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張學友一直深陷輿論漩渦。事情還要從一條VCR說起。為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張學友受邀錄制了一條視頻,視頻的內容是:“香港這25年經歷了很多,高高低低,起起伏伏,但因為我是和這個城市一起成長的,我從這里出生,從這里長大,我仍然相信這個城市,仍然希望這個城市會變成一個比以前更加好的城市,香港加油!”
就是這段文字,讓他成為了眾矢之的。有人指責他,只字未提國家;有人說他裝,根本不愛國。
一時之間,口誅筆伐,無數唾沫星子瞬間淹沒了他。張學友,成為了不愛國的藝人!?但張學友,卻不甘此罵名。他發布聲明說:“我是一個愛國家,愛香港的中國人。……所謂聽其言,觀其行,本人是否愛國愛港,自有公論。”
張學友需要證明什么?這25年來,他已經踐行了一個中國人的本分,甚至比更多的“中國人”做得更多。在張學友的世界里,他從來都是一個正正經經的中國人。1996年,在香港回歸前夕,張學友接受北京電視臺《星光伴我心》采訪,在采訪中,他說:“在香港,我們經常會有一個疑惑。小時候每到填表,遇到國籍一欄該寫什么?英籍香港?可到英國又沒人承認你是英國人。現在寫中國就好了。對香港人來講,回歸最重要就是你可以大聲講——‘我是中國人’了。”
從這個時候開始,張學友不止內心有一顆中國心,更有一紙證明他是個中國人了。他的內心,洶涌澎湃,他更想為祖國做更多的事情。于是,他接連幾年參加各種愛國晚會。1997年7月1日,他演唱了《天地人》;
1998年國慶晚會上,他站在一眾國家功勛的面前領唱國歌;
1999年,他在國慶晚會上演唱了《雪狼湖》,氣勢高昂,激情澎湃;
這個時候的張學友已經榮譽滿身,他頭戴桂冠,滿身金甲,他已無需再證明什么,只是他的內心有一個疙瘩,因為他的父親曾告訴他:“你的祖籍是天津塘沽。”
于是,2002年他回到了家鄉天津,那一天,鑼鼓喧天,人山人海,張學友第一次感受到了家鄉的熱情,他說:“或許,這就是‘根’的力量吧。”2021年,他創作了新歌《堅持的意義》,為東京奧運會中國健兒加油。25年過去了,他總想為國家做點兒什么,他重情,更重家國情懷。每每國家需要,他都義無反顧。其實,張學友的成名也并不簡單,他曾在泥潭中仰望星空,在黑暗中尋找光亮。站上過金字塔頂端,也感受過世態炎涼艱辛。一路走來,他用實力改變了樂壇格局。那是一段刻骨銘心的往事…1984年,香港舉辦了首屆業余歌手大賽。21歲的張學友,在家人的勸說下,參加了這場比賽。他唱了一首關正杰的《大地恩情》,選這首歌,是因為它比較短。因過度緊張,張學友中途還唱走了音,但他最終在兩萬人的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幸運地拿到了冠軍,寶麗金簽下了他。
張學友覺得自己機會來了,可空等了3個月還是沒人叫他去錄音,簽了約又不發生活費,窘迫之下,他只能外出打工,先去了香港貿易發展局當助理文員,而后去了國泰航空公司,當了一名普通的機務人員。直到1985年4月,寶麗金為張學友推出首張專輯《Smile》,沒曾想一下子賣出去20萬張。一夜之間,張學友在香港歌壇橫空出世。確信自己能夠靠唱歌吃飯以后,張學友立即辭去原來的工作,專心做起了藝人。在往后的三年里,張學友一口氣拿下了十大勁歌金曲獎、十大中文金曲獎、最有前途新人獎,舉辦了自己的個人演唱會。年少成名,因為這一次比賽奪冠,開啟了他絢爛的一生。隨著名氣越來越高,有人開始找他拍電影。張學友拍的第一部電影,叫《霹靂大喇叭》,雖然片酬只有4萬港幣,比那些大牌演員低得多,但卻比唱歌要賺得多多了,也快多了。所以,經過一番思量后,他開始把重心轉向拍戲,最多時,曾一年接拍9部戲,對他而言,無論唱歌還是拍電影,都只不過是為了賺錢而已。然而,黑暗也在此降臨。
1986年,張學友第三張專輯只賣了5萬張;1988年,他的第四張專輯只賣掉2.5萬張;同年,他的第五張專輯只有2.1萬張。盡管張學友剛出道就一鳴驚人,但終究抵不過風起云涌的香港樂壇。恰好1987年,正值兩大天王張國榮和譚詠麟互相爭鋒的時刻,他們的歌曲幾乎霸占了整個排行榜。巨大的落差讓他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重心,未經世事的張學友,開始有些慌了。“我不知道為什么我的歌不受歡迎了,我也不知道怎么辦,我只知道我很害怕,只想躲避和放棄。”人到落魄時,要么清醒過來,從泥沼里爬出去;要么混吃等死,化作一灘泥沼。錢沒了可以再掙,可是如果對當下的現實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你依舊是個繁華世界的橫沖直撞的小丑,隨著生活與工作中的苛責,而漸漸失去信心。苛難能讓人頹廢,也能洗盡纖塵。張學友正經歷著這個時刻,幸運的是,他從陰影中走了出來,而后,大放光彩。在他默默蓄力的時候,香港的樂壇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1988年,譚詠麟宣布不再領獎;1989年,張國榮宣布退出歌壇,只拍電影;1991年,梅艷芳開了“告別歌壇演唱會”。一夜之間,老一輩的實力唱將都已離場,給香港樂壇留下了空前的空白。
突然的轉變,讓張學友看到了機會。1991年,他連發兩張專輯,橫掃香港各大獎項。1992年,張學友的專輯《真情流露》在香港賣出45萬張,創下單張專輯在香港的紀錄。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經受過創傷后的張學友,變得更加成熟內斂。他的歌曲,開始有了變化。相比于之前的他,氣息更綿長,情感更充沛。光鮮的榮耀背后,是他比別人付出多得多的努力。別人一天練氣一小時,他一天練氣七小時。每天跑900個臺階,30年如一日的發聲練習和身體鍛煉,讓他保持了經久不衰的唱功和身材。而在同一時期,香港的娛樂媒體,將他和劉德華、黎明、郭富城并排放到了一起,成為了風靡香港一個時代的“四大天王。”歷經挫敗與失意后,張學友的人生下半程,開始走得更穩。一直以來,張學友很少參加綜藝,不想過度消費自己的形象,也不愿以“四大天王”自居,阻礙年輕人的晉升之路。但這些年,他卻從未拒絕過任何一場愛國晚會。他深知國家是他的根,任何時候,人不能忘本。我們喜歡張學友,始于歌聲,陷于才華,忠于人品。他不應該被懷疑,更不需要證明什么。最后,我想說:把張學友逼成這樣,真的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