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喜劇電影,周星馳這三個字是繞不開的存在。
雖然因為年齡原因,他已經退居幕后不在江湖,但在這浮浮沉沉的娛樂圈中,他還是影響了一批又一批的喜劇人。
然而,由于“無厘頭”的后現代主義太過新奇和張揚,導致很多老派或者遵循古典審美的藝術家和觀眾并不欣賞,甚至反感抵觸,所以周氏喜劇也有極鮮明的兩面性,他的身上也是存在爭議的。
喜歡的人視若珍寶,討厭的人嗤之以鼻。
比如盧正雨。
草根出身的他把周星馳視為人生目標,無論是對喜劇的詮釋理念還是表演方式都踩著周星馳的影子。
但也有公開表示過不喜歡這種喜劇的。
比如去年某表演類綜藝上,許君聰與姜潮重演周星馳的電影《西游降魔篇》的段落,成為該節目播出以來第一位還未演完就被終止下場的作品。
而作為主持人的李成儒上場后,按捺不住表達欲,在臺上就開始了暗諷——
“希望你提高眼界,提高藝術,不要總盯著墻角、墻裙子,不要盯著那些80年代以后開始流行起來的無厘頭表演。”
這段作品出自周星馳導演的電影,而周星馳也是“無厘頭”當之無愧的代言人,再加上此前對西游記的另類詮釋徹底改變了人們對《西游記》的固有印象。
雖然說李成儒沒有點名,但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周星馳。
而且,李成儒也曾多次在采訪中點名揶揄過他。
很快,李成儒話音剛落,同為喜劇人的許君聰感覺受到了冒犯。
他不顧及李成儒作為長尊的面子,當場用“周星馳在我眼里不是墻角”來反回懟。
而李成儒知道自己又暴露了“專打沒準備的仗”的毛病,立即轉移話題,草草結束了這場辯論。
雖然這場辯論沒有得出一個結果,但李成儒表達了自己的立場,而許君聰也證明了自己作為周星馳忠實擁躉的身份。
該期節目在去年12月份上線,一經上線兩個人的爭論就引起廣大網友熱議。熱搜不斷。
就在網友紛紛為雙方站隊、爭論不休時,許君聰的一部新片開機了。
——《大話神捕》
電影《大話神捕》是由許君聰、包貝爾、卜鈺、于洋主演的古裝懸疑喜劇片。
該片在去年12月份開機,今年9月11號上線。
作為網絡大電影,該片目前的反響不錯,上線后立即空降熱度榜第一,時至今日已經蟬聯日冠4天。
可另一邊,口碑就不咋樣了。
雖然該片的目標群眾與豆瓣并不重合,但在僅有的評論中仍然是差評漫天的景象,隨便打開頁面便是一連串一星大隊,各種貶損之聲不絕于耳。
叫座不叫好。
去年,許君聰的《中國飛俠》就遭受了同樣的待遇,但勝在劇本聚焦小人物弘揚正能量,所以評分有所回緩,導致場面沒有那么尷尬。
而今年這部《大話神捕》很顯然并沒有“正能量”加持,恐怕結算總分后會十分難看。
最難受的是,該片的片名還帶上了他的偶像周星馳的“大話”二字。
先看故事:
《大話神捕》顧名思義,講的是古代一位捕快的故事。
鑒于制作水平不高,所以咱們姑且把他當成被架空的一段歷史,說的是某個集會上,本來熱鬧非凡的表演被一只女鬼攪亂。
女鬼大喊冤屈,弄得人心惶惶,而作為捕快的“郭幻”攬下任務查明真相。
一開始,他們奔著術業有專攻的方法找來一位江湖道士,結果無濟于事,還被騙了180兩銀子。
后來郭幻偶然發現,女鬼其實是一位壯漢“夏蟲”假扮的。
之所以扮鬼,就是想給官府壓力,查明朋友之妻慘死的真相。
郭幻查案的同時,另一邊大將軍之子驕橫跋扈,在路上騎馬撞到郭幻,面不改色就扔下錢袋就走,給郭幻留下深刻印象。
電影后半段就在兩條故事線下進行,一邊是郭幻查案,一邊刻畫將軍之子的淫逸生活,而結果也并不出乎意料。
死者生前為公子服侍,結果被公子侵犯,而縣尉作為法律監督不僅沒有伸張正義,反而助紂為虐想息事寧人,最終女子不堪受辱心態崩潰之下自刎而盡。
最后為了諂媚公子,縣尉與府上管家一同偽造了現場瞞天過海,這才引出一樁慘案。
小捕快查大官。
完全可以這么說,該片的劇情幾乎可以說是從流水線中隨手抓了一把的原味套餐,在觀看的過程中我產生了很多似曾相識的錯覺。
比如《“大”人物》、《九品芝麻官》…甚至剛剛看完《掃黑風暴》的觀眾也都能一一對照上人物。
死者是徐英子,捕快是林浩,公子是孫興,而吃黑錢的縣尉就是胡笑偉。
當然,編劇沒有野心也是好事,在未經雕琢的原始模板下,電影的bug也會相對減少,也沒有大范圍的雷人劇情點。
而且,電影結局的反高潮設計很有意思,用一個本該祭天的配角狂殺四方,倒也令人眼前一亮。
但轉念一想,作為神捕的主角全程打醬油,最終boss也是目送被宰,屬實有些被動和透明,主角嚴重失焦。
雖然電影為自己標榜為“懸疑類”,但劇情的走向全部都精準踩到觀眾的預期,而主角也全無推動作用,所謂“神捕”和“懸疑”的部分就直接判負了。
當然,你可能要說:一部喜劇網大,不雷人就行了,還要什么自行車?
但重點是:它也不搞笑。
電影的包袱設計就是從舞臺上照搬下來的,全是一些扮丑、情緒反差、擠眉弄眼的水準,人物都跟打了雞血一樣大呼小叫,看完這部電影就感覺看完一部超長的小品。
還是地方臺非周末時播出的那種。
尤其是包貝爾,作為古裝戲還光頭出場,表情做作、動作浮夸,他的形象一出來就已經夠違和了,就這還要故意抿著嘴裝大舌頭口音。
大哥,您的喜劇理念就是挑戰觀眾的生理極限嗎?
還好他只是客串,要不然今晚外賣員都掙不到我的送餐費。
包袱設計粗劣,笑點密集度也低,如果這也叫喜劇電影,那春晚第一個站出來不服。
誰能想象,一個專業喜劇人扎堆的電影里,最好笑的竟然是請來的網紅“華子哥”。
相比其他人撞破頭式的小品表演法,華子的三板斧反而更自然和順暢,在一眾專業喜劇人中間脫穎而出,不知道是網紅的勝利還是喜劇人的悲哀。
這還沒完。
一部“喜劇懸疑”電影,既不“喜劇”也不“懸疑”就罷了,最難受的是對周星馳的“致敬”。
前文說到,該片最早傳出開機信息是去年12月3號,本來的片名叫《暴走神捕》,而9天后李成儒和許君聰的那一期綜藝就上線了,隨即引起網友熱論,一時間造成很強的熱度。
然后這部電影就銷聲匿跡了。
緊接著,到今年電影制作完畢,進入宣發階段后,有人發現:
竟然改名字了。
改后的名字就是目前的《大話神捕》,“大話”二字的意義對星迷不言而喻,而海報中的字體也是極為雷同地選用燙金+毛筆的奇妙組合,與周星馳以往的西游系列不謀而合。
“大話”意思是“夸大事實、虛夸、謊話”。
周星馳用“大話”取名,意在表明對《西游記》的解構與顛覆,你一個捕快的故事,劇本絲毫沒有超現實部分,你改名叫大話寓意何為?
你要說這不是蹭,我都不信。
而且,片中也有些包袱與周星馳雷同點很高,比如江湖道士包貝爾的第二個亮相,讓徒弟在身后虛張聲勢擺造型,進而自己出糗,像極了《西游降魔篇》中周星馳所設計的國師經典亮相。
連咳嗽這個節奏點都保留了。
還有角色雙方對峙時突然出現大媽扯皮。
這個元素與用法幾乎快成了周星馳的標準組合拳。
當然,也可以說這是在致敬,畢竟電影開機后不久,許君聰立即就因為“周星馳”上了熱搜,這可是表明立場的好機會。
但節目播出后,本來叫《暴走神捕》的電影立即改名,與周星馳撞片名、撞設計、撞包袱,最后的效果又呈現得一塌糊涂。
這不是支持偶像。
這是在碰瓷。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