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億謙7月2日,第33屆金曲獎落幕,奪得年度專輯和最佳華語女歌手(俗稱“金曲歌后”)等四個獎項的蔡健雅,成為當晚最大贏家。不僅如此,蔡健雅還創(chuàng)下了一個新紀錄,獲得“金曲歌后”次數(shù)最多的女歌手。在此之前,蔡健雅和張惠妹均以三次獲獎平分紀錄。事后有媒體報道,蔡健雅在這次歌后的評選中,獲得了評委們的一致肯定,第一輪票選就過半數(shù),毫無懸念。而在頒獎前,蔡健雅也憑借八項提名領跑被外界看好。另一位獲得八項提名的是魏如萱,她是2020年的金曲歌后,也入圍了金曲歌后。今年金曲獎的最佳華語女歌手入圍者里,除了蔡健雅和魏如萱,還有袁婭維、詹雯婷、以莉·高露和Karencici。她們的共同點是,都是各自專輯的創(chuàng)作核心,21世紀以來,金曲歌后提名里首次出現(xiàn)這樣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
不只是女歌手,今年入圍最佳華語男歌手的也都是唱作歌手。“唱作”是21世紀之后華語樂壇的“顯學”,并因此給華語樂壇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在大眾津津樂道于周杰倫和林俊杰的同時,蔡健雅和戴佩妮也表現(xiàn)出了強大的韌勁,讓自己的音樂生命一直延續(xù)至今。差一點放棄的蔡健雅“金曲獎就是一個歷史悠久、裝修講究、有點溫馨一個中轉車站。清楚地告訴了我下一站的方向。”這是崔健在獲得金曲獎最佳華語男歌手之后留下的獲獎感言,它跟蔡健雅無關,卻暗合了蔡健雅的事業(yè)軌跡:是金曲獎告訴了她“下一站的方向”。蔡健雅在金曲獎頒獎禮上也是這么說的:“我曾一度想放棄音樂,但是在拿下第一座金曲獎后,我就瞬間被拯救。”
蔡健雅(視頻截圖)這“第一座金曲獎”,是她在2006年憑借專輯《雙棲動物》第一次獲得金曲歌后。蔡健雅當時的事業(yè)并不算順利,盡管在1999年簽約寶麗金(后來被環(huán)球音樂收購)之后,被冠以“女伍佰”頭銜,但后來因為唱片銷量不理想,而未能跟環(huán)球音樂續(xù)約。蔡健雅隨后轉簽華納音樂,并首次獲得金曲歌后。然而,這仍然沒能讓她續(xù)約。她后來去了一趟印度,并下定決心做全創(chuàng)作歌手,成立了個人工作室。轉折點是2007年。那一年,蔡健雅和張震岳合唱的《思念是一種病》大熱,而她同年發(fā)行的專輯《Goodbye&Hello》幫她再次獲得金曲歌后,蔡健雅的音樂事業(yè)由此進入了一個穩(wěn)步發(fā)展的時期。2009年,蔡健雅發(fā)行專輯《若你碰到他》,專輯中的熱門歌曲《紅色高跟鞋》因為卷入“抄襲風波”而讓蔡健雅成為“話題人物”。不過這并沒有影響她的事業(yè),2012年,蔡健雅憑借專輯《說到愛》第三次獲得金曲歌后。
《DEPART》是蔡健雅的第11張普通話專輯。由于疫情的關系,蔡健雅選擇了“居家制作”的方式,一個人完成了作曲、錄音、制作和大部分歌曲的編曲,并盡可能地保留了原始Demo,讓音樂回歸“本質”,獲得了金曲獎評審的認可。金曲獎里的“新馬力量”曾經(jīng),談到華語樂壇的市場格局,李宗盛勾勒出了這樣一個輪廓:新馬制作、臺灣秀場、內(nèi)地接盤。
那是千禧年前后的華語樂壇,內(nèi)容制作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傳播靠中國臺灣的綜藝節(jié)目舞臺、消費市場則主要在幅員遼闊的內(nèi)地。談到“新馬制作”,就不得不提一個人,在蔡健雅專輯《DEPART》中參與了兩首歌編曲的RickyHo(何國杰)。RickyHo從1980年代末開始為飛碟唱片旗下歌手編曲,王杰、小虎隊、林志穎和郭富城等歌手早年的唱片里,都印有他的名字。1993年,RickyHo編曲的《瀟灑走一回》獲得金曲獎年度歌曲,是新馬音樂人參與華語樂壇產(chǎn)業(yè)鏈條的重要錨點。1990年代中后期,新馬歌手和音樂人的身影,在華語樂壇里出現(xiàn)得越來越頻繁,這一趨勢不免也表現(xiàn)在金曲獎里。
蔡健雅和孫燕姿(圖片來自網(wǎng)絡)1997年,金曲獎臨時設立“世界華人作品獎”,馬來西亞歌手巫啟賢和新加坡歌手陳潔儀分獲最佳男、女演唱人人獎。與此同時,新加坡歌手許美靜和馬來西亞組合無印良品的歌曲紅遍大江南北。地圖上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位于世界航運的樞紐,也因此成為東西方文化的交匯之處。新馬歌手在東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下,表現(xiàn)出了一些獨特的氣質,尤其是唱作女歌手,率直又不失溫婉。蔡健雅曾經(jīng)說過自己剛開始唱中文歌的時候還需要翻譯,而她和馬來西亞歌手戴佩妮一樣,都深受歐美唱作女歌手的影響,都喜歡雪瑞兒·克洛(SherylCrow)和阿萊妮斯·莫里賽特(AlanisMorissette)。喜歡阿萊妮斯·莫里賽特的還有孫燕姿,2001年,孫燕姿打敗周杰倫獲得金曲獎最佳新人獎,用自己爽朗率直的個性拉開了新馬音樂人在華語樂壇全面崛起的序幕。2005年,孫燕姿成為第一位獲得金曲歌后的新加坡歌手,2008年,蔡健雅和馬來西亞歌手曹格分獲金曲歌后、歌王,新馬歌手的影響力登峰造極。2014年的金曲獎,新馬歌手再次包攬金曲歌王和歌后,這次換成了林俊杰和戴佩妮。
戴佩妮和林俊杰(圖片來自網(wǎng)絡)盡管華語樂壇被不斷唱衰,但新馬歌手在2010年之后卻愈戰(zhàn)愈勇,林俊杰、蔡健雅和戴佩妮成為了金曲獎上的常客。林俊杰兩度封王、蔡健雅兩度封后,而戴佩妮不但自己拿了金曲歌后,她組建的樂隊佛跳墻還獲得了最佳樂團獎。唱作歌手的勝利今年的金曲獎,最佳男、女歌手獎項,所有提名歌手,都是唱作人,都是各自專輯的主創(chuàng),這在金曲獎的歷史上,還是頭一次。華語樂壇掀起“唱作風潮”大概可以追溯到20年前,21世紀伊始,周杰倫、林俊杰、陳綺貞等唱作歌手先后用自己的方式改變了華語樂壇的潮水方向。
戴佩妮和陳綺貞(圖片來自網(wǎng)絡)唱作歌手的崛起跟產(chǎn)業(yè)變化不無關系。21世紀伊始,傳統(tǒng)唱片業(yè)受到互聯(lián)網(wǎng)的沖擊,實體唱片銷售每況愈下,而唱作歌手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發(fā)片的成本,這正是唱作歌手們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據(jù)袁惟仁的回憶,周杰倫當年做第一張專輯時,吳宗憲只給了30萬人民幣的預算,可當時做一張專輯起碼要60萬。周杰倫不但是唱作人,而且是很有才華的唱作人,所以30萬就能做出一張好專輯,但換成一位非唱作人很可能就不行了。
而從唱作人的角度說,沒有什么樣的作品能比個人創(chuàng)作更能帶來獨特的魅力,并因此得以為自己造出一條維護事業(yè)的護城河。哪怕沒有大唱片公司支持,只要自己能夠保持旺盛的創(chuàng)作力,總有堅持下去的辦法。陳綺貞離開滾石之后,靠著個人創(chuàng)作撐起了一個新的唱片公司;“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的李榮浩,堅持多年之后終于熬出了頭;而蔡健雅從專輯《Goodbye&Hello》開始包辦個人專輯的全部作曲和制作,也成為她事業(yè)上的關鍵一步。只是,發(fā)展到今天,唱作歌手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生命力要遠遠超乎我們想象,尤其是蔡健雅、戴佩妮和徐佳瑩這樣的唱作女歌手,盡管她們鮮少出現(xiàn)在大眾話題里,但她們的每一次“到場”,都讓人感受到一種堅忍不拔的力量。
這種力量毫無疑問來自創(chuàng)作本身,創(chuàng)作能夠讓一位音樂人牢牢掌握自己的命運。你看詹雯婷,作為飛兒樂團一員走紅的她,離隊之初并不為人看好,但她靠著個人創(chuàng)作,最終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時至今日,“唱作”二字在華語樂壇的重要性有增無減。一方面,技術發(fā)展讓個人創(chuàng)作和錄音的門檻前所未有的降低,每個人都有條件做唱作人,年輕人們也更樂于自己寫歌自己唱;另一方面,盡管大家都在喊“出圈”,但現(xiàn)實是,在社交網(wǎng)絡上,個性化的作品往往更容易吸引粉絲。而且,事實已經(jīng)證明了,唱作歌手們盡管未必善于制造迅速走紅的“爆款”,卻往往有著更長的事業(yè)線。-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