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個電影之前,希望能有一個和自己同頻的人,喜歡一樣的樂隊,有一樣的審美,有相似的價值觀……覺得那會是件幸運又幸福的事。看完以后覺得似乎并不是這樣……事情從不是那么多的恰好,更多的是變數…慢慢的也開始理解了。因興趣相投而結識,因生活理念不同而分離,或許大多數人就是這樣吧,以為可以一直相伴但最后還是散場。
我覺得并不是父親沒有錢還要求孩子賺錢,而是要求孩子回家鄉繼承家業。但是孩子拒絕了。實際上日本是很注重家族產業傳承的,父親認為兒子有義務傳承自家的煙花,如果兒子拒絕就可以斷他的供。大概是這么一回事。另外日本社會普遍來看,女孩似乎沒有很不開放的情況。另外我認為合拍是感情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只是不僅限于興趣愛好同步而已,還需要生活思維和價值觀等的同步。
并不同意這種說法,日本的職業文化和社會階層,城鄉差距和國內都不同,一個地方各家各戶自古以來靠某一產業為生,并且代代子承父業,這在日本是很正常的職業文化傳統。所以對于男主的階級定位并不準確,原生家庭給男主的可能是“工作是責任”這種思想,他的家庭幾代人從事煙花產業,族人對于一輩子與煙花為伍而自豪,他的父親會嘲諷“東京的煙花比老家小的多”.他們熱愛自己的職業并且認為有責任把這個產業代代相傳(煙花仙人)。
男主的“工作是責任”這一思想多半來源于此,所以他會全身心投入社畜生活。應該是我看過的私以為最棒的解讀了,我也這么覺得,本來也想像你一樣評論一下的,不過翻到你這兒就點個贊吧。我看過這部電影,角度不一樣。覺得女性因為家庭氛圍原因,對工作沒有一個具體的計劃,也沒有社會的壓力吧。不是日本人,不了解日本社會。只是看影視片里日本女性,感覺很多確實沒有工作和學歷的壓力。
在學生到社會人的整個轉變過程中,男主完成了正常學生到社畜的轉變。女主因為點點性別優勢選擇了自己和愛好相符合的工作。同感,說白了就是一對戀人沒有同步成長的故事。女主的家境加成,以及她的性別優勢,讓她更加能夠隨心所欲。好喜歡這句“不過是沒見對方少年時的模樣,也沒了少女的期待”啊!我覺得一個人未必成熟了就無法保有學生時代的理想,比如我自己。
年齡變化了,可內心真正的需求也未必會產生改變。因為那往往是童年在心里刻下的烙印。就好像一個人的性格,也總是無法輕易改變,只能控制。所以我可能看待未來更加偏向積極樂觀化,認為人可以找到真正契合的人。也是跟我自己的經歷有關。而好的人真的可以節省很多交流與磨合的成本。嗯,我感覺這也是一種聲音。其實每個人看完影片都有自己的感悟,挺好的。
我覺得這種來自真正觀眾的交流比較有意義吧……相比之前看到的那些營銷號泛泛論之的解答。所以這也是我敲下這篇影評的原因。而女主全程沒有說話;還有女主跟男主第一次約會吃飯,男主被學姐叫去另一桌,女主接電話回來看見了直接甩臉走人…我覺得女主是那種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比較隨性的人。她比男主更難選擇,男主要的自尊感可以在不調整標準的時候替換來源,而她要的舒適必須調整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