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電影被這樣期待。被188個國家買下,創下韓片在海外的銷售記錄。戛納放映掌聲長達12分鐘。豆瓣上“想看”已經點了6萬。一看陣容,你就明白這些數據毫不夸張——
掮客
???
導演是枝裕和。主演
宋康昊、姜東元、裴斗娜、李智恩,其中宋康昊還拿下今年的戛納影帝。也因為這樣的期待值,昨天一開分,讓人懷疑豆瓣壞了——6.9。砸了?日本大導+韓國制作,有水土不服的可能。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是枝裕和自身。
他選擇講一個童話。不過,童話有點長了。
01必須要承認,是枝裕和平靜的影像中,依然蘊含著深厚的功力。一開場,不用臺詞,就牢牢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居然在“倒手嬰兒”。雨夜。一個穿雨衣的女人,來到一個類似ATM的機器前,把懷里的嬰兒放在地下。隨后離開。
接著。在暗中觀察已久的另一個女人,抱起嬰兒,打開“ATM”。把嬰兒“存”了進去。
再接著。箱子被打開,兩個男人把嬰兒取了出來,抱回了家。
這是在干什么?他們又是誰?第一個女人,孩子生母,也是一個妓女。第二個女人,警察,正在調查案件。然后出現的兩個男人,準備將孩子賣掉,也就是片名所說的“掮客”。能讓這些撲朔迷離的人物發生聯系的,是它——嬰兒轉運站。
一種設立在韓國教堂外的裝置。可以讓無力撫養的父母,把孩子合法遺棄在這里,然后由教堂交給福利院撫養。
△ 現實中的“Baby Box”
不用問。這種東西一出現,就引爆了爭議。有人說它給了被遺棄的嬰兒一條生路,不至于餓死或凍死,能夠更快地被照顧。也有人說,這是在鼓勵一些父母不負責任,生而不養。這個題材一看就很對是枝裕和胃口——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的邊緣,探究社會里隱藏的傷痛和情感。而《掮客》的故事也很像是《小偷家族》的調子。幾個原本毫無瓜葛的人。最后卻成為了嬰兒共同的“父母”。這是可以發生的嗎?那就要來看是枝裕和的魔法了。偷走孩子的兩個男人,相鉉(宋康昊 飾)和東秀(姜棟元 飾),以為孩子的生母再也不會找上門來了。但這一次,他們失算。女人素英(李智恩 飾)來要回孩子,聽到兄弟二人提出的價碼后……心動了。反正也養不好,不如給有能力的夫婦,自己還能撈筆差價。
于是。兩個男人,一個女人,帶上一個嬰兒。就這么走上了“販賣人口”之旅。他們先去拜訪了曾收養東秀的孤兒院——是的,他也被母親遺棄。一個小孩,海進,加入了他們。
他們一路上見不同的領養人,準備出手。其中,也有警察假扮的,要把他們抓個人贓并獲。但一次,一次……都撲了空。嬰兒始終沒賣出去。這可把警察給急壞了。
到底是嫌價格低了,還是母親舍不得賣,又或者他們發現了警察的陷阱?隨著劇情的推進。每個人都開始脫離自己原來的軌道,匯集到同一個中心。是的。
一群絕不可能在一起的人,組成了一個“家”。
這個走向并不難猜,從來都是是枝裕和的拿手好戲。但這一次。那味道,好像變了。
02
要問詬病最多的情節是什么。Sir想,大概看過的人,大多都會對結局產生疑惑。
(以下劇透預警,沒看過原片的毒飯謹慎下滑)
素英自首。原來警察調查的不只是販賣兒童案,還有殺人案——素英失手殺了人。那人,正是孩子的生父。
另一邊,相鉉負責擺脫死者家屬派出的流氓,保住素英和孩子。由于不在交易現場,他得以逃罪。但根據最后相鉉看新聞的鏡頭可知,那個流氓被他殺死,陳尸在地下商場。
孩子呢,則被警察帶大了。不止。就連之前來選購過的買家,也成了孩子的干爹干媽,時不時還回來看他。
孩子的媽媽,此時已經出獄,在加油站工作。那輛綠色的面包車開來接她下班。最后一個鏡頭,停留在那張“全家福”。不用解釋來接她的人是誰了吧。
這個故事大概告訴我們,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溫暖的人間。這還是是枝裕和嗎?有人說。為什么導演不能溫暖,不能講一個童話。再不可思議的事情,電影都能夠“無巧不成書”,但問題是,需要強大的線索和邏輯,將結果精密縫合起來。
而《掮客》的溫暖來得太快,就像龍卷風。
也因為是枝裕和引而不發的風格,使得很多需要爆發力,需要展開的劇情,都被柔化處理了。
還有一些地方。往好了說是暗藏伏筆。但放到電影里,也會讓人覺得模糊不清,淺嘗輒止。東秀撫摸的照片,櫻花樹下的孩子。那是誰?他后來又如何?
為什么相鉉殺死那個流氓?明明之前他還不忍心,擔心他出事。
結局太光明,都有點像國產劇的強行大團圓。是枝裕和為什么收起了他的殘忍?
03
是枝裕和電影的魔力。就是在平平無奇之下,隱藏著極為復雜、數不清面向的微妙性。
善良還是惡意,溫柔還是殘忍,羈絆還是逃離。都可以混為一體。
從1995年的劇情片處女作《幻之光》,一個單身母親帶著兒子改嫁,試圖融入那個重組家庭。
到2004年《無人知曉》,四個同母異父平均年齡不到10歲的幼童,在被不靠譜的母親拋棄后在喧鬧的東京街頭自生自滅,無人知曉。
從2013年的《如父如子》,因為兩個出生即被調包的孩子,兩個差異巨大、原本毫無關系的家庭在幾年后逐漸變得難解難分;
再到2015年《海街日記》,父親死后,四個親姐妹的生活被父親跟情人所生的女兒“闖入”,她們之間彼此試探又互相接納。
我們能清晰地看出,家庭關系是是枝裕和電影的母題。是枝裕和的電影大部分都聚焦于一個家庭,以及其中的家庭關系——父母與孩子之間,或者夫妻之間。而且一步步從傳統家庭關系,向更加極端的個例靠近。他所逼問的是——
一組家庭關系的核心凝聚力,是血緣嗎?如果沒有血緣的聯結,有沒有可能建立一個真誠、牢靠、互愛的家庭?
《如父如子》一片中,醫院護士心懷惡意地調換了兩個同一天出生的男嬰。此后六年,兩個家庭如常生活,直到醫院一通電話打來,告知:兩家抱錯了。你的孩子,其實并不是你的“孩子”。一紙輕飄飄的通知,猶如一道晴空霹靂,在兩對父母腦海中轟鳴不止,其余響亦伴隨終身。他們開始變得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自己養育了6年的孩子。
如何定義孩子?是基因來決定,還是陪伴與感情?如果說《如父如子》的家庭關系還真假參半的話,是枝裕和接著思考:把真的那部分全部拆掉會如何?這就有了讓是枝裕和登頂戛納的《小偷家族》。
這家人之間,彼此都沒有親緣關系。信代(安藤櫻 飾)和阿治(中川雅也 飾)這對夫妻,和老太太初枝(樹木希林 飾)表現得像母子、婆媳,但實際上只是為了蹭她的房子住才湊到了一起。“父母”表面看是領養/代養了孩子,卻沒有任何合規的手續,乃至還有難以洗清的誘拐未成年人的嫌疑。這群潛行在底層社會的
“蛆蟲”
,各有各的卑劣或不堪。信代是個“殺人犯”,曾在防衛中殺死了家暴她的真正的丈夫。阿治是個工地的臨時工,最擅長的技能是到商超里小偷小摸。亞紀被父母冷落后離家出走,進了風俗業。
他們都不算什么慣常意義上的好人,但他們依舊選擇了抱在一起互相取暖。
你會發現。你對于那個“家”的概念,從無比熟悉,到漸漸無法定義。你也無法定義他們的目的,互相之間的感情。但那些超出我們理解的東西,就是可以真實地存在——
殘忍到不講道理。又有些深情到難以置信。
《掮客》里,雖然每個人物的背景和身份,也許是沾滿灰暗的。他們也在搖擺。但僅僅是在忍和不忍之間。人物的本色不再是復雜的光譜,只有明亮和更明亮。最后,他們的善念全都沒忍住,共同奔赴了結局的大光明。缺少了什么呢?那就是溫柔的撫慰中,那一根冷不丁的刺。《如父如子》。在得知哪方面都不如自己優秀的慶多不是自己的孩子那一剎那,他說了一句:果然,果然是這樣。
他厭惡自己的父親,卻最終成為了跟父親一樣的父親。嚴格,嚴肅,忽略孩子的感受,不愿意花時間在他身上。
我們就這樣不知不覺地走向自己的對立面。這也是為什么是枝裕和的電影總能讓人后知后覺地汗毛倒豎。因為你找不到這些困境的出口。而正是在這種混沌或渾濁,兩難與曖昧之中,我們在誤打誤撞間逐漸接近了是枝裕和精心編織的故事迷霧的中央:生活,沒那么簡單。人生,沒有所謂的答案。我們能夠接受長久的渾濁。也愿意相信一期一會迸發出的,閃光的童話。但一個童話,太長太久了,我們就無法再抵抗現實的挑撥。對童話持久的熱情和專注力,是屬于孩童的。成年人失去了那種能力,那種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