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篇文字的一些背景:沒有看過原著,也沒做功課,卻因為一段臺詞選擇觀看一部電影(臺詞先賣個關子)。今天是筆耕不輟的一天,因為周末白天看了這個電影《愛瑪。》,早已經想好要為它寫一點東西。
簡單探討一下感受。
整體外在感受
電影呈現上面,色彩亮麗而又清新,被稱為擁有“馬卡龍一樣的色調”。
人物服化道是一頂一的養眼。每一個人穿著不同的服飾,特別是像女主這樣上流貴族華麗而精致的服飾和造型(全片的服飾我恨不得一一截圖下來,好看的高腰裙、優雅的小帽子、棉毛綢紗各種質地的布料、層層疊疊的花邊、不重樣的首飾項鏈、精致到發絲里的優雅……這一切細節真是太棒了)。
人物形象表現,氣定神閑而又不失詼諧。
故事內容上,明朗而略帶喜感。
我建議不妨稱之為“下午茶電影”,精致而美好,不求多么營養或者飽腹。
劇情方面
在這個電影里,劇情毫無懸念,依然是男女主角之間經歷過克服傲慢、克服偏見,達到互相妥協諒解的愛情,似乎只有這樣才能穩固。
這種觀念太正確,以至于讓人無力反駁。
原因大抵是,如大家所公認的一般,這種互相諒解的感情才是最能體現男女平等關系,能極大滿足人與人之間互相認可和接納的需求,也是婚姻長久的基石。
影片中特別強調愛情和婚姻的門當戶對。
女主愛瑪就是如此教育閨蜜哈里特,要注意階級,并導致閨蜜第一次錯失和馬丁先生的良緣(不過最后又因為階級隔閡消除在一起了)。
埃爾頓牧師沒看上閨蜜哈里特,而是借機接近愛瑪,才假裝配合與閨蜜哈里特接觸,也是一個道理。
他們都是活在階級里。
男主奈特利很有紳士風度,但是總是批評、指導愛瑪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
這樣讓女主很是反感,畢竟沒人誠心愿意天天被批評(除非她早就從心底里面接受你、愿意傾聽,即便是“你說的對,但是我不聽”的表面聽從,也說明至少她愿意聽)。
但是,男主還是依然不拐彎抹角、而是直言愛瑪的自戀和傲慢之處,教育她很多東西。
盡管,這讓女主一開始都是以白眼或者瞪眼回敬。
女主的情意轉變,發生在舞會上
向來高情商的男主奈特利敏銳地意識到,愛瑪的閨蜜哈里特正在面臨無人理睬的尷尬境地,在哈里特幾乎哭起來的時候,男主禮貌救場,邀請哈里特跳舞,充分體現了紳士風度和友好。
再加上男女主在舞會上經過了一番友好的談話之后,隨著新一輪的舞蹈的開始,兩人自然而然邀請成為舞伴,搭檔起舞。
隨著歡快的音樂和搖曳的身姿,隨著舞蹈動作的遠離、拉近、轉身、旋轉、貼手、交換舞伴等肢體互動中,在鏡頭的運用和女主的眼神中,不難察覺到女主有了不一樣的情愫,浪漫的感覺立馬來了。
她也許是第一次如此認真地觀察眼前的他。
從此開始,女主內心里有了男主,開始在意男主,也在后面沖突發生之后因為男主的批評而痛哭,也在冷靜過后接納了男主的批評,并反思自己的不對之處。
愛瑪這個角色,扮演者本身的神仙顏值實在美到超凡脫俗、令人嘆為觀止,但是性格一開始確實不太討喜。愛瑪在人設上是個被寵壞的千金,又喜歡亂牽紅線,言行舉止無不透露出一種高傲。
還好,最后的她讓人又覺得可以愛上,她獲得真愛不僅僅源自內心的善,也是一個認清自我、面對自我的過程。
人不可能一成不變,改變也不一定是壞事。愿意承認和接受自己的無知和錯誤,盡力彌補或者減少錯誤造成的損失,也是一種智慧。
故事的最后,還是迎來了皆大歡喜的大圓滿。
兩個有趣的細節:
1.最后幾分鐘愛瑪的父親又問出了那句話“你是否感到一陣寒意,奈特利”,然后暗示男主表示贊同“是的,先生,確實有股寒意”,這樣,愛瑪的父親好以此為借口,命令傭人搬來屏風,給男女主獨處交談的機會。哈哈哈哈,有趣。
2.經過眼尖的網友指出,電影名字有個細節,《愛瑪。》這里是有一個句號的,含義也許是完美結局的寓意。
回到開頭賣的關子,吸引我觀看這部電影的臺詞是:
“我衣食無憂,生活充實,既然愛情未到,我又何必改變現在的狀態呢。 不用替我擔心,因為我會成為一個富有的老姑娘。 只有窮困潦倒的老姑娘,才會成為大家的笑柄。”
在看到這段臺詞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我想告訴各位姑娘:
單身姑娘真的不用著急,不要用太多的條條框框去限制自己,或者限制婚姻。
結婚絕對不是因為年紀到了,或者家人催促,或者別人都結婚了。
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真實感受最重要。
你只管享受當下狀態就好;你只管好好生活就好;你只管取悅自己就好。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合適的人自會相遇。
– END –
作者:蘿莎芭。
玩粘土、懂法律、做媒體,超級無敵溫柔可愛的90后治愈系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