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剛出生那年春節,我們一家三口回娘家拜年,在家住了一周,和我媽處得也是母慈女孝,其樂融融的。
就在我沉醉于親情的幸福而無法自拔時,家里去了一群拜年的人,我那沉穩端莊的老母親瞬間情緒高漲,不但喊著讓我們一家三口趕快走,還說了一句話,直擊心窩。
那一刻我就特別寒心,從心底里覺得自己這當親閨女的還不如人家一群外人。
這事都過去十幾年了,至今沒有忘懷當時的那個場景,別人都說我媽很精明,其實只有我了解她。
她的情緒陰晴不定,說熱就熱,熱得燙人,要冷就冷,冷得徹骨。
倘若遇到她想冷的時候,管她什么親生女兒和兒子呢,都得統統靠邊兒站去。
兒子剛出生的時候我家還沒有買車,回趟娘家沒有那么方便,雖然路程不算遠,但是回去一趟也是汽車火車,再火車汽車的來回折騰。
所以那時候我就不太愿意回娘家。
因為那年是我家孩子第一年回姥姥家,我媽年前就打電話說:“一定要早早地帶孩子回來,家里的大爺大娘們等著要看孩子呢!”
于是,年前我和孩子爸就買好了要帶回娘家的各色禮品,大包小提的幾十個,還有給我爸媽,侄子們里里外外買的新衣服。
新展展的票子愣是花了我們大幾千。
大年初一都沒過完,就為了圖個松快,因為過年坐車的人少,畢竟不擠嘛!
剛吃過新年的午飯,我們一家三口就去火車站買了票,準備當晚就打包回娘家。
兩個大人抱著一個半歲的娃兒,還有那么多包裹,可以想象急趕著坐火車時的陣勢,逃難一樣的一家三口。
本來是有直發的汽車的,但是由于我暈車比較厲害,而且剛生過孩子時身體比較虛,暈車癥狀就更加嚴重了。
奇怪的是我坐汽車特別暈,坐火車卻能稍微好那么一點點。
為了照顧我的身體,孩子爸也只能委屈巴巴地陪著我一起坐火車,然后再反復地倒車。
一路上他抱著娃兒,看護著行李,我暈車難受的就差把自己給吐掉了,根本無暇顧及其他。
不敢回憶,那些年回趟娘家真的仿佛歷劫一樣,大人,孩子,行李,坐車,倒車……。
最主要的是娘家親戚多,舅家,姑家,叔伯家,而且我媽又是個極要面子,講禮數的人,這樣就直接導致我花錢無數。
回一趟娘家絕對能花掉我倆好幾個月的工資。
可是即便是這樣,我媽也從來沒有意識到我所承受的壓力,但凡娘家親戚們有事,逢年過節,她老人家都會無一例外地招呼我必須回去。
而且還不能空手,周圍的鄰居,伯伯大娘,叔叔嫂子們可都睜大了眼睛在看著呢。
那天我們還在火車上的時候,俺媽就開始打電話:“你們幾點下車啊?帶的東西多不多?要不就讓小延開他的三輪車去接你們吧!”
我哥有汽車,我爸有一輛電動三輪車還有一輛農用三輪車,但是我媽統統不讓自家人來接我們。
為什么呢?
無非是為了面子,農村人那點虛榮的面子罷了!
小延是我們西邊鄰居三嬸家的兒子,三嬸有一個女兒一個兒子,我們家也就我一個女兒,我媽和三嬸兩人互相攀比了一輩子,比孩子們的學習,比閨女的婆家,比誰的閨女更有出息……等。
反正是有關于孩子們的事情,她倆都得暗自較量一番,雖然表面上裝得風輕云淡。
這不是聽說我們帶回去了幾十個包裹嘛!我媽那愛炫耀的小心思又開始蠢蠢欲動了,放著自己家的車和人不用,還非得求助于三嬸的兒子出馬。
老媽的用心我當然是知道的了。
于是下火車后,我們直接就拒絕了其他出租車司機的熱情招攬,把行李放在地上擺成了行行,我和孩子爸抱著孩子站在中央。
小延弟弟過去時看著也笑了,說:“姐,你是不是把超市都給咱搬回家了啊?還是要閨女好啊!”
好家伙,一路上那個拉風啊,三輪車的后斗里堆得滿滿當當,小山一樣,人根本沒有可以立足的地方。
孩子爸緊抱著娃兒和司機并排坐著,我只能挨著車沿,兩腿搭拉在車身外面,害怕掉下來,雙手還緊緊抓著駕駛位的擋板。
村鎮的官路也不平坦,還到處都是熟人,滿共半小時的路程,硬是讓我們走了快一個小時,走走停停,和熟人們打著招呼。
消息像風一樣。
結果就是我們還沒到家,村里人就都知道我回娘家了,帶著老公,孩子還有一車的拜年禮品。
大家議論紛紛,交口稱贊我媽養了個好閨女,給力,回次娘家就差把超市搬回來了。
為此我媽極其得意,頓覺臉上有光,閨女在大伙兒面前幫她找回了面子,老太太高興地走路都呼呼的。
那次回娘家,我媽對我們特別的好,對女婿和小外孫更是呵護備至,有生以來,我是終于見到我媽最溫柔的一面。
恍惚之間,我有點幸福地找不到北的感覺,在母愛的浸潤之下,哪里還有此鄉非彼故鄉的傷懷呢?
回到了娘家,就是回到了我的地盤,一切皆在我的掌控之中,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于是在娘家住了一周左右,拜訪完附近所有的親戚朋友之后,我們決定回自己的家了。
截止到彼時,我們這場拖家帶口的回娘家之旅還是很順利的,充滿了母慈女孝的溫情。
得知我們要走,我媽提前準備了路上所需要的吃喝用品,還給我和孩子爸一人做了一雙千層底的鞋子,給孩子買了幾套新衣服。
并且早早就指揮我哥到時候親自開車送我們回去。
可是就在我們準備離開去火車站的那個大早上,我大舅一家人卻打電話說要上我們家了。
當時我爸媽正忙忙碌碌的幫我收拾東西,然后再一件件的搬上我哥哥的車子,周圍的鄰居嬸嬸和嫂子們都來我家送行,給孩子送壓歲錢。
就在這個時候,我媽的電話響了,是我大舅打來的,說:“小妹,我們今天去你們家看看你,可哪都別去啊!”
打電話的時候,大舅他們才剛出發沒多大一會兒。
從大舅家到我們家最少需要三四個小時的車程,他們才剛走,正常到我們家也得到中午十一點左右了。
可是才八點多鐘,我媽就激動起來了,也不管我們一家三口了,忙碌著開始讓我哥嫂去鎮上買肉買菜,讓我弟弟開車去路口等著大舅他們。
她和我爸兩人陀螺一樣地在廚房張羅著。
沒人提我們回家的事,更不提送我們走,或者說不走,都沒人再問了,仿佛我們一家三口就成了影子一樣。
我都想不明白,大舅又不是一個人去我家,幾個女兒女婿,孫子孫女的,光是車都開了兩輛,那么多年輕人還照顧不了他一個老年人啊!
想不明白我媽到底讓我弟弟去路口接什么?難道怕大舅他們不認識到我家的路啊?
因為車票已經提前買好,無論如何我們都得走了。
于是瞅了個機會,我上前拉著我媽試探地說:“我們走了啊,媽。”
我媽一愣,道:“哦,走啊,咋還沒走呢?趕快走吧!”
瞬間心都涼了,我說:“不是送我們的嗎?你把我哥和弟弟都派出去了,讓誰送我們啊?”
老太太忙得很啊,一手?著蔬菜籃子,一手提著牛肉,急急忙忙往廚房走。
邊走邊說:“你們要走就趕緊走吧,你大舅來了我顧不上啊,那可是我的娘家人啊!”
瞧瞧,女人不管到了多大年齡,娘家永遠是第一位啊!
我大舅一年能去我家N次,但是對于我媽來說,那是她親大哥,永遠都得隆重接待的。
因為我們的車票是下午的車次,也不太著急,于是我和孩子爸只好又自己把包裹從車里拿了出來,自己打包好,然后打了一個出租車的電話。
在家等了差不多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司機才過來了。
我們走的時候已經快到中午十一點鐘,大舅家最快的一趟車已經進了我們院子,看著我媽換了新衣服,熱情地招呼她的侄子,侄女,侄孫子們喝茶吃糖果,極其殷勤親熱。
而我們一家三口提著簡單的行李,只和表哥表姐們打了個招呼就出門上車走了。
回去的時候拉了一車,走的時候就是一包簡單的行囊,父母親人都忙著在招待客人,他們甚至都不知道我們是什么走的。
走到自家院外,聽著小院里沸騰的寒暄客氣聲音,我登時落淚了。
此鄉已非吾鄉!嫁出去的女兒沒家了。
什么時候父母的一句話讓你寒了心?
說實話,當時真的是特別難受的,帶著才半歲的孩子,手提肩扛了那么多東西,暈車暈到吐。
也算是遠嫁了,對于一個暈車的人來說,下次回自己的娘家還不定是一年后還是半年后呢!
臨走的時候,并不想要父母的金錢和禮物,只想他們能理解自己的這片心意,哪怕你能抽出十分鐘時間,好好的和自己的孩子說聲“再見,注意安全”,給個輕輕的擁抱就行。
至少在有溫度的告別聲中,讓即將離家的游子有點點歸屬感吧!
不知道我媽是無意還是真的忙碌忘了,自始至終,那天她好像忘了自己的女兒,忘了我是個嚴重的暈車者了!
一路上一個電話也沒有,直到下車后,我們回了自己的小家,給媽媽去了平安電話,她才恍然地說:“哦,好的好的,你大舅他們還得住幾天呢,我先去忙了。”
縱然心有不甘,諸多的是難受和傷感,但是這么多年,這件事情我誰也沒有說過,寧愿相信老媽是因為見到娘家人太高興,忙得把女兒給忘了吧!
世界上又有哪位媽媽不疼自己孩子的呢?
回憶起來時挺心寒,但是,老媽終歸是老媽,和一位老太太計較往事有什么意思?說不定她根本就沒意識到這個問題,也或者早就忘光了吧!
人生在世須盡歡,少計較,多寬容,珍惜眼前人才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