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網飛自制韓劇屢出爆款。
《王國》《魷魚游戲》等風靡全球,廣受好評。
最近,又一部韓劇上線網飛。
剛播出,就火速登上11個地區播放量榜首。
然而,這回的評價卻陷入爭議。
由于它改編自西班牙同名的大熱劇集《紙鈔屋》。
沒看過原版的人說,挺精彩。
看過原版的則說,畫虎不成反類犬。
目前豆瓣評分6.7,勉強及格。
到底質素如何,今天就讓魚叔來給大家說說。
《紙鈔屋》(韓版)
??? ?
本劇在未開播時,就被一眾影迷期待。
一方面,當然是因為它翻拍的原作——西班牙同名劇集《紙鈔屋》。
原作設定新穎,情節高能,看得人欲罷不能。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紙鈔屋》都穩穩霸占網飛「非英語劇集熱度第一」(直到被《魷魚游戲》趕超)。
豆瓣評分一季比一季高,終季高達9.4。
播出數年來,不僅收獲了一大批狂熱粉絲,還成為流行文化的重要元素,在全球刮起了一陣「紙鈔屋狂潮」。
小到街頭涂鴉,大到體育比賽,處處可以見到它的身影。
如此扎實的原作,簡直是滿分作業攤開了隨便抄。
另一方面,韓版的陣容也相當強大。
男主,《老男孩》劉智泰,《魷魚游戲》樸海秀。
女主,《燃燒》《電話》全鐘瑞。
才演幾部作品,就拿到「百想影后」。
無數影迷看到她直接「四星觀望」,可見其魅力。
強劇本+大卡司,看起來穩了!
誰能想到,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紙鈔屋》的故事,說白了就兩個字,「搶錢」。
一名叫做「教授」的主謀,組建了一支超級犯罪團隊。
準備大干一筆,一夜暴富。
乍一看是極其套路的警匪劇設定。
但是,《紙鈔屋》把這個套路玩出了花。
教授的搶劫大計大致分為以下幾步。
首先,選擇一個完美目標。
不是銀行,而是印鈔廠。
現印現拿,源源不斷,一人幾億不成問題。
而且這些錢無法追蹤,再無后顧之憂。
其次,做好完美的計劃。
「教授」設想了每一個警察可能采取的措施,做好了所有可能失敗的準備。
組建團隊后,帶著整隊人培訓了5個月之久。
從心理戰術到醫療知識,無所不包。
再次,選擇一個完美日期。
搶劫必須在學生前來造幣廠參觀的當天進行。
因為其中有美國大使的女兒。
有了她,就有了阻止特警部隊強攻的武器。
以及,與談判專家討價還價的資本。
占領印鈔廠后,再用盡一切辦法嚴防死守,好讓印鈔機晝夜不停的工作。
警方試圖強攻,就給人質穿上「罪犯同款制服面具」,使其無法分辨。
警方試圖換衣服混入,就換上早已準備好的新面具。
只要警察敢來,就會立刻暴露。
總之,「犯罪團體」一行人,和警察斗智斗勇,見招拆招。
高智商之間的對決,刺激、驚險、燒腦。
每一個反轉都令人意想不到。
前作的劇本有多強,韓國制作方心里也門兒清。
于是,他們「完整繼承」了原作,將核心劇情進行了一比一復制還原。
第一季看下來,劇情走向和原版不能說完全相似,只能說一模一樣。
他們甚至連演員表演都沒放過。
韓版中的「丹佛」,連西班牙原版的笑聲都一并模仿了。
沒看過原版的觀眾,自然被照搬的精彩劇情折服。
但照搬得越多,越容易暴露出其中一些細節區別。
而恰恰是這些細節,決定了這部劇與原作的差距。
韓版與西班牙版的不同,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第一個,是強化了本土背景的設定。
原版的設定很普通,就是當下西班牙。
韓國則加入了朝鮮半島的地緣政治元素。
2025年,朝鮮和韓國正在采取試探性步驟來統一。
對你沒看錯,距今僅3年。
那時,兩國人民已經可以互相通行,貨幣也完成了統一。
鑄幣廠,就設立在邊境的共同經濟區。
女主「東京」,來自朝鮮,熱愛韓國。
喜歡南韓的流行音樂和多彩生活。
但開放后,她到南韓經歷的第一件事,就是被中介騙了。
她不得不下海當KTV小姐,并逐漸走上了犯罪道路。
這個接近反烏托邦的場景設定,乍一看相當有趣,而且很有可能成為這次翻拍的獨特標志。
然而,隨著故事的展開,南北統一成為了無關重要的背景。
連鑄幣廠內部特意制造的南北分化,也不痛不癢。
第二個區別,是韓版拉長了情感文戲。
韓版為了凸顯人物,特意加上了每個人物的人生走馬燈。
用網友的話來說:每十分鐘劇情,就要插播半小時心路歷程PPT展示。
韓劇最拿手的戀愛戲,也進一步加長加料。
導致注水感明顯,拖累了主線的緊湊。
急的觀眾跺腳大罵:你們可是在搶劫啊,認真一點可以么。
過多的情感戲,稀釋了原本的緊張感,讓搶劫現場一整個淪為過家家。
第三個區別,是韓版弱化了「犯罪精英」的人格魅力。
為了隱藏身份,團隊里每個人都以城市命名。
「東京」,殺人機器,性感迷人。
「柏林」,珠寶大盜,優雅瘋批。
團隊靈魂,「教授」。
料事如神,嚴謹縝密,身份神秘,舉止儒雅。
韓版雖然整體上延續了這些主角人設,但在細節上卻做了一些不夠嚴謹的改動。
讓原本充滿活力的角色,成了扁平的工具人。
比如教授。
教授的強大,體現在他事無巨細的準備中,也體現在他隨機應變的機智中。
在停車場段落中,教授和警方首次正面對峙。
西班牙版中,教授假扮流浪漢,在警察眼皮底下逃脫追捕。
但在韓版中,教授直接開個破車,和警察硬剛,最后居然還逃脫了。
撇開情節可信度不說,人設也迅速崩塌。
再比如,柏林。
原版中,柏林原本是個優雅紳士。
一個孕婦人質,因為過于緊張呼吸不暢。
他溫柔地牽起她的手,幫助她做深呼吸。
但在后續劇情中,又顯露出瘋批無情的一面。
一個矛盾、可怕、充滿魅力的罪犯形象立了起來。
但韓版為了配合半島統一的設定。
將柏林變成了一個來自朝鮮的軍國主義者。
開口閉口就是「制造恐懼,暴力鎮壓」。
角色質感和氣場都垮得稀碎。
此外,韓國《紙鈔屋》在主題表達上也失去了原作的厚度。
西班牙原作的內核,實際上是多重的。
一方面,它包含了對權威的挑戰。
教授窮盡半生籌備的搶劫案,像是一出對抗資本主義的行為藝術。
「如果政府偷了人民的錢,我就把它搶回來。
2011年歐洲央行印了1710億歐元。
這些錢直接從印鈔廠進入了銀行,進入富人的口袋,還稱之為『注入流動性』。
為什么沒人說他們是強盜。」
另一方面,它還諷刺了「以反抗之名,行不義之事」的暴力。
教授深知,輿論和人民,是他對抗政府的最大武器。
只要設陷阱讓警方掉落,撕開他們的虛假面具。
就能煽動起人民的狂熱,從而成為「羅賓漢」似的英雄。
可惜。
這些豐厚內涵,在《紙鈔屋》韓版第一季中,基本上毫無展現。
開頭挖下的南北對立大坑,在結尾也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導致整個劇作浮于表面,缺乏深度。
雖說目前僅出一季,但作為單獨釋出的劇集,這個理由并不足以作為借口。
明明一手好牌,怎么就打了個稀巴爛。
究其根本,可追溯到立項之初。
網飛韓國內容總監Koe Lee,就本劇接受采訪時曾說:
「有時候,翻拍似乎是由商業決策推動的,而不是和講故事相關的決策。」
答案不言自明。
《魷魚游戲》等項目的成功,讓網飛韓國團隊們看到了巨大商機。
《紙鈔屋》,一個集合了警匪、懸疑、階級對立的劇本,看起來與韓國的土壤再契合不過。
而網飛韓國的商業生態,又決定了它的制作方向。
第一,平臺上的韓國內容,優先為韓國國內觀眾制作。
第二,最終目的是加強粉絲參與度,吸引新會員。
細數改編部分,可以明顯感受到這種討好。
南北統一的架空設定,最大化了本土觀眾的興趣點。
找來一眾強卡司坐鎮,直接鎖死收視率保證。
從這一點上來看,確實成功了。
居高不下的播放量,就是它的完美KPI。
但如此口碑下,短暫的成功還能維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