頭角。
而在這個十年,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名字,大概就只有李小龍、許冠文、成龍,以及王羽、許冠杰、許冠英、洪金寶、狄龍和姜大衛這么九位演員。
這個趨勢延續到了下一個十年。
1981年,許冠文推出一部《摩登保鏢》。
將票房紀錄推高到1776萬,并于次年奪得首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之后,開始淡出影壇。
新藝城崛起,攜手許冠杰和麥嘉,連續推出三部《最佳拍檔》,兩破票房紀錄,最高上探到2928萬,隨后急流勇退。
經過多年摸索,洪金寶開創了時裝動作電影風格,日后由成龍發揚光大。
1985年,洪金寶攜成龍推出《福星高照》,票房達3074萬,一舉將香港票房推高過三千萬關口。
次年,一直在小眾電影中沉浮打轉的周潤發攜《英雄本色》崛起。
這部電影本來是為狄龍量身打造的梟雄電影,但蓄勢多年的周潤發實在光芒太過,即便多年以后,提到《英雄本色》必然想起小馬哥,提到小馬哥就必然想到周潤發。
這部電影,能讓莊文強導演連續在影院看上整整一個月而不覺乏味。
此后進入周潤發時代。
四年內三奪年冠并兩破影史票房紀錄,也在四年內三奪金像獎影帝,這種表現堪稱“空前絕后”。
女星不提,如果不考慮許氏兄弟,較為知名的演員大略有成龍、周潤發、梁家輝、鄭則仕、李修賢、洪金寶、曾志偉、林正英、劉德華以及鐘鎮濤、陳百祥、吳耀漢、馮淬帆等人,張國榮正在樂壇發力,而梁朝偉則尚未綻放光芒。
而從上述名單可以看出,排除動作巨星成龍,真正具備“偶像式”叫座力并已經出頭的商業片演員,可能只有周潤發和劉德華二人。
直到“神話”般的九十年代到來。
這個十年非常神奇。
它是香港娛樂的巔峰十年,卻又有不可逆轉的“衰微”暗藏其間。
香港娛樂圈在這個十年統治了整個華語世界。
不但有“雙周一成”的壟斷影壇,也有四大天王的橫壓樂壇,更將影響力延及了整個華語世界。
周星馳自1990年一飛沖天,就隱有壓過成龍和周潤發之勢,而自從1988年周潤發第二次奪得年冠開始,成龍更是憋屈七年未曾奪得過年冠。
另一個神奇之處,是四大天王的跨界影壇。
而即便不包括影壇出道且資歷極早的劉德華,另外三人也皆番位強勢。
在影壇耕耘十年又復在樂壇登頂的劉德華,成為九十年代“五大巨星”之一,與“功夫皇帝”李連杰幾乎并駕齊驅。
郭富城在1990年爆紅,隨后攜前三張唱片皆勇破百萬銷量的威勢回流香港,又憑首張普通話精選集和首張粵語專輯皆大破六白金的成績,驚天獲封天王,其后迅速在影壇打開局面,在1992年和1993年內上映電影十一部。
張學友攜“歌神”之名,雖配戲較多,但也有不少擔綱之作。
黎明反倒是四人中最后在影壇站穩腳跟的天王,但攜樂壇威勢主攻文藝電影,成績斐然。
更多的演員在這個十年冒頭、成長和耀眼。
呂良偉其實與周潤發同期。
但影壇較多串戲,在憑1991年的《跛豪》璀璨之后迅速跌落。
任達華則是非常例外的一個演員。
七十年代末即投身影壇,但直到九十年代才略有名聲,而絕大多數的印象都是配戲、串戲,真正在影壇崛起則是1998年與杜琪峰的銀河映像合作開始,其后大概花了十年時間成為金像獎影帝。
張國榮和梁朝偉先后以跨越偶像與實力兩端的姿態崛起,二人皆尤其適應王家衛的路數,也是香港影壇較少有的細膩派演員。
劉青云首次參演電影是1986年的《聽不到的說話》,其后串戲無數、業內眼熟,但直到1994年憑《七月十四》和《新不了情》兩片同提金像獎影帝,才正式出頭。
吳鎮宇與張家輝皆于八十年代進入影壇,但機會極缺,九十年代過后,吳鎮宇陸續以多部作品奠定演技派的名聲,而張家輝則苦苦掙扎,到零零年代末才憑《證人》崛起。
鄭伊健和張衛健這兩個典型偶像派,先后憑《新英雄本色》和《超級學校霸王》開始在影壇站穩腳跟。
更多的黃金配角型演員不再贅述。
而上述演員,加上雙周一成和四大天王,大致就構筑了九十年代香港影壇的“神話”。
如果復盤來看。
郭富城和鄭伊健足可自傲,畢竟二人聯手,奪得了唯一非“雙周一成”的電影年冠。
劉德華則頗有遺憾,雖有“五大巨星”之謂,但跨越兩個十年,卻從未登頂。
“雙梁”的演技神話,也大致奠基于九十年代。
盛極而衰仿若鐵律。
在經歷了九十年代的巔峰盛世之后。
香港影壇迎來了十年衰微。
直到一零年代才開始有復蘇跡象。
跨越四十年的劉德華,與梁朝偉、郭富城、甄子丹和古天樂一起。
宣布港影。
進入巨頭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