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東方之珠香港已經回到祖國的懷抱整整25年了,25年前,交接儀式的歷史瞬間如今還歷歷在目。而這個讓全中國人民終身難忘的時刻也留在了很多影視作品中,成為永恒的記憶。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在這8部香港回歸題材的電影作品中來一場時空穿越,回到25年前的那一刻吧。
01、《無間道2》
2002年上映的《無間道》被視為香港電影寒冬中的救市之作,高達9.3分的評價也讓它成為新世紀里香港警匪片的里程碑之作。
于是在第二年,接連上映了前傳《無間道2》和續集《無間道3》。其中《無間道2》的故事結尾處,展現了一段香港回歸的鏡頭令觀眾印象深刻。
1997年,倪永孝(吳鎮宇 飾)所代表的倪家敗落,象征著舊時代的結束,交接儀式在電視新聞的播報聲中有序進行。
零點時分,包括劉建明(陳冠希 飾)在內的所有香港警員們摘下舊時代的帽徽和懸掛在警局墻上的警徽,換上了代表新時代的警徽。
與此同時,韓琛(曾志偉 飾)身穿白西裝,在慢鏡頭下涌入慶祝回歸的人群中,在回歸宴上舉著香檳迎接新時代的來臨。
也代表著,新時代的中國香港警察即將面對新的敵人,也就是取代倪永孝的韓琛。就此連接上之前《無間道1》的故事。
02、《港督最后一個保鏢》
該片于1996年上映,故事設定在香港回歸前的一個月,英國政府決定由英籍華人議員任劍輝(羅家英 飾)出任最后一任港督。
而歷代都受到英國政府迫害的黃老板決定雇請春、夏、秋、冬四大殺手刺殺英政府最后一名港督以為祖先報仇。幸得陸葛(葛民輝 飾)誤救。
于是警務處長委派陸葛及其助手大件(周文健 飾)成為最后一位港督的保鏢。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搞笑故事。
該片誕生于香港回歸前夕,通過夸張的喜劇手法折射出了當時香港人對回歸的一種復雜態度,有民族認同,也有對回歸前后差異的未知與迷惘。而電影里諷刺的反派人物如今已經成為了歷史的罪人。25年過去了,這真的是一部值得今天再去回看的電影。
03、《中國匣》
電影的故事從1996年12月31日開始,在1997年7月1日英國國旗降下時結束。
約翰 (杰瑞米·艾恩斯 飾) 是一名在香港生活多年的英國攝影師,1996年的最后一天他發現自己身患絕癥,只剩下幾個月的時間。而更令他苦惱的是新的一年意味著自己的失業和失戀。
他本以為與薇薇安(鞏俐 飾)之間的愛情是他生活的最后意義,并奢望能夠帶著這最后一點屬于香港的浪漫余韻回到英國。可是來自內地的薇薇安卻拒絕了他的求婚,嫁給當地人作為新的香港人定居下來。
而約翰在香港街頭偶遇的珍妮(張曼玉飾)則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本地女子,年少時曾與英國男生相戀,但這個英國男生最后卻娶了別人,還在她臉上留下疤痕。
一個身患絕癥的英國攝影記者,一個到香港發展的內地女人,一個曾被英國男生傷害過的香港本地女子。看似是三個人之間的一段愛情故事,實則以三人不同的身份背景隱喻了當時香港的局勢,如今看來更加意味深長。
04、《去年煙花特別多》
該片于1998年上映,故事講述1997年,是香港開埠以來燃放煙花最多的年份。農歷新年的煙花,青馬大橋啟用時的煙花,英國撤離香港時的煙花,香港回歸中國時的煙花,回歸后首次國慶的煙花,一共五次。對于香港人來說,那一年的夜空非同尋常。
而在這個煙花特別多的夏天,故事聚焦于因香港回歸而退役的五名華籍英兵,吳家賢(何華超 飾)曾經的下屬等5人在不惑之年失業。過慣了紀律生活的軍人突然脫離了部隊無所事事,也沒了收入,在一起還是過著從前的軍事訓練生活,其他4個人習慣性聽吳家賢指揮,間歇出去工作,又適應不了外面的世界,從享有尊敬的軍人變成了社會接納度極低的無業老阿叔,心理落差巨大。
其實電影的主題說起來也很簡單,展現的是小人物在歷史大事件下的心路歷程,同樣表達了當時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對未來的迷茫。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片以記錄片中的歷史鏡頭展現了駐港部隊進駐香港的過程和交接儀式。
05、《女人本色》
該片于2007年作為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的作品上映。以香港回歸后的10年為故事背景,選擇以女性身份去切入一段歷史。講述了商界女強人成在信(梁詠琪 飾)在香港回歸十年間的奮斗史。
電影從97年回歸時的真實影像紀錄開始,人物的經歷和十年間香港的重大歷史事件高度契合。
回歸時她被英資背景的公司解雇,開始創業。金融風暴時破產,樓市狂跌的前期炒樓,失業大潮來臨的時候裁員,SARS的時候喪子失友。
十年以來的種種大事件都在她身上過了一遍,雖然宏大敘事使得人物的塑造在大時代背景下略顯單薄,但電影走馬燈式的回顧一下歷史還是可看的。
06、《每當變幻時》
和《女人本色》一樣,都是香港回歸十年的合拍片,但相較于《女人本色》的宏大敘事,《每當變幻時》的手法更為細膩,人物塑造也更為豐滿。
故事同樣是從1997年香港回歸講起,阿妙(楊千嬅 飾)隨父親還債來到了一個叫做“富貴虛”的街市。在這里她遇到了暗戀自己的豬肉佬(黃渤 飾)并且和魚佬(陳奕迅 飾)不打不相識,互生情愫。
之后父親過世,政府拆遷,“富貴虛”不復存在,阿妙因為不想嫁給街市男人而逃避感情,輾轉十年間她獨自掙扎于社會底層,演繹一個草根女性在社會變遷下的平凡人生。插科打諢中不乏對大時代下小人物命運的關注與思考。
最終電影讓阿妙說出了這樣一句獨白:“十年里,我想做的事沒有全部做到,以前我會覺得失敗,現在我覺得我不是失敗,而是成功發現,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個過程”。
07、《老港正傳》
同樣是2007年作為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的作品,電影的主角是一個愛國電影院的放映員老港,大概是香港最普通的草根階層了,他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回祖國看看天安門,看看祖國美好的河山。然而天意弄人,但是他的夙愿卻一直未能實現。不過,他得到了做2008年奧運會義工的申請表。影片最后卻為觀眾留下了一個想象的空間。
兒子小港(鄭中基 飾)與青梅竹馬的阿敏(莫文蔚 飾)兩人二十年來,總是陰差陽錯地屢屢錯過。在香港金融風暴來臨的困境中,他們才發現彼此是最可信賴的人。
由拍過《金雞》的導演趙良駿拍的這部《老港正傳》更像是一部“行進中的影像記錄”,以時間順序將一個人,一個家庭或者說是一個群體在社會變遷當中的林林總總一一展現出來。同樣用了不少珍貴的新聞紀錄片穿插在電影中用來交待時間。
08、《我和我的祖國》之《回歸》
在2019年上映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回歸”這個故事將大家帶回到了1997年7月1日0時0分0秒,當國歌準時響起,五星紅旗分秒不差的冉冉升起在香港政權交接儀式會場時,相信不少人都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為了五星紅旗一秒不差地升起,中英雙方為了“2秒”談判了整整16輪之久,而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瞬間和令人熱淚盈眶的畫面,都在薛曉路導演的《回歸》單元中得以真實呈現。
故事以回歸儀式籌備前后幾個普通人的視角切入,他們是:
外交官安文彬(王洛勇飾演)與英國人談判16輪分秒不讓。
升旗手朱濤(杜江 飾)為保零失誤蒙眼訓練。
香港修表匠華哥(任達華 飾)憑真手藝將英方代表的手表調至準時。
香港女警長蓮姐(惠英紅 飾)與無數港警為儀式圓滿完成提供了安全保障……
中方外交官,儀仗隊軍人,香港警察,鐘表師傅,身份不同,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在7月1日0點0分準時升起五星紅旗。他們在各自的崗位竭盡全力,只為保證香港回歸“一秒不差”。
故事通過一明一暗兩條線索,去呈現不同人群對于香港回歸的態度。明線是,來自內地的工作人員為了保證五星紅旗于1997年7月1日零點零分零秒在香港準時升起所做的孜孜不倦的努力。
伏線則是,以華哥為代表的香港普通人,以蓮姐為代表的香港警察為保證回歸儀式萬無一失,默默無聞地付出。
五星紅旗與區旗升起,女警長蓮姐帶領警隊摘下皇家警察的帽徽,準時換上中國香港警察帽徽。因為國旗,區旗和警徽代表的就是國家主權,同時也是國家尊嚴的象征和標志。
這一刻香港街頭盡是因激動哭紅的眼。片尾,羅大佑演唱的《東方之珠》成為這個故事的點睛之筆:
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
文章最后帶著一顆激動的心說一句:熱烈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