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第七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的現場,許多老一代藝術家齊聚,張瑞芳、秦怡、于洋、田華等著名演員到場,現場星光璀璨。
王玉梅老師出現時,青年表演家們對她以禮相待,他們站起身不約而同地和她擁抱,
對王玉梅老師問候的一句話便是:媽媽,您還好嗎?
王玉梅
這位被稱為“國民媽媽”的王玉梅老師,于2022年4月22日不幸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7歲。
收到消息的倪萍,李雪健,何政軍紛紛發文懷念,在她從藝生涯的60多年時間里,曾在多部作品中飾演“媽媽”“婆婆”類型的角色,她把藝術視為高于生命的存在,她的角色跨度大,從農民到學者她表演起來游刃有余。
王玉梅老師先后在《豐收之后》《平鷹墳》《譚嗣同》《高山下的花環》《兒女情長》《漕運碼頭》等影視作品中為我們帶來了一場視覺上的享受。
王玉梅
她在塑造角色時總是孜孜不倦地追求盡善盡美,她曾說過“優秀的藝術家是靠群眾的眼睛來識別的”
她把中國傳統女性的無私,隱忍,堅韌很好地詮釋出來,她的表演喚起觀眾們對母親的感悟,經常被她的演技打動,淚流滿面。
這樣一位“媽媽專業戶”在現實生活中,卻沒能成為孩子童年時代的好媽媽,
以至于多年后,她還小心翼翼地問兒子“你可曾怪罪媽媽?”
他們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事?讓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何至于此呢?
01 王家姑娘愛戎裝不愛紅裝
1934年,缺衣少食的年代,許多孩子們剛剛懂事就要幫著家人務農,洗衣,做手工賺錢養家,
此時王玉梅坐在房間里,讓媽媽梳著辮子,聽著留聲機里的唱片,家境殷實的她最喜歡跟著音樂邊唱邊跳,不用擔心明天的飯錢從哪里來,
媽媽擔心她蹦蹦跳跳的沒有女孩子家的矜持,給她買來許多洋娃娃一般的公主裙,王玉梅每次新鮮兩天就沒有興趣了,
她就喜歡戲文里的花木蘭,穆桂英,這些英雄巾幗不讓須眉,正是她崇拜的對象。
那個動蕩的年代,王玉梅得以安穩度日,皆是托了父母的福,她的父親也是一位軍人,
她看過爸爸穿軍裝的樣子,那么英姿颯爽,王玉梅從小就立志“我要成為爸爸那樣的大英雄!”
王玉梅(左)與戰友在朝鮮戰場
轉眼到了1949年,王玉梅從山東省立女中畢業了,
家人希望她從事一些更加穩定的工作,她偏不,從小就主意大的她,瞞著家人,跑到濟南職工學校當了一名文化教員。
不能夠親自在戰場上揮劍殺敵,她也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唱革命歌曲,像她的偶像一般,把滿腔熱血用聲音唱出來,給更多的人聽到。
在這里,她積極參與文化活動,組織大家打腰鼓,給工人們上文化課,每天過得如魚得水,
父母知道后,非常生氣,王玉梅好說歹說才讓父母同意她在這里工作。
王玉梅時常苦思冥想,究竟如何才能進入部隊,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直到1950年,她苦苦等待的機會終于來了,她成功進入山東軍區,實現多年戎裝夢。
后來王玉梅又被調入文工團,她開始接觸話劇,而她的藝術生涯也從此刻拉開帷幕。
1954年7月至1955年3月,華東軍區慰問團要趕赴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愿軍,王玉梅踴躍報名。
到了朝鮮以后,她發揮不怕苦不怕難的精神,與戰士們同吃同住,
那時正是寒冬時節,站在門外,沒一會兒眼睫毛上都結了冰,
難得的是王玉梅對戰士們如同親人,她親切地和大家留影紀念,一門心思要把節目演好,給戰士們帶去祖國的溫暖。
青年王玉梅
1955年3月,回國后,王玉梅轉業至山東省話劇院工作,
在這里她任演員、一級演員,把那個年代從業者的專注與執著的精神發揮在自己的崗位上。
02 好的感情是為了彼此成長
在這里,王玉梅還收獲了自己的愛情,她的丈夫名叫翟劍萍,比她大6歲,丈夫也是山東人,在話劇團是一名演員。
相同的經歷讓他們很快熟絡起來,翟劍萍身上有著山東漢子的爽朗,他熱情對待朋友,認真對待工作,王玉梅被他帶動的在話劇團里越來越開朗,他們一塊兒排練話劇時,總是有說不完的話,
有情人終成眷屬,1959年,王玉梅和翟劍萍注冊結婚。
1960年,他們迎來兒子翟小菲。
結婚后,丈夫翟劍萍從演員轉型他開始創作,編輯話劇,他的作品《沉浮》在1979年獲全國優秀劇本二等獎。
翟劍萍
他在話劇《萬水千山》、《野火春風斗古城》、《紅巖》、《秋海棠》等多部劇中擔任重要角色。代表作有《迎春花》、《決戰》、《不平靜的海濱》、《沉浮》、《命運》、《蘇丹與皇帝》、《基督山恩仇記》、《東方亮了》、《黃河入海流》、《冬天的回憶》、《圣火》等數十部劇作。
其中歌劇《徐福》,還榮獲第四屆“文華獎”新劇目獎,呂劇《苦菜花》,榮獲第八屆“文華獎”劇作獎。
翟劍萍還先后培養出倪萍、徐少華、趙娜、薛中銳等著名表演藝術家。
03 骨肉分離讓她一生有憾
王玉梅在婚后越來越忙,迫不得已只能把兒子送到東北老家,孩子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這也直接導致后來孩子和她不夠親近,讓她花了很多時間想要和兒子談心,卻一直沒有走進他的心里。
翟劍萍作品
這時,王玉梅顧不上考慮這些,她想給兒子更好的物質生活,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她開始投入更大的精力拍攝電影,
她的首部電影《敢想敢做的人》上映后引起一陣好評。
后來又拍了《豐收之后》等影片,王玉梅的名氣開始越來越大。
這時在東北的小兒子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偶爾看到媽媽的照片,他怯生生地問奶奶“媽媽?”
奶奶心疼地把他抱在懷里“媽媽,是媽媽,小菲想媽媽了是不是?”
奶奶撥通電話,王玉梅聽到兒子小菲的聲音,她眼淚流下來“媽媽好想你”
那時兒子還小,不懂得分別和相聚,他只知道,他好久沒有見到媽媽,
他也想像別的小朋友那樣可以撲進媽媽懷抱里撒嬌,可是留給他的每次都是媽媽離開的背影,
《豐收之后》海報
一次又一次,兒子小菲的心里開始麻木了,
小小年紀的他學著自我成長,他把對媽媽的思念壓抑下來,強迫自己懂事,這樣下次媽媽在電話里就會夸獎他了。
王玉梅也是第一次做媽媽,她不懂孩子敏感的心思,她也聽不見這些聲音,
每次和兒子分別她都抱著他痛哭,她也不舍得和孩子分開,
可是工作又讓她騰不開手照顧兒子,這樣的抉擇每次都讓她痛苦萬分。
她沒有想到的是,缺失的不僅僅是陪伴在孩子身邊的時光,
而是一個幼兒從哇哇墜地,到瞞珊學步和牙牙學語的經歷,
這無法重來的機會被她遺憾錯過,這也是王玉梅一生的遺憾。
王玉梅
03 一記回馬槍讓她再度登頂
1966年,王玉梅因為出身問題,被停止演出,丈夫的工作也受到影響。
他們相互鼓勵,共同面對困境。
后來春風吹進千家萬戶,王玉梅也得到演出的機會,但是她已經過了演員最寶貴的黃金時期,屬于她的時代早已成為過去,
新生代演員們一個個出來打擂臺,留給她的空隙越來越小,她只能被擠到邊緣,出演一些配角。
一部《平鷹墳》讓王玉梅重新回到熒幕,盡管已經44歲,她用演技征服了新一代觀眾們。
接下來的幾年里,王玉梅出演了《喜盈門》《山菊花》《譚嗣同》《高山下的花環》等影片,更是被廣大觀眾所喜愛。
電影《高山下的花環》和《譚嗣同》幾乎同時開機,王玉梅要從廣西趕到長春,她需要忍受巨大的溫度差異,
由于長時間的奔波,她在到達長春后,無法快速適應氣候變化,導致高燒不止,
難得的停機休息間隙,王玉梅盯著窗外,她努力地在腦海中幻想這兩個不同時代的故事和人物背景,她在構思如何表演才能做到最好。
如此認真敬業的精神,回報給她的是第8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和第4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最佳女配角獎。
電影《譚嗣同》也讓她榮獲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
王玉梅飾演的“慈禧”
即使獲得大獎,王玉梅也保持著一貫的低調作風,接受采訪她說:“我拍電影追求的是要給人們非常美好的東西,為大家帶去一種希望”
1995年,王玉梅老師主演話劇《送別》時,導演因為沒有接觸過王玉梅這么大的藝術家,覺得心中忐忑,
他誠惶誠恐,害怕哪里做得不好,惹得王玉梅不開心,
結果在排練現場,王玉梅首先到達,并且提前坐在輪椅上翻看劇本,盡快進入角色,她看起來沒有一絲雜念,只想把戲演好。
來到這一幕,導演的心忽然靜下來了,一個專業的演員需要的就是對待戲劇的嚴謹和認真,他們沒有其他的念頭,把戲拍好就是自己應該做的事。
最后這場演出在多方配合下,非常成功。
王玉梅、何麟《兒女情長》劇照
在拍攝電視劇《兒女情長》時,戲中有一個小的細節,王玉梅老師對于躺在床上需要照料的老伴,事無巨細眼不離身。
為了增加真實性,她特意用碎布條編了一根繩子,一頭拴在老伴的床頭,一頭拴在自己腰上,相當于一個呼叫鈴,她怕萬一自己睡著了,老伴叫她聽不見她沒聽見,就可以拉扯繩子來喚她。
這樣獨特的方法,既表現出了王玉梅老師的智慧,也讓我們看到一個老戲骨把自己當做角色中的人物細心揣摩之后,將自己完全代入角色中的一種細心和創新。
《山菊花》是倪萍與王玉梅的初次合作,戲中倪萍飾演她的女兒,
有一天拍母女的感情戲,倪萍因為經驗不夠,她緊張得怎么也哭不出來,導演要求再來一次,
這一次倪萍撲到王玉梅懷里,王玉梅輕輕攬著她,一邊說著臺詞,一邊用手溫柔的揉著她的耳朵,瞬間就讓倪萍進入了角色,
這一個小小的舉動,看似不經意,卻正是一個母親才會有的動作。
在王玉梅懷里,倪萍感受到被安撫,被人心疼的感覺,她一直記得這件事,直到后來王玉梅老師去世,她依然記憶猶新。
這部電視劇,也讓王玉梅分別榮獲“飛天獎”優秀女演員獎、“金鷹獎”最佳女主角獎,
在當時,很少有演員可以同時獲得兩項大獎的,王玉梅的演藝事業再度攀上高峰。
04 塌了一半的天有兒子頂
這些年,兒子早已長大成人,他來到父母身邊生活,他繼承了父親的智慧,在一家劇院當編導,
后來在八一電影制片廠任廠長。兒子成為王玉梅和丈夫眼中的驕傲,兒子長大了,也開始懂得媽媽當初的為難,
他不能讓父母的辛苦白費,所以一直也想做出成績讓他們高興。
眼看兒子事業有成,剩下的生活似乎可以預見有多幸福,子女成家,兒孫滿堂,他們享受著天倫之樂,一家人幸福美滿其樂融融。
可惜天不如人愿,2005年9月30日,父親翟劍萍因為心肌梗塞在山東青島去世,享年77歲。
丈夫的離世讓王玉梅悲痛欲絕,這件事對她打擊非常大,王玉梅沉浸在丈夫去世的痛苦中,她茶不思飯不想,多虧兒子在身邊,讓她心里有所安慰。
王玉梅的天塌了一半,演戲的事情被她停頓下來,她此刻實在沒有精力去想這些,她只想好好在家中待著,
回憶這幾年,他們忙于工作,老伴陪著她風風雨雨的走過來,
如今人說沒就沒了,還沒來得及享福,他就先走了,這怎么能讓她不痛。
兒子翟小菲面對父親去世,他心中也難受,父親在他眼里如同一座高山,為他的生活不停奔波,
父親不在,他主動承擔起照顧媽媽的責任,生前他們幾乎形影不離,現在只剩下媽媽一個人,她內心多么孤單恐懼啊,
他推掉許多工作,陪著母親散步,幫她洗衣做飯,又帶著母親出門旅游,把虧欠的母子時光慢慢拼湊起來。
看著兒子孝順,王玉梅心里愧疚,有一次正在散步,王玉梅忽然轉頭問翟小菲“媽媽,還沒有牽過你的手散步吧?”
說著,她拉著兒子的手,母子連心,翟小菲心中一陣觸動,
“你小的時候,媽媽沒能多陪陪你,你會恨媽媽嗎?”
翟小菲看著媽媽拉住自己的手“恨,也不恨”他接著說“母子哪有隔夜仇,我知道您是愛我的,母親對兒子的愛不會減少,只是每種方式不同,我理解您年輕時候為了工作無法照顧我,易地而處,我未必有您做得好”
聽了翟小菲的話,王玉梅心中的一塊兒大石頭落了地,夕陽把他們的影子拉的長長的,好像這條路一直可以走,走到他們幸福的方向。
后來,在兒子的悉心照顧和陪伴,王玉梅臉上重新拾起笑容,她漸漸的走出丈夫去世的陰霾。
“媽媽,我覺得你在拍戲時自信的樣子最美了”
兒子鼓勵她重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王玉梅也覺得自己還能發揮余熱,她后來又拍了《晚婚》《漕運碼頭》《舞蹈系》等影視作品,再次出現在熒幕上,多了生活的磨難,對于王玉梅演技上是一種新的錘煉,讓她的情感多了一層厚度。
直到2012年,王玉梅幾乎不再拍戲,她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加上年事已高,記憶力時好時壞,有時候連翟小菲她都不記得了。
可是她會忽然脫口而出“小菲在哭!要去抱抱他”
聽到這話,翟小菲淚流滿面,原來在媽媽記憶深處,他有著無可替代的位置,即使她什么也記不清了,可是她記得對兒子的愛。
這幾年,翟小菲一直在母親身邊,直到2022年4月22日,王玉梅因臟器衰竭在北京病逝,享年87周歲。
在母親的追悼會上,翟小菲跪下來,他知道,母親舍不得父親,他們在天堂終于相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