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馬如龍,下馬似虎”——
“馬蹄聲起,馳騁無敵”。
京腔起,朗誦者語調鏗鏘,氣韻千回百轉,余音不絕。
鏡頭里黑馬矯若游龍,萬馬奔騰之間,日軍潰散而去。
是的,它來了,又一部抗戰大劇來了。
今天,這部積壓三年,吳樾自編自導自演,集合了雷恪生、劉佩琦、譚凱、張晞臨、曾江、夏一龍等多位演技派的《烈火戰馬》,就要登陸愛奇藝網播了。
而其中一位老戲骨曾江,已經離世,這也成為了他的遺作。
我知道,你想問什么——是不是,又一部抗戰神劇?
神不神,見仁見智。但,在國產抗戰劇小銀幕稀缺的狀況下,這部劇的出現,的確能為抗戰劇迷解解渴,止止癢。
對于普通觀眾來說,最近的國劇屏幕新劇不斷,央視兩部現實題材作品《關于唐醫生的一切》和《大山的女兒》正播得如火如荼,趙麗穎《幸福到萬家》也在昨晚開播了。
但觀眾在選擇性障礙中,又會發現,似乎近期屏幕上,高燃的作品,暫缺。
而從片花來看,基本可以斷定,《烈火戰馬》應該是近幾年最讓人熱血沸騰、最敢燒錢的國產抗戰大劇之一了。
它應該具備,抗戰劇傳統意義上的 “好看”。
但在好看背后呢?這部42集抗戰劇到底值不值得一看?
別急,不用等今日馬蹄聲起,現在就一起上馬,看《烈火戰馬》,是否真的馳騁無敵。
1、 出陣:終于有一部國產劇,講述抗戰中騎兵的故事
《烈火戰馬》當然是圍繞“馬”的故事展開,更準確地說,是聚焦新四軍第一支精銳鐵騎的傳奇,再現他們從1941年至1945年間,為抗戰勝利作出的重大貢獻。
根據資料記載,到了抗戰的中后期,我軍比較大的根據地中,基本上都陸續組建了自己的騎兵部隊。在裝甲部隊缺乏的情況下,騎兵部隊屬于八路軍、新四軍的王牌利器。例如在江淮地區的一次戰斗中,新四軍騎兵與日軍騎兵正面較量、對沖,而此時的日本騎兵已經不是我們的對手了。
而本劇的主人公,叫趙大旗,寄托“大旗招展,揚我國威”之意。
從故事來看,先是破,后是立。
破,是“國破家亡”。
趙大旗本是江蘇泗縣的鐵掌世家趙氏族的獨子,但1941年春,抗日戰爭進入到最黑暗最殘酷的階段,日軍威逼趙家給日軍騎兵定做馬掌。但趙大旗的母親就一句話:他們要,我們就給他們做,不過也要讓他們死在我們的馬掌上。
安上趙家的“特制馬掌”,日軍果然損失慘重,趙大旗親眼看著父母在城門樓死于日軍的折磨之下。
和許多抗戰劇一樣,破滅是為了完成“英雄的誕生”。
在目睹親人的離去后,曾經無憂無慮的趙大旗,長大了。
破之后,就是立。
為雪國仇家恨,趙大旗投身新四軍,正碰上新四軍籌建南方第一支騎兵團,沒馬怎么辦?趙大旗就去日軍那里“拐”了一批好馬。
參軍一開始是因為憤恨,要復仇。但最終他也從一個桀驁不羈的草莽英雄真正融入集體,運用自己的經驗、智慧和勇氣,協助騎兵團逐步解決了馬匹、裝備、戰術等問題;而他自己也通過在騎兵團的歷練和戰火的洗禮,成長為一名鐵骨錚錚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如果單看劇情介紹,故事雜糅了家族恩怨、兒女情長、馬上決戰等元素。但,最關鍵的,還是故事中如何爆發出純粹的感染力。
特別是,在以往的抗戰題材電視劇中,馬是很常見的元素,但從來都只是“道具”而非“演員”。而《烈火戰馬》將馬的元素貫穿始終。
劇集能否將馬上抵抗侵略者的英雄精神展現出來,是其成功的關鍵。
作為一部馬背上的軍旅大戲,片花給我的感覺,用六個字形容:
腎上腺素狂飆。
作為一個動作演員,吳樾設計的馬戰動作場景,一開場就非常抓人。
劇中既有我軍騎兵與日軍騎兵的正面對決,也加入了大量極具設計感的新穎而亮眼的動作戲,拳拳到肉,酣暢淋漓。
馬戰,絕對不只是淺嘗輒止的噱頭,而是貫穿整部劇的重頭戲。
當然,劇中還有大量荷爾蒙炸裂的槍戰元素。
也有大量近身搏斗的場面。
簡單粗暴,拳拳到肉。
單獨剪出來,那就是一部動作爽片。
其中一場動作大戲,是男主和譚凱飾演的國軍將領,幾乎已經彈盡糧絕,被日軍重重圍困,生死時刻,兩人各自吼出自己的姓名、部隊番號,面對絕境,誓死血戰。
站到最后一刻,男主縱身上馬,點燃炸藥包引線,然后輕拍馬背,奮勇沖進日軍陣中。
最后炸藥爆炸,火光四射,日軍被炸得人仰馬翻,戰馬也犧牲于爆炸之中,這才是真正的——烈火戰馬。
2、 坐鎮:七大實力派,劇好不好先不說,演技管夠
除了馬,《烈火戰馬》的核心看點,還是人。本劇的演技派陣容,堪稱品質的最大保障。
首當其沖的,吳樾。
可以說,這是一部從上到下透出吳樾個人風格的抗戰大戲,他既是核心主演,也是導演,還是唯一的署名編劇。
作為動作演員,吳樾的硬件條件堪稱頂級。他5歲習武,7歲參加武術比賽,成為中國年輕的武英級運動員,國家個人精英賽“八極拳”第一名。
1997年,他以全國表演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后又以表演專業第一名的成績成為中國國家話劇院專業演員。一出道,就拿到了男二號的角色,起點頗高。
但一直到2009年出演張紀中版《西游記》孫悟空的角色,才真正打響名號,之后的《東北往事》、《殺破狼·貪狼》、《葉問4》,他總算一拳一腳打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但這幾年吳樾連續推出了《張三豐》等多部網絡電影,真正拿得出手的作品卻不多,更一直沒有大爆的劇集,《烈火戰馬》,可以說是他為自己量身定做的劇集。
成長、參戰、以命相搏……趙大旗這個角色,絕對透出吳樾的“本能”。
但他將如何塑造角色,依然是一大懸念。
從過往作品看,吳樾演配角風格相對沉穩,低調卻有力,往往不失精彩,但演主角常常用力過猛,甚至略顯浮夸油膩,對于他這個級別的演員來說,已經不缺關注度,缺的就是優秀的作品。希望吳樾這次能完成自我突破。
第二位,劉佩琦。
作為國家一級演員,從《無悔追蹤》中的肖大力,《大宅門》中的白穎宇到《白鹿原》中的朱先生等,劉佩琦演一個角色算一個角色。
尤其是《大宅門》中飾演的白家三爺,雖然典型的敗家子,卻在最后一集氣節盡顯,一集“圈粉”。
這次他的角色依然是鐵骨錚錚,面對當漢奸的孫輩一巴掌扇過去,毫不含糊。雖是配角,但卻力道十足。
第三位,曾江。
曾江已經于2022年4月27日去世了,一轉眼兩個月過去,看到他的名字,許多觀眾還是忍不住有些神傷。
當年《射雕英雄傳》中的“黃藥師”,這次依然演的是一個霸氣十足的角色。
趙家馬掌鋪傳承人趙八爺,公認的京城一絕。臨死前舞動大刀,大戰日本人,至死威風凜凜,不輸氣節。
正是在他的感染下,才有了后來的趙大旗。
曾江雖不是科班出身,但塑造的角色往往都有血有肉,十分傳神,絕對是寶藏配角,這次的角色,依然看得令人動容,老戲骨至死,都是要演好戲的。
第四位,雷恪生。
老爺子在《大宅門》和劉佩琦合作過,在《花樣爺爺》里和曾江合作過,如今已經退休的他偶爾還是會出現在熒幕中,每次都是畫龍點睛般的存在,這種老戲骨一出來,京味兒就有了。
這次他飾演的葛掌柜戲份不多,卻撐起了劇集的喜劇部分,第一集就被男主忽悠地七葷八素,最后一句“你就是活祖宗”然后溜之大吉。
老爺子演了一輩子戲,不能說沒演過爛劇,但他的戲都是好的。
第五位,譚凱。
這幾年的譚凱,逐漸成為國劇的黃金配角。
《數風流人物》中的左權 ,《與君初相識》中的四方神君,《掃黑風暴》中的貪腐區長董耀,古代近代現代,歷史人物虛構人物,正面角色反派角色,演誰像誰,演啥是啥。
其實他還是抗戰劇老演員,曾憑革命戰爭電影《旋風司令韓先楚》獲得第12屆電影頻道電影百合獎優秀男演員獎,
《邊城》等作品中他的表演都不俗。
這次他飾演的是男主情敵的角色,但卻在最后一刻與男主并肩作戰,奮勇殺敵,角色光彩,絕不亞于男主。
第六位,夏雨。
17歲成為國際A級電影節影帝,現在集金雞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新加坡國際電影節、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等多個影帝于一身,但卻是國內最低調的男演員之一。
多年來沒有緋聞,不爭番位,主角能演,配角也不含糊,大金牙演得絕了。
本劇中他只是客串,但一個被捕的鏡頭,眼神淡定,從容不迫,氣場全開。這樣的好演員演戲不在戲份多少,演一場我就看一場。
第七位,張晞臨。
又一位實打實的實力派。從《黎明之前》開始,這位演技派越戰越勇。
從《巡回檢察組》,到去年的古裝懸疑劇《風起洛陽》,今年的《杠杠》,越來越多的國劇中,能看到這位金牌配角。
這次他演的,又是一個忍辱負重的角色,一句臺詞,張力拉開,“這里才是我的戰場。”又穩了。
3、 破陣:拍了那么多抗戰神劇,國產抗戰劇能不能硬氣一回?
本劇的播出平臺是愛奇藝,對于一部抗戰劇來說,上星播出才最有利,畢竟這一類型的受眾,主要是中老年男性觀眾。網絡播出,意味著巨大的收視流失。
尤其是,無論品質如何,《烈火戰馬》都是花了力氣拍攝的作品。
劇集前后多次調動5000匹次,只為真實再現騎兵戰的宏大規模和震撼場景。從大場面的拍攝和演員陣容看,也絕對不便宜,劇集的視覺效果,在同類作品中是不輸場的。
不過,近期已經有多部抗戰劇最終落戶網絡,背后其實是衛視對于播放抗戰劇的謹慎。
抗戰劇這個題材,在早年曾是大熱門,一部《亮劍》,至今依然不斷重播,可見這個類型穩定的吸引力。
但后來,越來越多的抗日神劇充斥熒屏,光是主角姓名就能聽出一股神劇的味道:《向著炮火前進》里的“雷子楓”,《獨立縱隊》里的“孟云霄”,《我是趙傳奇》里的“趙傳奇”,《我叫劉傳說》里的“劉傳說”,不是云霄就是傳奇、傳說,結果迅速消耗了這種類型的口碑。類似《雷霆戰將》這樣的作品,更是對這種類型的沉重一擊。
近年真正的純抗戰劇,大概只有2019年王新軍、秦海璐、李雪健的《河山》。成功者少失敗者多,各方就日益遠離這個類型了。
其實抗戰劇有草莽味道不是問題,經典抗戰劇中,既有《戰長沙》這種史詩氣質的作品,也有《亮劍》《永不磨滅的番號》《民兵葛二蛋》這種草莽英雄的傳奇。
問題只是,太多的抗戰神劇,只記得了“神”,忘記了“劇”。
《烈火戰馬》能為抗戰劇爭口氣嗎?至少在劇中,我看到了一種簡單的相信。
吳樾為男主寫的一段臺詞,我認為很精彩:
“人民不是說窮苦老百姓的人民,幫助過我們的和沒有幫助我們的,對我們有意見的和沒有意見的,所有在這個社會上存在的人都是人民,我們共產黨人是為了人民而戰,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去拋頭顱灑熱血。”
希望這份信念,能貫穿整部劇中,而不是劇集的吉光片羽。
“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
抗戰劇不止是抗戰劇,也是在呈現歷史。
歷史正在遠去,老兵逐漸凋零。但有些東西,不該被忘記。
從這個意義上說,抗戰劇自有其意義,但前提是,這屆抗戰劇,能對得起我們的觀眾。
聲明:刊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