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們是否還記得那檔農村和城市孩子互換人生的節目——《變形計》。
2014年的冬天,云南紅河縣10歲女孩李勒優,在寒風中穿著破爛的衣裳、踩著涼鞋走入鏡頭后,引起了全網人的心疼。
她的悲慘身世和孤苦生活,曾觸動無數人的心。
如今8年過去了,李勒優再一次回到了人們的視線里。
她今年高三畢業,不久前剛查完高考成績。
有人曾質疑節目,說它“捧紅了城里孩子,踩碎了農村孩子”。
但李勒優不是,在沒有鏡頭曝光的8年,關于她的故事依舊溫暖、動人。
李勒優出生于中國西南角的山區,那里幾乎與世隔絕。
一歲半時,她沒了媽媽,父親則因重罪入獄。
她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很小就開始幫著家里人做飯、炒菜,挑著扁擔上山接水、砍柴。
家里窮,全靠爺爺打零工維持生計。
6歲的小女孩的衣服總是縫縫補補又接著穿,灰頭土臉走兩個小時的山路去讀書。
她不在意這些,但村子里議論她父母的風言風語,說她是“孤兒”的閑話,時常鉆進李勒優的耳朵里。
她開始變得自卑敏感,害怕獨處和黑暗。
爺爺奶奶外出打工時,她晚上睡覺會拉著一根繩子,另一頭牢牢系在門栓上,防止有人突然推門進來。
她經常在夢里看見媽媽的背影,醒來后就會忍不住幻想,也許媽媽只是躲起來了。
她總會無意識地一直找,翻翻床底下,看看箱子、袋子,再掀起被窩看媽媽會不會躲進被子里。
她哭著跑遍整個村子,喊遍每個角落,卻得不到任何回應。
李勒優就這么苦兮兮地過了10年,直到被《變形計》選中。
和她交換人生的,是遼寧大連一個處在叛逆期的問題少年崔晉,她也終于迎來了自己人生中唯一的“媽媽”,吳麗。
回憶起8年前的那一天,李勒優說:
“那是我第一次叫媽媽,當時心情很復雜,但那一瞬間我就認定了,她就是我媽媽。”
而當吳麗在機場看見那個在寒冬臘月里踩著涼鞋、穿著破舊的薄外套,怯生生站在人群里的小姑娘時,她立刻心疼得酸了鼻子、紅了眼。
她們兩個都沒想到,這一眼,會改變兩個人的人生。
在大連,李勒優經歷了很多的人生第一次。
第一次看到雪,第一次滑雪,第一次看見香蕉、草莓和葡萄,第一次在學校上臺表演節目,第一次拍寫真,第一次在媽媽的懷里睡覺……
有位導演說,節目組沒有設計任何吳麗和李勒優的情節和臺詞,她們的相處已經足夠自然。
吳麗說,她一直想要一個女兒,李勒優的到來彌補了這個缺憾。
“她是上天送給我的禮物。”
李勒優也坦言,最觸動她的,是有次吳麗帶她去單位,別人問她是誰,吳麗不假思索地介紹:“這是我女兒。”
那一天并沒有節目組跟著,李勒優突然感受到,這個在她生命中出現的陌生女人,是真把她當作親生女兒看待。
1個月期至,分別的時刻到了,李勒優哭喊著“媽媽”,百般不舍。
回機場的路上,吳麗也傷心不已,她叫停司機,掉頭去當地民政部門咨詢收養孩子的政策。
對方說吳麗有兒子,又是單親母親,不符合收養條件,她收養李勒優的計劃就泡湯了。
好在云南距大連的3600公里,沒隔開這對母女的心。
李勒優給吳麗打電話,她沒漏接過,還一直寄書、寄衣服。
她囑咐優優:
“不要迷戀城市的繁華,要腳踏實地認真讀書,也不要被城市、農村的落差感擊倒,要一步一個腳印,自己走出來。”
這成了李勒優努力的底氣,她不再自卑、內向,而是有了堅定的奔頭:
“只要跟著你的星向前,你總會到達一個光輝的海港。”
2015年節目播出,其他互換家庭早已不再聯系時,吳麗把李勒優接回了大連,在家門口的一所小學上學。
但大城市的課程她跟不上,李勒優便主動提出回老家讀,還定下計劃:初中去縣城讀;高中去市里讀;大學去大連讀醫學院。
吳麗尊重女兒的決定,只在每年的寒暑假把她接來大連,開學季李勒優再返回云南。
六年級畢業考試,李勒優考了年級第五,如愿進入縣城讀初中,沒有對吳麗食言。
這些年,吳麗負擔了李勒優全部的學費和生活費,還幫忙照顧她老家的爺爺奶奶。
教她規矩,教她適應城市、但不能忘記初心。
李勒優也踏踏實實地學習,盡心盡力照顧爺爺奶奶,還依舊節約,從不攀比。
吳麗給她買的棉襖,她從初一穿到初三。
當年的問題小子崔晉,也變成了“寵妹狂魔”。
兄妹倆會聯合起來整蠱媽媽,偶爾氣得吳麗發火了,倆人再一左一右撒嬌慢慢哄好她。
每一年,他們都會在當初見面的山頭上拍照紀念。
一起做搞怪的動作。
夏天一起擼串,冬天一起露營。
崔晉結婚之后,一家人還拍了全家福,李勒優還單拍了一組寫真。
每一個定格的瞬間,李勒優都笑得很甜。
高考那天,吳麗像每一個為孩子揪心的家長一樣,穿著旗袍捧著花束去給女兒贏個好彩頭。
那天村子里暴雨,又遇上封路,她便赤著腳、蹚著水走過去,在路邊站了幾個小時。
看到李勒優走出考場的那一刻,吳麗忍不住緊緊地抱住她,淚流滿面:
“8年來,一直期待這一天,每天都是緊張備戰,這下終于可以放松了。”
她目睹了李勒優為走出大山付出了怎樣的努力,也太為這個孩子心疼。
前幾天放榜,有人問吳麗李勒優的成績。
她在評論區回復:
我們一直都很誠實地去面對我家女兒的成績,她成績很差,基礎沒有打好,但是這次高考特別順利,超出預估分數很多,可以來大連讀書了!
見仍有人追問不停,吳麗也真誠回復:
多少分數不公布了,就是普通學生的分數,身為她的家長,我要保護好她,大家不要討論她的學習,她已經很棒了!
雖未明確告知看客,但能考進大連的大學,李勒優也算順利完成了當初的目標。
在偏遠的山村,很多女孩都逃脫不了早早輟學嫁人或者外出打工的路。
但李勒優得到了救贖。
有網友問她:“和晉媽待在一起尷尬嗎?”
李勒優笑得很開心:
“母親和孩子待在一起怎么會尷尬呢?在我有記憶以來,我就只叫過她這一個女人‘媽媽’,她這一生都是我的媽媽。”
處境悲涼的農家女孩,成了幸運的準大學生,這個溫暖的故事仍在續寫。
相比李勒優的蛻變,很多人更感動于吳麗的付出。
莎士比亞說,每個人都會是某個人的光。
吳麗就是一束光,照亮了李勒優陰沉昏暗的童年,讓她重獲新生。她用自己純粹的情感,填滿了一個女孩的青春。
這個世界有時會讓人感到失望。
因為我們見過浮于表面的作秀,見過黑暗的人性,也在各路虛偽和裝模作樣里變得不愿去相信真心。
但總有像吳麗這樣的人,讓我們已經漸趨冷漠的心里,再次蕩起溫情的漣漪。
李勒優說,現在只想在大學里面學好專業知識,工作以后好好努力,好好報答爺爺奶奶的養育之恩:
“我更希望未來能為家鄉做點事,哪怕只有一小點點,我也要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小姑娘在鏡頭前羞澀地低下頭,小聲嘀咕了一句:
“你看我們家里的路還坑坑洼洼的呢。”
三毛說,人活著是件美好的事,不在于風景多美多壯觀,而是在于遇見了誰,被溫暖了一下。然后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成為一個小太陽去溫暖別人。
李勒優向前走了很久,卻始終沒忘記來時的路。
這大概就是這個故事最觸動人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