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電影《拔哥的故事》當中,第一次出現了鄧小平在銀幕當中的形象,
雖然在這部電影當中屬于“鄧小平”的戲份并不多,
但是扮演者曹燦,也傾盡全力將一個栩栩如生的鄧小平展現給了觀眾。
在這之后,曹燦基本上就承擔了那個年代的“鄧小平”,
《你好,太平洋!》、《千里躍進大別山》、《東方巨人》、《左權》等等,
不論是在話劇還是電影或者電視劇,曹燦所扮演的鄧小平一角都被觀眾們評為“神形兼備”。
1978年,自曹燦第一次飾演鄧小平的形象以來,在這44年的時間里,我國的影視界也涌現出不少風格迥異的鄧小平飾演者,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數馬少驊、盧奇了。
其實除他們幾人之外,扮演過鄧小平的男演員還有很多,今天小編就將他們一一列出來,看看他們之間又有哪些不同點。
一、曹燦
1997年,鄧小平在北京病逝,
在他生前,藝術家曹燦有幸與鄧小平見過一面。
雖然當時兩人并沒有過多的交流,僅僅打過一個照面,
但是就是因為這一面,讓曹燦與鄧小平結下了不解之緣。
1978年,曹燦成為了第一位熒幕上的鄧小平,
一次是在電影《拔哥的故事》當中,一次是在話劇《小平,您好》當中,
在拍攝電影期間,曹燦因為外貌體型在眾多演員當中神似鄧小平,
便被導演成蔭拉去客串,
這部電影當中主要講述的是韋拔群一系列愛國舉動的故事,
在該影片當中,鄧小平并沒有很多鏡頭,大多數都是為了襯托韋拔群,
所以曹燦在電影中基本上也是一閃而過。
不過盡管如此,曹燦并沒有因為戲份少就對此馬虎,
本著對職業的素養以及對鄧小平的尊重,他查閱了不少關于鄧公生前的資料,
鄧小平的習慣性動作、說話語氣,曹燦都曾一一鉆研過。
在曹燦翻閱資料的同時,他還結合著之前與鄧小平見面的場景,
仔細在腦海中回想著鄧小平本人的形態,
最終在電影中以最好的狀態呈獻給觀眾。
或許正是因為那次見面,讓曹燦對于鄧小平的演繹格外生動,
畢竟是唯一一位見過鄧小平本人的鄧小平扮演者,
“神形兼備”這個詞用到曹燦身上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曹燦除了為大家留下了多部優秀的影視作品外,還為大家留下過多部錄音帶,
央視廣播電視臺中《小喇叭》節目就是曹燦主持的,
他總會聲情并茂地讀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給孩子們聽,
并且還被孩子們親切地稱呼為“曹燦叔叔”。
不過天有不測風云,人終有生老病死,
在2020年,曹燦因病離世,永遠地離開了大家。
雖然曹燦已經永遠地離我們而去,但是他所留下的作品絕不會被大家遺忘,
他想要傳頌下來的精神,也是會一直在我們身邊弘揚。
二、盧奇
由于多次在熒幕當中飾演鄧小平,盧奇便得來了“神州第一鄧公”這一稱號,
實際上,盧奇剛開始并不是飾演鄧小平的第一人選,起初他飾演的是孫中山。
1986年,演員盧奇受邀參演了《孫中山與宋慶齡》這部電影,
歷史上,孫中山個子小,眉毛濃,剛好盧奇身上符合這兩點特征。
形象上稍作捯飭,加上豐厚的演技功底,
盧奇憑借著電影中孫中山一角,開始在影視界逐漸被大家認知。
兩年之后,為了紀念鄧小平,廣西電影制片廠決定開拍電影《百色起義》,將其的光榮事跡以電影的方式傳播給觀眾,
出發點很好,但是在選角上導演可犯了難。
當時,我國的電影業還沒有如今發展的這樣繁榮,化妝技術也沒有如今這樣先進,
所以在招演員的時候,不僅要考慮演技功底深厚的演員,更重要的是要找一個外貌與鄧小平相似的。
為了擴大選角的范圍,導演集思廣益后決定面向全國招聘演員,
盧奇在了解到此事后,果斷地報了名。
剛一到達面試現場,就有不少工作人員認出了盧奇,
“這不是扮演過孫中山的那位演員嗎?”
“這招的是鄧小平不是孫中山!”
盧奇也聽到了大家的竊竊私語,但是他并沒有在意,他只想試一試。
鄧小平是四川人,剛好盧奇也是,光是這一點盧奇就占著不少優勢,
但是外貌上,讓導演一直猶疑不決,
盧奇有演技,身高也過關,方言也匹配,就是五官跟鄧小平絲毫不沾邊。
思考了片刻后,導演并不想錯過這樣一位優秀的演員 ,
于是就讓盧奇跟著化妝師前去試妝了。
盧奇心里是十分想要飾演鄧小平這個角色的,畢竟這樣一部劇作一定會推動他事業的發展,所以他一定要爭取到這個角色。
“眉毛太濃、眼睛太雙,你就這兩點與鄧小平太不匹配。”
“那您說怎么改才像?”盧奇虛心問道化妝師。
“拔眉毛、把眼皮弄展……”
“好,就按您說的做!”
就這樣,盧奇為了在外型上盡可能地貼合角色本身,
忍著劇痛把自己的濃眉毛一根一根拔了下來,最終獲得了《百色起義》當中的鄧小平一角。
被導演確定下角色之后,盧奇并沒有放松下來,
因為接下來他要面臨更艱難的任務,
拍電影就是要給人民群眾看的,而鄧小平這個人,
幾乎人人都知道,人人都敬佩他,
所以必須要演好,不然大家是不會買賬的。
拍戲之前,盧奇專門抽出大部分時間,去拜訪與鄧小平相處過的親朋好友,
他是怎么喝水的、講話的語速、日常的習慣性動作,
盧奇一邊問一邊拿出一個筆記本一條一條地記下來,好回家后比著上面的筆記對著鏡子練習。
其實在飾演鄧小平期間,最令盧奇難忘的并不是“拔眉毛”、化妝的經歷,而是抽煙。
根據鄧小平身邊的朋友口述,盧奇得知他是一個“老煙槍”,基本上煙不離手,這可把盧奇愁壞了。
平日里的盧奇從未有過吸煙的習慣,別說會不會吸煙了,就連聞著一點點煙味兒,他都會控制不住的咳嗽幾聲,
但是為了作品,盧奇忍住了。
盧奇拋開自己的健康,專門找那些“煙民”請教如何吸煙,并且向他們學習吐煙圈,
他忍著咳嗽,從一個“小白”逐漸練習成為了吸煙“老手”。
由此來看,盧奇為了演好鄧小平可是下了不小功夫,
努力終究會有回報的,更別說像盧奇這樣把健康置之度外、不顧個人身體的人。
最終《百色起義》按時上映,盧奇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更是為自己的事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盧奇便開啟了飾演鄧小平的道路。
2003年,盧奇靠著電影《鄧小平》走上了自己的事業巔峰,
劇中,盧奇一邊吐著眼圈,一邊翹著二郎腿說話,
看著那悠然自得的神態,恍惚間就像鄧公本人在那里一般。
縱觀盧奇一生的演繹經歷,為了生動形象地詮釋鄧小平,
他不惜忘掉自我、拋棄自己的身體健康,這樣的敬業精神著實令人感動,
每當盧奇聽到這樣的夸贊時,他總會回答道:“只要能把一代偉人的動人形象呈獻給大家,我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罪都是值得的!”
三、馬少驊
2014年,是鄧小平110歲誕辰,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年份,
導演吳子牛在中央的支持下籌劃了一部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
為電視劇如期上映,趕上鄧小平的110歲誕辰,吳子牛提前一年開始籌備該電視劇。
在多次觀摩劇本后,吳子牛便把目光鎖定在了馬少驊身上,
想讓馬少驊出演劇中的鄧小平。
剛接收到此消息的馬少驊有些受寵若驚,但是在思考了片刻之后,
馬少驊向吳子牛婉拒了此次邀約。
要知道對于這樣的大制作,能夠被邀請出演其中的主角,是多少演員求之不得的,那么馬少驊為何要拒絕呢?
其實早在十年前,馬少驊出演過類似于鄧小平這類歷史偉人的角色,
他出演過兩次“國父”孫中山,
不過他都是在開拍幾年前就早早收到的劇本,
這樣的話馬少驊就能夠有更充分的時間去熟悉劇本、熟練臺詞以及角色本身的特征。
其實面對吳子牛拋來的橄欖枝,馬少驊是很心動的,
但是一聽說距離開拍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才變的猶豫不決的。
其實當下的演藝圈里,像馬少驊這樣的演員已經不多了,
他們大多數人演戲都是為了出名,有時候會為了多增加一點曝光度已連接下好幾部劇本,
這樣一來,他們將目光全部放在數量上,從而便忘記了作品的質量。
多年來,馬少驊一直處于“劇紅人不紅”的狀態,
他也想要名氣,但是于此同時馬少驊在這兩者之間堅定的選擇了作品質量,
所以馬少驊之所以猶豫拒絕吳子牛,是因為他害怕自己演不好鄧小平這個角色,從而侮辱了偉人的光輝形象。
導演吳子牛在聽完馬少驊拒絕的原因之后,不但沒有放棄他,
反而對他贊不絕口,更加堅定的選擇了馬少驊。
看著吳子牛如此器重自己,馬少驊最終還是答應了出演《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開始了自己演藝生涯當中最艱巨的一段歷程。
這部電視劇中,馬少驊出演鄧小平是主角,所以劇本意料之中會多一些,
劇本經過多次改整之后最終落到馬少驊的手中,將近六十萬字。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熟悉六十萬字的臺詞,還要刻畫鄧小平的人物形象,
這對于一項對演戲嚴格要求的馬少驊來說,是一個無比艱巨的任務,
他不但不能辜負自己,更不能辜負熒幕前的觀眾。
在準備期間,馬少驊基本上一天只休息四個小時,
凌晨時的記憶里最好,他便安排自己背臺詞,
其余的時間里,馬少驊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搜集鄧小平的資料當中。
那段時間里,別說外界聯系不到馬少驊,就連他的親人基本上也沒怎么見過他本人。
歷時二十多天,馬少驊將自己的“國父”孫中山形象成功轉化為了鄧小平,
在化妝師的簡單“易容”之后,
馬少驊便把自己想象成鄧小平本人,坐在片場拍戲。
相比于其他的鄧小平飾演者,馬少驊更注重于情感的代入,
他認為自己所飾演的鄧小平不僅僅是一位帶領全國人民的領導人,還是一位父親,
所以在詮釋鄧小平的時候,馬少驊不僅融入了為人民服務的大將風范,更是將父愛也一并揉進去,
讓觀眾們看到了一個親民、“接地氣”的鄧小平。
在拍攝期間,馬少驊經常會因為感覺情緒不到位,反復拍攝同一場戲,
只要看到自己進入狀態之后他才會滿意的點點頭。
在馬少驊的“精雕細琢”之下,《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中涌現出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令人難以超越的鄧小平形象,
不過面對著大家的夸贊,馬少驊并沒有驕傲,他還始終覺得自己還有待改善,還抱怨著準備的時間不夠充分呢。
像馬少驊這樣執著于作品質量的演員才是真正的演員,
在影視界中“馬少驊們”的傾力出演下,熒幕前的觀眾們才獲得了最佳的觀影體驗感,向他們致敬!
四、董子健
相信很多人對于董子健本人的印象,還停留在電影《青春派》當中的“一然”一角,
回看董子健的演繹經歷,他絕大部分都出演的是比較青春洋溢的角色,
就連在電影《建軍大業》當中,他出演的“鄧小平”一角也是青年時期的,
因為董子健的身上從始至終都散發著一種少年感。
2017年,年僅23的董子健出演了《建軍大業》當中23歲的鄧小平,
這并不是編劇故意挑選的年齡,而是恰好兩人剛好符合,
就連董子健本人都覺得這實在是緣分。
鄧小平一角對于董子健本人來說確實是一種突破,
他從未演過歷史偉人這一類的角色,所以在這方面他沒有任何經驗可言,
但是為了更加貼合鄧小平,董子健也沒少下功夫。
董子健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所以他說話一貫都是一股“北京腔”,
不過他知道鄧小平是標準的四川口音,于是開始苦練四川話,
要知道作為一個演員,董子健可以不必如此大費周折的學習四川話,完全可以使用后期配音的,但是他拒絕了。
在拍戲期間,董子健收起往日里在熒幕上的“嘻嘻哈哈”,而是改變以往的風格轉換成為沉穩自然的畫風,
四川話說的相當到位,對鄧小平這個角色的演繹投入且清晰。
剛開始,《建軍大業》在公布演員陣容的時候,很多人并不看好董子健飾演鄧小平一角,
但是在看完董子健的常常發揮之后,大家立馬收起了之前對董子健的質疑,紛紛對他的演技點贊。
五、潘玉民
潘玉民是所有鄧小平的飾演者當中年齡比較年長的一位,
他一直被大家譽為“晚年鄧小平扮演者第一名”。
潘玉民出生在戰火紛飛的那個年代,相比于其他人從書本上了解到的歷史事件,他基本上都曾親身經歷過,
因此,對于那些事件潘玉民根本不需要“演出來”,他只需要回憶就好。
潘玉民從小就對藝術十分向往,因此在后來他報考了上海戲劇學院,他想要成為一名演員,圓了他而是的夢想。
1961年,潘玉民從電影學院畢業,在這之后他開始出演話劇,
一次偶然的機會,潘玉民出演了話劇《歸來兮》,并出演了其中的鄧小平一角。
因為有著豐富的經歷,再加上潘玉民本人的外貌與體型與鄧小平十分相像,
此話劇一出,潘玉民便開始頻繁接到鄧小平的劇本,
比如《周恩來在杭州》、《紅案》、《彭真》等,都有他演繹鄧小平的身影。
在反復雕琢鄧小平這個角色之后,潘玉民便開始產生了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他想要將鄧小平這個角色詮釋到極致。
潘玉民是上海人,口音當中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滬味兒”,
為了將口音轉變為純正的四川口音,
潘玉民便開始頻繁的到殺你的川菜館里吃飯,
并因此還收獲了一段姻緣,娶了一個四川媳婦,這下兩全其美了。
在這期間,每當潘玉民出門的時候,手里總會不由自主的拿上一本鄧小平的相關書籍,
他仔細閱讀書中的的故事,時間一長即使不拍戲的時候他也會習慣性的讀上幾張,
像這樣忘乎所以的演員,演繹不好角色才怪。
在參演電影《鄧小平》期間,年邁的潘玉民眼神中無時無刻透露出其他演員演繹不出來的“滄桑感”,
這與演技無關,跟人生經歷有關,
或許這才是潘玉民被評為“晚年鄧小平扮演者第一名”的根本原因吧。
結語:
雖然在這些演員當中有人演技精湛,有人演技青澀,
但是他們都在飾演鄧小平期間下足了功夫,帶給屏幕前的觀眾們最好的體驗感。
更重要的是,他們將鄧小平的光榮事跡以他們自己的方式,盡可能的演繹出來,
讓更多的后輩們了解到,我國歷史上那些偉人為祖國的付出,將無數正能量傳遞給大家,
我想這才是他們共同的目的。
標注:原創不易,抄襲、洗稿必將深究。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果侵權請48小時與我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