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浪姐3熱播,不少人把目光聚焦在這群30+姐姐的身上。
其中,女星齊溪突然被爆“隱婚生子”,和男星王傳君育有一個女兒。
消息一出,全網嘩然,但齊溪并不當回事,反而轉發王傳君的打call視頻,甜蜜回應:
“感謝大家!在有風的地方就會收到桃花塢上空最溫暖的聲音。”
這不由得令人感嘆,她太敢了!
的確如此,在浪姐3的舞臺上,齊溪雖不是最耀眼的,但她的存在特別抓人眼球。
一曲熱舞,口銜玫瑰,眼神里滿是“我要贏”的熾熱,讓人覺得她想紅的野心也太昭然若揭吧?
奇怪的是,這樣一個毫不掩飾欲望的女演員,卻一點都不讓人反感。
向來我行我素的大姐頭那英,都情不自禁多次感嘆:“太喜歡她了。”
齊溪似乎是個矛盾結合體。
看起來高冷充滿野心,實際簡單愛笑;
被叫文藝片女王,總愛演些邊緣角色,卻又對“紅”野心勃勃。
這樣的齊溪,是如何自洽的?
愛玩的女演員
齊溪喜歡自由又愛玩。
這和她從小的經歷有關。
她愛唱歌跳舞,11歲就被北京軍藝選中。
從小離家,吃了很多苦,18歲,她被分配到地方部隊當舞蹈演員。
可齊溪并不喜歡。
于是,她自己請家教重新參加高考,考上了中戲導演系。
齊溪,拿的不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人生劇本;
反而是“玩出人生”的愉快體驗。
整個大學時期,除了上課,她就是玩。
遇到的老師也可愛,主張大家用“玩”的心態體驗生活,鼓勵大家多出去走走。
齊溪就每天騎個二八自行車出去溜達、逛街、談戀愛、玩搖滾。
齊溪的人生就一個玩字,背后透出來是一種快樂:
“我覺得玩兒不是重要的,而是你要覺得這件事好玩,才是重要的。
你享受玩的過程,你真的參與、投入,真的喜歡玩的感覺。”
齊溪的起點很高,一畢業就參演話劇《戀愛的犀牛》里的女主明明。
這個角色,之前由演員郝蕾參演。
而這,是齊溪“玩”出來的。
彼時,著名話劇導演孟京輝去挑人,考試就是讓大家輪流上舞臺講笑話。
這是齊溪最擅長的,自然玩得最瘋,甚至光腳坐在地上大聲笑出來。
就這樣,她拿下“明明”一角。
演了幾百場話劇之后,文藝片知名導演婁燁邀請她出演電影《浮城謎事》,和影帝秦昊,影后郝蕾拍對手戲,她演一個“小三”。
剛演時,她無法接受小三的存在,演得非常擰巴。
但她心態很好:
“我都是向角色取經。
每次都想從這個角色上拿到一些我自己不具備的特質。”
演到后來,她開始感同身受地心疼角色。
這個角色也讓她獲得了包括金馬獎在內的五個最佳新人獎。
這份榮譽并未讓她迷失,反而讓她在文藝片上一騎絕塵。
她喜歡演一些邊緣苦角,小三、出軌女、站街女,大多吃力不討好。
但她的自我很堅定:
“我不是說要通過做演員掙多少錢,這話也說得挺冠冕堂皇的,但事實確實是這樣。
我對表演有很大的欲求,這個欲望可能就是我特別想演一些很極致的女性形象,我不想演一些可有可無的人物,如果總有這樣的顧慮,那我的人生會非常遺憾。
要不然你說我干這行干嘛呢,嫁個有錢人不好么?”
朋友常說,齊溪真誠得不像娛樂圈的人。
換個角度理解,大概就是,她從不用外在的標準去衡量自己的事業成就、生活期待。
她的內在有非常清晰的自我。
知曉讓自己快樂的方式。
就像溪水一樣,自然選擇讓自己快樂的方向,一往無前。
自由背后,是自得其樂
《心流》里,把這種性格定義為“自得其樂”:
“具有自得其樂性格的人,不太需要物質財富、娛樂、舒適、權力或名望,因為他所做的事情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回饋。
由于這種人不論在工作、家庭生活、人際互動、飲食甚至是獨處時,都能感受到心流,因此不太會依賴外在的報酬行事,過著沉悶枯燥、了無意義的公式化生活。
他們不受外來事物的威逼利誘,顯得較自動自發、獨立自主,全心投入生活。”
齊溪是典型的,能自得其樂的人。
人們感嘆齊溪演技很好,可惜人不紅,但恰恰是她這樣的狀態,讓她能收獲更多自由,隨心所欲地活在自己選擇的角色里。
齊溪坦誠,三十多歲的她沒有中年女演員的困惑,有許多青年導演喜歡找她拍戲,而她最開心的,就是在這些劇本中挑選想體驗的人生。
她接戲的標準,不是錢多不多,戲能不能紅,而是:“我想不想演?會不會快樂?”
她演商業片《奇跡·笨小孩》里的失聰媽媽,是因為她覺得這個劇本好看;
拍邊緣題材電影《下海》,明知道國內無法上映,依然堅持,是因為她覺得里面女性的故事好特別;
同樣的,還有電影《莫爾道嘎》,講述一個即將滅絕的民族故事。
劇本拿到手的當下,齊溪就知道,又是一個小眾題材,但她還是接了,因為她覺得,我喜歡,我覺得這個故事值得被人看見。
齊溪說:“我接的電影,都是我想好的,準備好的,除了一些冷門電影,我當然也會接一些比較熱門的、更商業的電影。但對于它們出來的效果,我能不能紅,我并不焦慮,只要拍戲的時候,我感到值得就好。”
齊溪,非常享受在角色里“玩”極致的人生;
也非常喜歡追求“不需要費腦子”的玩樂生活。
這種反差,讓紅、錢、名氣,不能成為左右她快樂的標準。
她只是單純地沉浸在自己選擇的角色里,體驗人生的豐富多彩。
豁達又颯氣,其背后的底氣,是她能完全的尊重自我。
有記者采訪她:“你去浪姐想大紅大紫嗎?”
齊溪坦然:
“來都來了,當然是希望更多的觀眾能夠知道我,這是肯定的,我沒那個扭捏的必要。”
她的自我認知很清晰:
“如果大家可以通過認識我,能夠知道我演過很多小眾電影,這對電影或角色來說都是很好的事情。
我也不會因為這個改變我未來選擇真正喜歡的角色或者是劇本的喜好,這個東西是肯定不會改變的。”
不跟著外界的標準隨波逐流,只跟隨內心,堅定無比,讓自己在極致的“玩樂人生”中體驗開心;
也坦承展示自己遇見的困境,在豁達中為“希望被看見”而付出努力。
有自己內在標準,有自得其樂的能力。
這恰恰是齊溪最惹人喜愛的特質。
人生應像溪水,輕巧前行
很多人沒有“自得其樂”的能力,總習慣活在別人的標準里,在“我想要”和“別人想要”中輾轉反側,左右為難。
我們會在意別人的眼光,試圖在里面尋找讓自己快樂的途徑。
久而久之,連自己都忘記了“我想要什么?我希望人生活成什么樣?”
但像齊溪,人如齊名。
她把自己化為溪水,往著想要追尋的方向,去流動、去游蕩、去不斷挑戰。
因為堅定自己,所以她前途坦蕩、不會迷途;
因為內在快樂,所以她步伐輕巧,不會沉重。
親愛的,人生路長,當你把主動權交到別人手上,自己會變得被動;
但若你能習得“自得其樂”的能力,就會輕松快樂許多。
1.找到自己的熱愛
《敞開心扉擁抱生活》提到:“愛好的目的是自得其樂,陶冶情操。”
找到自己的熱愛所在,生活會因為期待而日益光彩。
就像齊溪,她始終能堅持自己想做的事,她才能對人生持續充滿熱愛,對每一件事都能竭盡所能地享受。
2.全神貫注做好當下的事
曾仕強說:“自得其樂其實就是把當下的事做好。”
很多人覺得日子難過,其實并不是遇到多少困難和危機,而是因為每天都在和自己的情緒內耗做斗爭、糾結、擰巴、猶豫、遲疑,想得多做得少,反增無限煩悶。
但若擁有一種無論做什么事都能全神貫注的習慣,并付出心力,專注做事,就算是小事,用心參與者也能從中獲得快樂。
3.與“不足”和諧共處
齊溪坦言,她以前看到自己的不足,會恐慌害怕。
而她最大的變化恰恰是從“慢慢接受自己的缺點,正視內心的膽怯”開始的。
現在的她,愿意接受別人對她演技的肯定,也會開玩笑說:“我沒有流量。”
但僅此而已!
她選擇和“不足”共處,繼續“玩”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當她開始接納,向內求“讓自己快樂”的標準,外在反而顯得無關緊要。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
命運兜兜轉轉,生命來來往往。
我們會發現,快樂其實也和別人無關。
愿您,也能如溪水般暢快,在這凡塵自由嬉笑。
策劃 | 六記
編輯 | 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