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我就是演員》的舞臺上,楊蓉的一番言論引發大量網友的關注。
她先是直言當下的影視圈流行少女人設,因為這種情況,很多大齡女演員沒戲演。
再來,就是希望市場能夠給她們這樣30+、40+的女演員更多機會。
因為這段話,國內中年女演員無戲可拍的問題又掀起了一波大討論。
這并不是楊蓉第一次提出這個觀點,就在這段發言的兩個月之前,她也說了這事兒。
當時,網劇《沙海》剛播出,她在這部劇中的表現,遭到了不少網友的吐槽。
劇中,她飾演女醫生梁灣,外形甜美,個性活潑,雖對未來迷茫,但仍勇敢面對。
雖然人設討喜,但楊蓉還是陷入了30+還在演小女生的質疑。
對此,她編輯了一段長文來聊梁灣這個角色,并提到了自己的瓶頸期。
她說,“我不是害怕老去,而是當下的影視環境讓女演員不敢老去,我們這一波30+的女演員努力維護著少女人設,不是因為我們喜歡,而是市場需要。”
結合楊蓉的演藝生涯來看,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她在這時候發出這樣的感嘆。
楊蓉出道很早,15歲就出演謝晉執導的電影《鴉片戰爭》,16歲時就被上海戲劇學院破格錄取。
大學四年,她就演了不少戲,畢業之后,楊蓉更是片約不斷,和很多知名的演員合作。
本以為她能很快紅起來,然而這么多年過去了,還是“千年不火”的體質,離爆紅總是差一點點。
楊蓉過于佛系的性格,更是讓她接連錯過了張藝謀、趙寶剛、海巖的邀約,丟失了很多大爆的好機會。
即便后來,她簽約了于正的工作室,演了很多出彩的反派,還是沒能火出圈。
轉眼間,楊蓉已經41歲,對于年紀不再占優勢的她來說,轉型可以說是迫在眉睫。
而眼下,就有一部她的轉型之作開播了,它就是——《大山的女兒》(原名《新時代青春之歌》)。
這部30集的扶貧劇于6月末登陸央視一套播出,可以說是今年主旋律電視劇的重頭戲之一。
不僅在《新聞聯播》中亮相宣傳,連人民日報也用了半個版面強力推薦,排面十足。
該劇播出后,收視率連續三天高居全國榜首,收到了網友“劇集制作用心”、“演員演技動人”等好評。
排面、開場、觀眾反饋都很好,難道楊蓉這一次抽到“收視王炸”了?總是離爆紅差一點點的她,終于要火了?
這是楊蓉首次主演主旋律劇,也是首部以“時代楷模”黃文秀為原型的電視劇,和她搭檔的是演技過硬的演員劉奕君。
此外,還有涓子、李君峰、陸玲、鄭曉寧、何音、王新軍、趙亮、陳創、許文廣等實力演員參演。
劇中,楊蓉飾演了一個和以往截然不同的角色,黃文秀。
黃文秀是優秀黨員、時代楷模,碩士畢業的她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奮戰在扶貧一線。
然而在2019年的6月,她冒雨奔向受災群眾,不幸遭遇山洪,30歲的年輕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扶貧路上。
黃文秀將青春獻給大山,奮斗于脫貧攻堅的事跡非常感人,該劇就是以她的原型創作的。
劇集開篇采用倒敘的方式,一開始就先上演了一場催人淚下的告別戲。
在一個電閃雷鳴的雨夜,楊蓉飾演的黃文秀獨自駕車,在山路上行駛。
雨勢越來越大,危險一觸即發,沒多久,人和車就被泥石流困在路上。
畫面的另一端,很多人擔心她的安危,不斷打電話給她,卻無人接聽了。
黃文秀的生命,永遠定格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
緊接著,畫面來到她研究生剛畢業那會,開始緩緩道來這個來自大山的姑娘的夢想。
原本,黃文秀已經找到一份好工作,只要留在大城市發展,完全可以事業愛情雙豐收。
但是,在貧困戶家庭環境長大的她,最終還是選擇回到家鄉,參與家鄉的扶貧和建設。
回到家鄉后,黃文秀被分配到偏遠貧困的百坭村,擔任第一書記。
然而,前方等待她解決的,不只是村民脫貧的問題,還有很多棘手的事情。
村容村貌較差,基礎設施落后,領導紀律散漫,村民不搭理……
為了改變落后貧窮的百坭村,黃文秀帶著村里的干部,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白天跋山涉水、挨家挨戶上門走訪,了解貧困戶的情況;晚上開會總結,研究解決方案,商量脫貧計策。
1年2個月20天里,黃文秀不辭辛苦、任勞任怨,帶領全村88戶418人成功脫貧。
《大山的女兒》用了30集的體量,來講述黃文秀這段帶領村民一步步脫貧致富的人生。
黃文秀的感人事跡,是這部劇最打動人的地方,僅僅是開篇就戳中觀眾不少淚點。
而從已經播出的內容來看,這部劇還有不少亮點助推其成為國產劇里的“王炸”。
首先,真實的鄉土風貌,充滿煙火氣的農村。
作為扶貧題材劇,《大山的女兒》無論是人物造型還是故事場景,都很有鄉土氣息。
崎嶇的山路,連綿不斷的群山,一副美麗又貧苦的農村風貌躍然熒屏。
劇中的演員都是以最真實的狀態扮演自己的角色,幾乎沒有美白磨皮,非常真實和接地氣。
《大山的女兒》有著鮮明的“粗糲”感,破舊的木門、又臟又亂的屋子、雜亂堆放的農具……
真實還原了脫貧前貧困村的生活場景,每一幀畫面都很熟悉。
其次,演員演技扎實有代入感,塑造了鮮活、立體的農村群像。
楊蓉和原型非常像,戴著眼鏡、梳著馬尾辮的她,真有女大學生的既視感,看不出來已經41歲。
說著廣西普通話的楊蓉,將人物本性的土里土氣和樸實無華的氣質演繹得很到位,仿佛她就是黃文秀本人,就是那位堅韌不拔的大山姑娘。
為了演好黃文秀,楊蓉深入她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閱讀大量關于她的資料。
不僅如此,她在進組前還學了兩個月的廣西話,結果因為說得標準,還被導演“嫌了”。
正式因為有了這段經歷,楊蓉才能把黃文秀這一人物塑造得真實自然,打動觀眾。
在和劉奕君飾演的農戰山爭吵的那場戲中,眼淚已經在眼里打轉,但是人物的倔強,讓她沒有流下來。
一句“我黃文秀不是來鍍金的,是帶著鄉親們脫貧的”,可以說是信念堅定,張力十足。
不演反派的劉奕君,這次飾演的是百坭村的支書農戰山。
穿著民族服飾的他煙一點,眉一皺,廣西話一出口,完全就是土生土長的廣西鄉村干部。
農戰山心系村民但安于現狀,性格固執,劉奕君將他身上的矛盾感演繹得恰到好處。
除了楊蓉和劉奕君之外,《大山的女兒》中還匯聚了不少觀眾的熟人面孔。
比如,《上錯花轎嫁對郎》中昌平公主的飾演者涓子。
這次,她在劇中飾演的是百坭村的村民蘭雙應。戲份雖然不多,卻也演出了自己的特色,一個有主見、心地善良的農村婦女。
還有,《山河月明》中耿炳文的飾演者鄭曉寧。
他經常在一些正劇中客串角色,且大多是正面形象,這次也不例外,他飾演的角色是黃文秀的父親。
在和楊蓉的對手戲中,他穩穩將父親的形象立住,演出了對女兒心疼、無奈、欣慰等情緒。
最后是,細膩溫暖的情感。
該劇從第一集起就戳中觀眾不少淚點,除了開頭黃文秀因公殉職的情節,還有就是她決定回鄉扶貧的橋段。
學生時代,黃文秀是靠著扶貧資助得以繼續學業的。她一直對此心懷感恩,她的家人也是一樣:“我們欠國家太多了。”
當她決定放棄優渥的工作而回到貧困的家鄉時,身邊的人都不理解,只有她家人支持。
天下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但黃文秀的父母卻認為只要兒女走的是正路,那就是好路。
這一切非常打動人,也正因為這樣,最后她因公殉職的故事才顯得更加虐心。
聊完了以上的亮點,咱們再來說一下這部劇的一些不足。
比如,主角光環有些過于耀眼。
如果把黃文秀當做一個普通的角色來看,那么她在前兩集的形象并不討喜。
新官上任的她直接來了三把火:不開會,先掃地,開會不抽煙,給包括鎮長在內的所有人上了一課。
然而這樣很多人還沒有抱怨,只能說原型人物的光輝太強。
以及,劇情轉折稍顯生硬。
第4集中,陳創飾演的百坭村的村民龔福洋原本還在向黃文秀告狀,說村兩委貪污他的低保款。
然而,鏡頭一轉就到第二天了,龔福洋轉身又跑去鎮長那里申訴,關于他和黃文秀交談的結果不了了之。
總的來說,《大山的女兒》還是值得一看的,這種帶領家鄉脫貧致富的劇也和央視的氣質貼近。
而對于一直被稱為“千年不火”和“萬年老二”的楊蓉來說,這次也是憑借新劇收獲了不錯的效果。
目前劇情還只更新到第5集,楊蓉轉型之路也才剛剛拉開帷幕,后續的發展能否讓人繼續驚艷,只能等待更新了。
青石電影 | 梅理卿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