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近期最重磅的電影,絕對是它。
演員,宋康昊,裴斗娜,姜棟元+IU李知恩。
導演,拍出了《小偷家族》《無人知曉》《海街日記》《步履不停》《比海更深》等佳作的是枝裕和。
講到這,相信每一個關注電影信息的人,都知道今天我要聊的是什么了。
沒錯,就是它——
《掮客》
這是是枝裕和執導的第一部韓語片,由一起棄嬰事件而展開。
據是枝裕和所說,早在籌拍《如父如子》(2013)時,他就關注到了日本社會的棄嬰問題,并萌生了想要拍一部電影的想法。
后來,他了解到韓國的棄嬰數量比日本還要多,又和韓國的一些演員討論了這事。
發自內心的說,知道是枝裕和要找宋康昊、裴斗娜等人來拍這部《掮客》時,我就期待得不行。
前段時間,戛納電影節上宋康昊成為影帝的新聞,也讓我的期待變得更加迫切起來。
如今片終于看上了,但說心里話,在看完之后,我的感受卻非常復雜。
為什么這么說?
容我先簡單地和大家聊聊影片的劇情。
故事開始于一個雨夜。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年輕媽媽素英把孩子羽星棄在了嬰兒暫存箱外,還放了張紙條,說會來接回去。
暗中調查買賣嬰兒的女警秀珍看到后,將羽星放進了嬰兒暫存箱里。
在日韓,嬰兒暫存箱一般會設置在醫院或者教堂門口,棄嬰通常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被領養。
然而,這個嬰兒暫存箱所屬的教堂中,工作人員東洙把羽星偷偷交給經營洗衣店的好哥們尚賢。
原因也不復雜,他們想把這孩子賣了賺點錢,所謂“掮客”,指的就是他倆。
意外的是,第二天素英還真的就來領羽星了。
見素英找不到孩子想要報警,無奈之下的東洙便帶著素英來找尚賢。
或許是尚賢的嘴皮子夠溜,或許是素英有著其他的考慮。
總而言之,一頓掰扯之后,素英同意把羽星交給尚賢和東洙,并決定和他們一起為羽星尋找會好好愛護羽星的買家。
三人就這樣帶著羽星上了路,他們并不知道女警秀珍也一直跟在后面。
很快,他們見到了第一對買家夫妻。
這對夫妻不太靠譜,一上來就說羽星不好看,而且還要分期付款,最終交易并沒有達成。
隨后,他們又來到了東洙長大的育幼院。
沒錯,東洙也是個從小被家人拋棄的孤兒,所以他起初并不覺得素英會回來找羽星。
在這里,他們遇到了8歲的孤兒海進,這孩子偷偷鉆進了他們的車里,也跟著一起上了路。
與此同時,秀珍那邊接到同事傳來的消息,素英殺了人。
在秀珍看來,自己負責的是買賣嬰兒這一塊,而殺人案則是由刑事科處理。于是,為了自己“破案立功”,她決定在三天之內幫助尚賢等人完成“犯罪事實”。
具體來說,就是釣魚執法,找一男一女假扮買家。
只可惜,這兩人缺乏常識,幾句話就開始讓人生疑,仿佛是二道販子一般。
一計不成,秀珍再生一計。
她直接找到素英,說明自己知道素英殺人一事,并給素英身上裝了竊聽器,用以監視尚賢和東洙。
沒承想,就在這時,羽星不小心病了。
情急之下,東洙和素英不得不假扮夫妻,帶著羽星前去看病。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除了秀珍,還有人也盯上了他們——被素英殺死之人的老婆,她也想要羽星,因為那是他老公的骨肉。
不要誤會,這不是一個小三破壞別人家庭的故事。
原來,素英是離家出走后遇到這對夫妻,并展開了一段畸形的關系。
女的被素英稱之為“媽媽”,男的竟然不止強行與素英發生關系導致她懷上羽星,還一直強迫素英接客。
后來,在實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素英將男人殺死,而后便有開頭那一幕,為了逃跑方便,她把羽星放到了嬰兒暫存箱。
這一路上,尚賢、東洙和素英等人之間,產生了類似家人的那種親情羈絆。
所以,尚賢和東洙決定,不會放下素英不管,也不會把孩子交給“媽媽”,必須找到靠譜買家才行。
他們不是沒有閃過干脆大家一起撫養的念頭,但終究只是閃念。
而同樣的,秀珍也在整個跟蹤的過程中,慢慢對他們這些人有了改觀。
于是我們看到,在影片最后,素英選擇了自首,羽星則被秀珍所照顧著,而尚賢和東洙也沒有被捕。
三年后,素英被減刑提前釋放,秀珍聯系了大家,希望一起討論關于羽星的未來。
同是枝裕和的其他作品一樣,單看《掮客》的劇情介紹,你很難get到其中的微妙與細膩。
就主題而言,這一次是枝裕和為我們呈現的,仍然是在殘酷人生中,那些親情化的情感流動。
與《小偷家族》類似,這部《掮客》中的主角,也相當于臨時組建了一個家庭,而且他們中的所有人,都有道德瑕疵,都被現實所困。
東洙和素英前面都有提過,這里咱們就以尚賢為例。
他開著小店,負債累累,總是遭到小混混上門催債。
他以為賣孩子賺到錢老婆孩子就能回到自己身旁,可后來才知道,如今老婆已經和他人有了孩子。
顯然,尚賢是不幸的,但他企圖販賣嬰兒的行為仍然是一種做惡。
不可否認,單看電影,在是枝裕和成熟的技法之下,無論是他,還是東洙和素英,我們都能拋開道德上的審視,被那一個個溫暖和有愛的舉止所打動。
比如,尚賢笑著給羽星洗澡時的爸爸模樣;
比如,素英在哄著羽星時唱的那首搖籃曲;
比如,東洙抱著羽星去看病時憨憨的樣子。
不僅如此,整部影片中還有好幾處高光時刻,把這種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親情之感推向了極致。
例如,在識破假夫妻后他們來洗車,淘氣的海進打開車窗,一時間水花四濺,大家為了躲水狼狽不堪,笑聲非常具有感染力。
這種強烈的溫馨質感,無疑為后續劇情做足了情感蓄力。
先是一場火車穿過山洞時的戲。
當時聊到羽星,黑暗之際,素英感嘆道:如果我們能再早一點相遇,就不用丟下他了。
尚賢忍不住說了一句:現在還不晚。
可是,當光線漸明,剛剛沒聽清的素英問他剛才說的什么,他卻表示“沒,沒什么”。
明暗變幻,暗的時候,是他脫口而出的真實渴望,而明的時刻,則是他回歸到現實困境的退縮,生活糟糕的他,并不敢承受這樣的負擔。
在這之后,還有一場摩天輪上的真情流露。
當時,有一個特別好的家庭決定買下羽星,這本是四人最初都想得到的結果,可東洙的心情卻十分難過。
因為,這意味著大家的緣分就此終結,他不舍得,所以他說:
要不再找找?實在不行,我們養著也行。
素英的內心,何嘗不希望如此。
可是,她很清楚,自己即將因為殺人案而被捕,不得不再次拋下羽星。
如此種種,讓監聽的秀珍,也都愧疚起來。
因為,搞了半天,最想將孩子賣出去的,不是“掮客”,不是孩子的媽媽,而是她。
必須承認,是枝裕和是功力深厚的。
除了上面提到這些,整部影片,隨便拎出一個片段,都能讓人產生共情,或是會心一笑,或是感動遺憾。
那么,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為什么我說感受非常復雜呢?
在是枝裕和的片子中,我們總能從被社會遺棄的人身上看到那些純粹的善。
某種程度上來講,他所構建的一種影像空間的烏托邦,讓觀眾在殘酷的現實之外,可以獲得一份神奇的愈療。
可問題在于,本片所瞄準的是棄嬰故事,涉及到的是兒童販賣,如此溫情脈脈的處理,難免會顯得輕飄而虛假。
特別是當我們剝離開電影語境去對照現實時,會不由得產生一種被欺騙的憤怒。
如此再去回想影片本身,你就會發現它的人物經不起推敲,故事充滿算計,不僅沒有洞見,反而凸顯了是枝裕和在創作上套路的自我重復。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感覺,英國的《衛報》甚至批評這部影片人物淺薄到令人厭煩,沒有一個字真實可信,連“嬰兒暫存箱”這項服務都荒誕得令人發笑。
在現實生活中,買賣孩子的非法生意里幾乎不可能一個壞人都沒有。
對比之下,《小偷家族》的結尾(臨時家庭因警察和法院的介入而解散),至少還讓我們看到了制度對邊緣人群的殘酷和碾壓。
《小偷家族》
可這部《掮客》呢?
一旦審視起來,你就會發現它有著過分純粹的虛假,令人疑竇叢生,細思極恐。
篇幅所限,咱們簡單提兩個點。
首先是關于墮胎,影片中秀珍和素英在討論為什么要拋棄羽星時,傳遞出這樣一個觀點:
墮胎也是殺人,并不比生下來丟棄掉罪惡更小。
最近,美國推翻了羅訴韋德案,女性墮胎權不再受法律保護,甚至有個10歲女孩遭受強奸而懷孕,都不被當地允許墮胎。
請問,這是真正尊重生命的做法嗎?將墮胎視為殺人真的靠譜嗎?
另外是通過對角色暖心與情感一面的塑造,影片無形之中洗白了尚賢和東洙,甚至還讓作為警察的秀珍產生了共情。
放在電影中,我們或許會動容,可現實中的人販子,那些拐賣兒童的人,會是這樣的嗎?
不會。
難怪有網友評論,人販子看了這片都能夠笑醒。
這類事件無疑是沉重的,用任何方式、任何說辭去開脫、去美化都是極其不負責的。
電影的確可以是我們逃離現實的一份慰藉,可如果電影只提供一種虛幻的美好,本質上成為了人們麻痹自欺的奶頭樂,那將是最大的悲劇。
如果你也認同我的觀點,那就多多點贊關注吧。
今天就到這里!
拜了個拜!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沼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