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那則“是的,我們有一個孩子”的熱搜么?在今年的父親節,只因網友在華晨宇微博下的一條祝福,此事再掀波瀾。
隨著輿論的推波助瀾,事態卻向著極端方向發展。只因張碧晨的孕期照片較為瘦弱,便有別有用心者指責女方疑似“代孕”,否則怎會連孕肚都沒有。
在某位劣跡藝人因代孕被封殺后,這兩個字無疑踩中了公眾底線,有相當一部分人涌到張碧晨微博下辱罵,騷擾,更有甚者將矛頭對準了年幼的孩子。
面對無端的黑料,率先發怒的卻是張碧晨的好友。6月20日她在微博中回懟道:
“我從沒想到有一天。一位母親要通過孕照來證明自己生育過…我陪著她從懷孕到產檢,并親手迎接了這個才33周就迫不及待來到世界,出生體重僅1.76千克的小天使…” “以后孩子長大,真不希望她看到的世界是這樣的…”
1.76千克,無論是對產婦還是嬰兒來說都有危險,但相比于分娩之痛,誕生之喜,人們的關注點卻集中在“是否代孕” “單親媽媽” 等怪誕角落,甚至為驗證內心猜想將質疑升級到人身攻擊。
永遠不要用事實去驗證你內心的狹隘,否則當真相揭曉時,你只會變得愈加癲狂。
即便好友的言論已經證實了孩子是女方親生,但仍有不少人指責她“撈金”,“品行不端”,甚至對年幼的孩子也發出惡毒的詛咒:
“別像你媽媽那樣做個撈金女!” “你就是多余的!祝你不得好死!”
稚子何辜。雖然孩子年幼,但我們很難想象在未來的某天,當她看見這些風言風語時,內心會有何感想。
每個孩子降生于世,都應被視為愛的饋贈,而非一時沖動的產物。成年人要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但欲望的業火不應傷及無辜。
我們情愿相信網絡上的口不擇言能被時間磨平痕跡,同時也應曉得,粉絲也好,路人也罷,沒有人有資格對他人的生活指手畫腳。
保持距離,是最基本的尊重。
或許他們當初的沉默和種種選擇,都是為了避免將孩子暴露在公眾鏡頭之下,只為還她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
畢竟安然無虞的童年能治愈一生,但有些人卻要用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很遺憾,并非所有來到這世上的孩子都伴隨著祝福,有些人誕生的意義便是被當作要挾的“把柄”。
在成年人利益的糾葛中,沒人關心他們是否需要被呵護。
當媒體的聚光燈打在他們身上時,這種屈辱感和被拋棄的憤怒,便會滲透到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每個角落。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便是“小龍女”吳卓林了。作為私生女的她從誕生時起,便注定要被各路媒體捕捉。
即便世人用多么華麗的辭藻渲染愛情,但這一切都和她無關,從孕育之日起,她便注定成為利益糾葛的砝碼。
“我一出生,所有人都知道我是誰,我自己卻不知道我是誰。” “我這輩子都沒有見過他。我對他的熟識程度跟你們差不多。其實他在我心中沒有好或壞的印象,因為我不認識他。”
這是她對于父親的評價。
而母親吳綺莉雖極力強調女兒是上天賜予的禮物,但她也曾坦言,外界的過多關注會讓她控制不住怒火,進而撒到女兒身上。
比如在吳卓林六七歲的時候,不聽話就要挨打,有時候是用皮帶抽。打完以后還要頭頂厚厚的《辭海》罰站,一站就是2小時…
比如吳卓林不肯按時睡覺,吳綺莉便罰她通宵不許睡,一直在紙上寫“我不睡”直到凌晨5點…
再比如吳卓林因叛逆而在手上劃滿刀口時,她卻滿不在乎的回應“我等她痛”…
再往后,吳卓林開始離家出走。吳綺莉沒辦法,只能開發布會公開尋女,承認自己家教有問題,和女兒的相處有問題。
吳卓林即便離開了母親,但她的生活還是成為各路媒體抓拍的重點。無論是住廉價賓館,還是不付房租,亦或是搬家,都有長槍短炮的記者在抓拍。
如果有的選,誰甘愿做別人的籌碼,在外界的風言風語里孤單成長。特別是無端的謾罵和詛咒,更是徹底抹殺了她的那份天真。
你以為的冷言冷語,對于輿論中心的人來講,卻是深入骨髓的傷害。此后很多年,她都無法走出這些語言暴力的陰影。
成年人的世界,有自己的運行法則。明星也好,素人也罷,都應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
我們可以譴責那些對感情流于表面的敷衍以及將孩子作為籌碼的行徑,但只因自身好惡,就將不滿宣泄在孩童身上,甚至詛咒她“去死”,這明顯摻雜了過多的私人情緒。
沒人愿意將自己的私生活放在公共平臺供人指指點點,也不想讓自己的女兒從出生起就背負各種罵名。
這種語言暴力會融合在她們成長過程中的每個角落,經過時間的操磨,疊加成無形的重擔,將其一點點壓垮。
而那些自詡為正義使者的人,在網絡上肆意發泄對藝人的不滿時,也會將矛頭對準孩子,殊不知這種行為和“正義”毫無關系,僅僅是用最卑劣的手法將生活中的不如意轉移到虛擬世界罷了。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保持對他人的同情心和尊重,是做人的準則。
自尊自重,把握好虛擬與現實的距離,不要做誘發雪崩前的最后一片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