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是中國年節的一個習俗,是由長輩派發給晚輩的。
派發壓歲錢一般來說有兩種含義:一是長輩表達對晚輩的關切之情,二是表達對晚輩的美好祝福。
但是,出于中國人“禮讓”的傳統,很多親戚在給孩子派發壓歲錢時,都會被孩子家長婉拒。
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親戚便選擇偷偷塞錢給孩子,并叮囑他們不要讓父母知道這件事。
那么,親戚這樣做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心理學家指出,親戚暗中塞錢給你,卻不讓你告訴父母,一般有兩種企圖。
單純的關切愛護行為
首先,大多數的親戚選擇偷偷塞錢給孩子的行為純粹是出于對孩子的關愛。
有些親戚給孩子錢只不過是做做樣子,孩子父母一旦出面拒絕,他們便不再堅持。
而這種現象多出現關系并不太親近的親戚或朋友身上。他們給孩子的紅包并非是出于真心,只是迫于習俗不得不這樣做而已。
孩子的父母自然也非常清楚其中緣由,所以會很好地配合他們演完這場“戲”。
而一些真正愛護你的親戚,他們知道當著大人的面給紅包,可能會被婉拒,所以會偷偷塞錢給你。
另外,在很多中國家庭里,孩子并沒有支配壓歲錢的權力,大多時候都是交給父母保管。
父母在壓歲錢上面經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是:
“孩子,我先替你保管著”。
如果選擇私底下偷偷塞給孩子錢,不僅能順利送出壓歲錢,還可以讓孩子擁有自由支配壓歲錢的權利,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當然,對于一些家境比較困難的家庭而言,他們的親戚也會利用這種方式來支援他們,既可以避免造成尷尬,又能起到一定效果。
有求于孩子的父母
有時候,親戚偷偷塞給孩子壓歲錢,是出于有求于孩子父母的表現。
從行為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人類大多數的行為都是經過思考后的決定,往往帶有一定目的性。
當有些親戚有求于孩子父母時,由于不好意思直接提出或者給孩子父母好處,便會從不知世事的孩子身上“下手”。
如果孩子收下了紅包,自然會對他們產生更多的好感。
即使孩子并沒有將收到紅包的事情告訴父母,但父母也能通過孩子的精神變化、與這個人相處的狀態等方面,看出一些端倪,而孩子也會下意識向父母透露出相關信息。
“反饋心理”是人固有的一個心理特質,指的是人們在收到外界的信息后,行為會自然發生改變,這種變化通常是下意識的。
而當我們有求于人時,那么在這個人心目中留下好印象是相當重要的前期工作。
所以,很多親戚朋友都會利用給孩子塞紅包的行為來給孩子的父母留下好印象。
畢竟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孩子的情緒變化最易牽動父母的心,看到孩子開心,父母也會感到很開心。
所以當你給孩子帶來快樂時,他們的父母也會對你充滿感激,從而對你留下一個好的印象。
如何判斷親戚朋友的真實目的?
在判斷親戚朋友塞紅包的真實目的時,可以從紅包金額去思考,當然也需要考慮到送禮人本身的經濟能力。
一般而言,如果單純只是出于對孩子的愛護,那么塞給孩子的紅包數額一般都不大,所以也沒必要讓孩子父母知曉。
但若是數額太大,達到了幾千甚至幾萬的水平,那就需要警惕了,這么多錢已經超過零花錢范疇,小孩子也無法合理規劃這筆錢。
所以,如果遇到了這種情況,那么送禮的這個人一定是有別的目的。
如果你是晚輩,應該將情況如實告訴父母,千萬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心智,從而給家庭帶來難以解決的麻煩。
總之,大多數時候,親戚朋友暗中塞錢給孩子,都只是單純愛護孩子的行為。
如果你是晚輩,那么就應為此事感到高興,這是對方關愛你的表現;如果你是孩子的家長,也不必對此事太過在意。
有時候將事情想得簡單一點,才能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當然如果親戚朋友塞給孩子紅包的數額太大,你就需要保持足夠清醒的大腦,避免陷入對方給你設下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