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春天》上映5天了,票房兩千多萬。以商業(yè)維度的表現來衡量這部影片成功與否,顯然是不合理的,也并非這部影片的創(chuàng)作初衷。“一定要用電影的手段去記錄當下時代的重大事件。”2020年初武漢爆發(fā)疫情之后,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分黨組書記張宏提出用電影記錄正在發(fā)生的故事的想法。看過片子的觀眾會發(fā)現,《你是我的春天》的五個故事正是從新冠肺炎在武漢大規(guī)模蔓延開始講起,有個體、家庭的破碎,也有社區(qū)和武漢這座城市的困境,再到醫(yī)院ICU的悲壯,最后以武漢之外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收尾。
“我們并不是為了評判、歌頌,只是想真實地記錄。”《你是我的春天》制片人、中國影協(xié)王丹對毒眸表示,影片想講的是在疫情中普通人的勇敢與堅韌,以及大家是怎么互相扶持著共渡難關的。創(chuàng)作者也是以這樣的初衷參與進來的。《你是我的春天》由張弛、周楠、田羽生、董越、饒曉志共同執(zhí)導,取材于疫情中發(fā)生過的真人真事,從搜集資料、采風到劇本創(chuàng)作、拍攝,整個過程中,他們并沒有把影片當做一部抗疫電影來拍:“這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故事是真實的,創(chuàng)作和表達也是真誠的。”得益于這種真誠,我們正在經歷的時代,被《你是我的春天》真實地記錄了下來。毒眸在對話了董越、田羽生和饒曉志三位導演和制片人王丹之后,整理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故事,以下是他們的自述。董越:現實的豐富性和震撼性會給我們非常多的營養(yǎng)2020年的4月份,武漢剛解封沒多久,我就接到了來自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的邀請。題材定下來之后,影協(xié)也給我們準備大量的新聞素材,但對我來說,這些新聞不足以滿足我對“武漢究竟發(fā)生了什么”的期待,所以我決定自己去尋找真實的素材。最早我就知道自己想拍最嚴峻、嚴酷的抗疫時期里發(fā)生在醫(yī)院的故事,鎖定目標后去武漢當地做了大量的采訪工作。這個過程花費的時間很多,在做這個片子的前期工作時,我覺得自己不太像一個導演,更像一個社會調查記者,不斷地跟不同的人接觸,采訪了很多醫(yī)護人員。前期并不是很順利,很多醫(yī)護人員有一些顧慮,作為真正經歷過那場危機和困境的人,他們在當時承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甚至是絕望。他們的內心、精神可能都遭遇了一些創(chuàng)傷,是不愿意回憶細節(jié)的。我就一直在不斷地試圖和他們溝通,去挖掘更多的東西,直到后來我碰到了故事的原型之一,那對晚上睡在車里的醫(yī)護夫妻,再結合其他人的經歷,才有了影片中醫(yī)院ICU主任龔臣醫(yī)生和妻子、同事們的那段故事。
一開始我覺得這個項目做起來難度很大,沒什么信心,甚至拖了很久都沒有交出劇本。“你總得讓我知道你要拍什么吧?能不能講一下你的大致思路和想要拍出來的效果。”張宏書記問完這個問題后,我用了幾分鐘的時間口述了一下,臨走之前他跟我說了一句話:“我相信你能拍好這部電影。”是他的這句話讓我堅定了信心。我在很多時候是一個不太自信的人,尤其在拍電影方面,因為他對我的肯定,我能夠從他的眼神里看出來信任,所以當時我就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這個事情,一定能夠拍出一個拿得出來的作品。后來我給自己設立了一個標準,無論要具體拍哪一個人物、拍一個什么樣的故事,拍完做完之后我?guī)氐轿錆h放映,如果武漢的觀眾和醫(yī)護人員是認可的,我就及格了。因為前期工作做得非常扎實,在劇本創(chuàng)作過程階段就比較順利,我和《長江日報》的資深記者朱波老師一起把劇本寫完,在自己動筆寫最后幾稿劇本的時候,已經沒有任何陌生感了——我對他們(劇本人物)的個性、說話的風格、習慣和心理活動,都已經非常了解。在創(chuàng)作的很多時候,我并沒有特意考慮過和觀眾的溝通,我覺得每一個創(chuàng)作者都是觀眾,我們都有作為普通觀眾的一面,所以我覺得(創(chuàng)作時)首先應該想盡一切辦法征服自己,讓自己很認同這件事情、認同自己的表達、認同自己的作品和真實之間的聯系——在和觀眾交流之前,首先要建立起對自己的真誠,這一點非常重要。在表達層面,我想呈現的是,當我們的人生面臨絕望的時候,到底該如何做選擇?有了這個想法之后,所有敘事上的設計都是圍繞它來進行的;拍攝過程中,因為提供了一個高度還原的寫實的風格,我所有的工作也是圍繞著它來進行的。在我看來無論是敘事技術還是拍攝技術,都不是特別逾越不了的事情。拍攝龔臣搶救他的同事紀永亮醫(yī)生那場戲,我們只拍了一條,其他的鏡頭都沒有一條過,只有那場戲是一條過的。除了主演黃超之外,其他人全都是真正經歷過生離死別的醫(yī)護人員,他們都經歷過同事在自己眼前倒下、去世,所以拍那場戲的時候,所有人都在那個情緒里面不能自拔。那場戲最后呈現出來的效果無比震撼,因為他們已經不是在演戲了,過去的創(chuàng)傷經歷全都被喚醒了。有一個女護士,在紀永亮剛剛停止心跳的時候,她已經是在抽泣的聲音了,真的不是在表演了。我當時是淚流滿面的,幾個主創(chuàng)人員也是如此,他們都非常難過,所有現場的人員都被拉回了曾經真正的搶救現場。我覺得這個是沒有辦法復制的,甚至我覺得都不像是在拍電影,就是一種對現實的還原。現在回過頭來看,這段創(chuàng)作拍攝經歷給我的感受非常多。最早的時候我不太敢參與這個項目,但是真正拍完之后我的收獲特別大。在此之前我只有過為數不多的兩部長片(《暴雪將至》和《戴假發(fā)的人》)經驗,長片的創(chuàng)作、制作思路和《你是我的春天》里這個短片不同,我做這個短片完全是進入到了現實當中去揣摩、呈現、還原。做長片還有很多臆想的、表現主義的東西在里面,但這個短片我希望它是高度寫實的呈現,原本我們對于現實很多的東西并不是特別的了解,但做這個片子我才發(fā)現,現實的豐富性、震撼性會給我們提供非常的營養(yǎng)。任何題材、任何大事件都有存在的意義,創(chuàng)作者到底有多大的能力、勇氣和激情來面對真正發(fā)生的事情是很大的考驗——我們能不能去鉆在現實的肌理里面,不帶有任何的預設的想法,先去觀察,然后再從中尋找到現實對我們最有啟發(fā)的部分,我覺得這個是對創(chuàng)作者來說非常重要的事情,也可以說是現實主義題材創(chuàng)作者的使命。田羽生:電影很大的功能是記錄時代“做一個記錄抗疫故事的電影。”聽到這個題材我就立刻答應了。那個時候(2020年)疫情還是很嚴重,但也產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我們想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電影有一個很大的功能就是記錄時代,所以能在記錄時代的影像里面貢獻一點力量,對我來說是義無反顧的。我拍的是王景春老師和趙今麥主演的發(fā)生在社區(qū)的故事,我很喜歡社區(qū)這個角度,它很貼近老百姓的生活。十幾個一線的社區(qū)工作人員要照顧一個上萬人的大社區(qū),非常辛苦,生病的人在醫(yī)院被醫(yī)護人員照顧,隔離在家的人被社區(qū)照顧著,他們的工作量很多,有的直接病倒在了崗位上,自己也時刻處在危險當中。
雖然最終上映的版本在剪輯上有所調整,但原本拍攝的時候是把社區(qū)的故事展現得比較完整的,有很多鄰里之間的關系、書記和網格員們的辛苦,還有王景春老師飾演的社區(qū)書記是怎么一步一步病倒的、工作人員小雪為什么崩潰,這背后都是有故事的,最后故事沒有被完整地呈現給觀眾,還是有點遺憾的。拍攝這些故事的過程并不難,難度是在前期創(chuàng)作時,我們對武漢封城這件事情沒有太深刻的理解,也是在抵達武漢后進行了一些深度的走訪、采訪,才深刻地理解到社區(qū)的難處。工作人員跟我們講了很多有趣的、溫暖的故事,所以影片里面的故事都是取材于現實的。當最難的部分被解決后,拍攝就相對順利了。我還記得影片里社區(qū)書記和工作人員要被拉去隔離那場戲,拍攝時居民樓里所有燈都關閉,手機的燈光變成了一片“星星”,社區(qū)書記眼含熱淚,向著這些“星星”鞠躬,那一刻在場的所有工作人員都哭了。小麥的媽媽是在一線工作的醫(yī)生,母女倆人很久沒見面,小麥在家里的窗邊站著,通過步伐、姿態(tài)認出了被防護服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媽媽,她喊了一嗓子“媽”,媽媽回頭看了一眼女兒,就這一剎那的交流和情感爆發(fā),讓人非常動容。
所以這次創(chuàng)作對于我來說也有非常大的觸動,編劇和導演等創(chuàng)作者,因為職業(yè)屬性的原因,身邊的人和生活都是和電影相關的,比較單一,但電影人是要拍很多種人生、拍很多不同的體驗,如果不是這次拍社區(qū),我并不會知道社區(qū)的故事和工作人員有多辛苦。文本創(chuàng)作時,還是要對生活有足夠的了解,最好是跟他們生活一段時間,如果說能夠再給我一點時間,跟他們一起做一些社區(qū)的工作,拍出來的東西會更加真實。影片上映后,我也看到一些不同的觀眾評論。每個人對于疫情的記憶是不一樣的,與抗疫有關的影片提供了讓大家回憶這段人生經歷的基礎。電影有很大的功能就是記錄時代,記錄這個時代的人的內心、情感。當我們滿頭白發(fā)、經歷了蹉跎歲月后,再回過頭來看這些影像,不管當時覺得它好還是壞,但其實它會喚醒我們埋藏在心底的很多情感,所以重要的并不是當下票房多少、觀眾說它是好片還是爛片——記錄真實的東西是要經歷歲月的洗禮的,在很多年之后,通過影像,我們仍能記得很久之前發(fā)生的故事和細節(jié),這是我認為它存在的意義。饒曉志:我們不應該回避疫情2020年初,在封閉了很久之后,我去了樂山,還開玩笑說樂山適合拍電影,巧合的是,剛進酒店沒多久就接到了影協(xié)的邀請。當時我和兩位編劇聊,覺得樂山大佛可能會給我們一些啟示。真正決定做這個電影時,我很想用兒童的視角。疫情中孩子們的世界是怎樣的、他們怎么看待疫情,這一點很少被關注和展示。所以我拍的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樂山一個家庭里,媽媽作為醫(yī)護人員去支援武漢,爸爸和小孩留在家里,回歸到最本質的這種家庭的情感中了。父母與子之間的血濃于水,夫妻之間的互相關心,我們確實是家庭觀念很重的民族,所以這種情感和普通觀眾是很貼近的。我拍攝的這個故事是相對輕松、有趣的,它不發(fā)生在暴風眼的中心武漢,而是通過周邊的視角去呈現疫情的影響下,很多人依然是用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的,在困難面前,樂觀的力量也很強大,可以消解掉一些苦悶。我印象很深的是片子里的小孩喊大佛的那場戲,因為我們創(chuàng)作的開始興奮的點就是可以沖到樂山大佛的對面去拍攝這個場景,所以也是滿足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欲望的;還有影片中的爸爸(黃曉明飾)被兒子潑方便面水這場戲,也很好玩,每天和孩子在一塊“戰(zhàn)斗”,氛圍也很好。
我其實并不覺得這是一部抗疫電影,這三年來疫情已經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們不需要回避這件事情,疫情也并沒有過去,是我們共同的生活經歷。所以不需要把它當做一部抗疫電影來拍攝,而是我們共同情感的表達。王丹:記錄是我們的初衷最開始疫情爆發(fā)的時候,我們想拍一部電影,及時地記錄正在發(fā)生的故事。大家一拍即合后,很快就明確了影片首先要從真實故事里進行創(chuàng)作,要講“無名”的小人物的故事,也想請青年導演來拍攝,用他們的視角來記錄還原這個時代。其次,這部影片要有一定的公益性質,演員參演、各地國有電影企業(yè)的參與,也都是在影協(xié)的號召和組織下來做這件事的——基本上所有人都第一時間答應參與進來,大家可能都關注到了正在發(fā)生的事、也想用電影的方式來記錄。最初我們找了很多編劇,搜了大量的新聞素材,素材分類后大概形成了九個領域的選題,把這些選題提供給五位導演,同時讓五位導演來報他們自己的選題,進行了幾輪的雙向選擇。黃渤主席在這個階段介入進來,作為監(jiān)制和張宏書記一起統(tǒng)籌安排選題的分配,最后形成了影片目前的格局。
五個導演分別創(chuàng)作拍攝了青年人的愛情、社區(qū)、暴雨風中心ICU和農民工賣口罩的故事,以及脫離武漢視角、用全國視角來看武漢暴雨風疫情中心的樂山故事。因為要求所有故事集中發(fā)生在疫情剛爆發(fā)的那15天時間當中,所以最后這個電影形成了多時空平行的故事。影片在2021年3月1號五個劇組同時開機,大概一個多月就拍完了,都比較順利。2021年6、7月份我們找到了許宏宇,請他把這個時空故事進行串剪,最后形成的是青春奏鳴曲的感覺,不同的樂器、不同的聲音同時發(fā)出,盡可能貼近當時我們的感受,同時不加評判,也不加弘揚。所以整個影片在剪輯上盡量去掉了各種各樣的手段,最開始還有大的音效,有字幕和紀錄片片段,最后都刪掉了,包括音樂也做了大量刪減,為的是盡可能地還原現實,用真實的情感去和觀眾交流。原本我們是做成五個單元的短片組合起來的形式,但考慮到每一個短片的力量還不足夠去支撐整個記錄時代的效果。在穿插剪輯后,我們突然發(fā)現它呈現了一個加持的狀態(tài):影片最開始從一個人進了醫(yī)院,到更多的人逐漸匯聚到武漢,社區(qū)是如何應對的,有疫情從無到有的變化過程;然后劇情的“暗夜時刻”放在醫(yī)院的ICU,表現的是醫(yī)生是如何像打仗一樣繼續(xù)前進的;最后又有家庭的溫馨來延展,其實是開放式的結局——這樣的串聯能呈現疫情不同階段的展開,觀眾的情緒上會有更深的感受。
在影片前期策劃時,五位導演有很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沒有被干涉,但影片的主題十分明確的:呈現疫情爆發(fā)初期我們的應對,以及,我們依靠什么來走過那段最艱難的時刻的。最后影片傳遞出來的情感和力量,是創(chuàng)作者們自己的,不是我們要求的,我們沒有要求歌頌和煽情,但是在前期調研、創(chuàng)作和拍攝階段,每個創(chuàng)作者都感動了,因為這些是所有人都會感同身受的情感。直到影片上映,疫情并沒有完全過去,《你是我的春天》存在的意義一定是記錄,我們是以記錄為初衷的,而且觀眾的反饋也是感受到了不加渲染的真實和直面的力量。這部影片和我們面臨的當下的現實交織在一起的時候,可能每一個人都需要重新思考疫情給人生、時代帶來的變化,以及如何去積極應對這些變化。電影人用電影的方式來表達,表達本身就是記錄。《你是我的春天》是對當下的時代和情感非常鮮活的記錄,它不是命題,而是每個人真實情感的真誠表達,這種真實的力量是可以傳得很遠很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