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揚名立萬》去年臨近年底上映,但對影片的解析一直火熱。有人說這是一部劇本殺電影,也有人說這是一部有著悲涼底色的喜劇電影,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它也是一部飽含著女性關懷的影片。或許這部電影真正想要”揚名立萬”的野心,在于為那些”被抹去”的女性角色喚起一點點關注。
影片中的兩個女性角色,一人在明一人在暗,雙線交織完成了女性角色的進化之路。當紅女星蘇夢蝶,明面上是”大上海最美的女明星”,面容姣好,無數男人拜倒在石榴裙下。實際上為了演藝事業、為了追求愛情吃盡苦頭,被人誤以為恃靚行兇、靠桃色新聞上位、賺錢養家還要被工作上的男人騷擾,也只能咽下一口苦水。
隨著案情逐漸揭開,她與謎案漩渦中的”受害者”夜鶯隔空產生共鳴,兩代女性的相似遭遇,在蘇夢蝶說出”一個小姑娘,想要站在舞臺上那得受多少委屈,多少風險,你們看不到,也不理解,就只能看到她漂亮…”這句話時,與銀幕前的觀眾再次產生共振。
女性角色在電影中到底該扮演怎樣的角色?這個長期存在于觀眾心中的問題,在影片中借編劇李家輝之口說出,而他也給出了答案。
長期以來,女性角色在電影中存在的意義就是”花瓶”,既看不出人物成長,也不能推動劇情。需要軟化故事劇情時,便安排她與男主角談戀愛;需要強行收尾時,便安排她做大反派;堪稱影視工具人,穿越時空的npc。
真正好的女性角色,是在這部電影中有存在意義、能夠推動電影情節發展,觀眾能看到她像一個”真正的人”那樣去成長、進步、覺醒、改變。
這一點在《揚名立萬》中的蘇夢蝶身上得到了體現。從一開始為了演戲甘作花瓶,到后來得知案件真相舍下榮華富貴毅然拍片為夜鶯沉冤昭雪。從講出”一個小姑娘,想要站在舞臺上那得受多少委屈”這句話,到逃出生天后灰頭土臉的說”我愿意出演”,都可以看到蘇夢蝶作為一個女性角色逐漸立體豐滿起來。
近幾年來,無論中外,越來越多電影中的女性角色掙脫桎梏,追求更真實、立體、豐滿的人設,開始去爭奪曾被男性把持的戲份和角色?!洞┢绽_的女王》、《律政俏佳人》、《隱藏人物》、《永不妥協》都是人們在提到女性主義電影時會想到的幾部影片。但是,這些看似”大女主”的情節是否真的體現了電影對女性角色的關懷,仍舊是一個廣受爭議的話題。
在這些”打破桎梏”的電影中,女性角色仍然難逃兩個魔咒。其一是,如何使女性角色變得強大?把她直接替換進原本的男性角色劇情中,讓她去做男人的事情;其二是,女性形象的塑造仍然在迎合刻板印象。
簡單粗暴的把男女角色互換,讓女性去做”原本人們認為只有男人能做的事”,就夠了嗎?
換句話說,難道女性角色的上限,是由男性角色來決定的?在已有的男性角色敘事框架之外,女性角色應當擁有更廣闊的探索空間。
在《律政俏佳人》中可以看到,女主角艾麗符合人們普遍想象中”無腦金發美女”的形象。她胸大腿長、一頭金發、渾身粉色;曾經的主修專業是時尚管理、夢想是嫁入豪門做貴婦;愛好是做美甲,就連養的狗都是符合大眾偏見的吉娃娃。她的形象塑造不像是一個真人,而更像是被按照社會偏見大數據集成的人偶。
這種對女性角色的形象刻畫,實際上迎合了傳統觀念中對女性的偏見,進一步加強了觀眾對于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忽視了作為”人”的統一性,反而為充滿偏見的性別差異火上澆油。
本質上來說這種”無腦金發美女大反轉”和之前的花瓶角色一樣,充滿了男性凝視,即女性角色一定要貌美如花、溫柔典雅,就算后期出現反轉也必須先具有胸大腿長、一頭金發這些”女性特質”。簡單來說,他們拍的還是一個花瓶,只不過是簡單粗暴的在花瓶里裝進了一個男人的能力。
如果說《律政俏佳人》是在軸的左端,那么軸的右端就是以《BJ單身日記》為代表的另一種女性角色。她姿色平平、工作一般、生活中囧事不斷,可是卻有無數英俊多金男子飛蛾撲火般向她求愛。但是仔細想想,這種”看似毫無性吸引力的微胖女性、愛穿黑灰套裝、跟精致毫不沾邊”的形象,和金發大胸長腿渾身粉色的艾爾,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是同一種刻板印象下刻畫出來的女性角色。
以上兩種塑造女性角色的手法,雖然粗糙,但起碼是一種正向探索,讓人們看到了女性角色身上充滿的可能。
在之后的影視作品中,我們看到了更多更豐富的女性角色。例如《永不妥協》里朱莉婭·羅伯茨扮演的艾琳,生活和學歷都一塌糊涂,只能在律所打雜謀生,卻憑借獨特的敏銳頻頻發現案件疑點,在一次次勝訴中找到人生方向。
又或者是《相助》中艾瑪·斯通扮演的斯基特·費蘭,從一個不食人間愁滋味的大小姐,逐漸意識到非裔女傭在白人家庭中工作、以及在社會上所遭受的不公,依然執筆幫助這些女傭爭取權利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斯基特在不斷刷新自己對于種族關系的認知;而以由維奧拉·戴維斯扮演的艾比里恩為代表的非裔女傭們也在不斷的成長和認識自己。
還有不得不提的《時尚先鋒香奈兒》、《鐵娘子》、《成為簡·奧斯丁》等電影,講述了處于不同時期的女性在面對性別不平等,甚至還有種族不平等時,以才華、機智、毅力打破性別偏見和階級、種族障礙,成就自己的夢想。
這些女性角色的塑造有血有肉,充滿觀眾肉眼可見的成長蛻變的過程。既有冷血鐵腕的手段,也有浪漫溫情一面。比前面提到的走極端的女性角色塑造,更加鮮活動人。
但值得指出的一點是,上述幾部影片幾乎都是脫胎于真實人物或是根據歷史上的真實事件改編。簡·奧斯汀、撒切爾夫人、可可·香奈兒都是真實存在的人物。如此一來,將她們作為主角,女性角色塑造的難度大大降低,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劇本可以寫得比真人更活靈活現。
雖然這些優秀的女性角色是脫胎于真實人物,但她們至少為我們指明了一個方向:大家想看真實的人,而非被塞滿偏見的花瓶。
如果說在小妞電影和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中,女性角色尚能獲得一絲喘息之地,那么類型片就是女性角色塑造的重災區。其中尤其以喜劇、懸疑、現實題材最為災難。
在一眾災難中,《你好,李煥英》脫穎而出。傳統影視作品中,母親都是任勞任怨的,不是在燈下納鞋底就是在村口望游子歸來。似乎除了這些標簽化事件外,母親無事可做;似乎導演只賦予了她”母親”這一功能性角色,而忘記了她同時也是女兒、妻子、姐妹,以及最重要的,是她自己。
《你好、李煥英》打開了大家的思路:在我們出生之前,母親是什么樣子呢?這部影片不僅打破了傳統的母親角色塑造模子,還進一步延伸到了現實生活,反思我們對于自家媽媽認識的局限性。
在這樣的大潮之下,就連公主專業戶迪士尼都在擺脫”小公主”的刻板形象朝著”女戰士”進發。《冰雪奇緣》在全球范圍內長時間的持續爆火證明了,公主不需要被王子拯救,公主可以自己救自己。
那些癡迷于扮演elsa的小女孩兒們是幸運的,她們比我們更早意識到女人是可以自己醒來的,而不需要被王子吻醒。
電影或許只是為我們提供了一瞬的光影幻境,但是在所有光影能到達的地方,在熒幕之外更廣闊的世界中,或許會有更多的女性,被這種精神所鼓舞,成就一番屬于自己的揚名立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