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名為《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文章,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后來該文章被收錄進中學課本,深刻的影響了幾代人。
從此,中國人民志愿軍有了一個新的名字:最可愛的人。
在這篇由作家魏巍創作的報告文學中,曾這樣寫道:
“最后,勇士們的子彈打光了。蜂擁上來的敵人,占領了山頭,把他們壓到山腳。飛機擲下的汽油彈,把他們的身上燒著了火。這時候,勇士們是仍然不會后退的呀,他們把槍一摔,身上、帽子上冒著嗚嗚的火苗向敵人撲去,把敵人抱住,讓身上的火,把要占領陣地的敵人燒死。”
彼時的魏巍,剛剛從朝鮮戰場回來。
去朝鮮之前,他被調到了總政,后來作為特派小組的一員,到朝鮮去了解美軍戰俘的思想情況,在接觸中,他了解到,很多美國士兵也有極為強烈的反戰情緒。
更何況,他們還遇到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勇敢的軍隊——中國人民志愿軍。
本來完成調查寫完報告之后,魏巍就可以回國了,但是他并沒有這么做,而是上了前線,這一待,就是3個月的時間。
就在這3個月的時間里,他親眼看到了戰士們的英勇和無畏,見識到了敵人飛機的轟鳴,也看到過許多戰士被比驚雷還要響一百倍的爆炸聲震聾耳朵。
魏巍看到了被鮮血浸透的泥土。
這一段的經歷,讓他終生難忘,因此在回國之后不久,讓全國乃至所有人都知道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們的高貴品質,就成為魏巍埋藏在心頭的巨大使命。
沒多久,《誰是最可愛的人》就正式發表在了《人民日報》上。
今天,又一部抗美援朝題材的影片,正式登上了主流視頻平臺開啟首播,它的名字叫做《狙擊英雄》,有沒有聯想到啥?
提取一下關鍵詞:抗美援朝、狙擊手。
沒錯,今年春節檔張藝謀的電影《狙擊手》就是一模一樣的題材,而且都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冷槍冷炮”運動時期,那么何為“冷槍冷炮”?
這里有必要詳細說一下。
朝鮮戰爭進入到1952年后,雙方都進入了陣地拉鋸戰狀態,為了大量殺傷“聯合國軍”有生力量,我軍司令部要求在全軍范圍內組織特等射手,對聯軍的單個目標進行射殺。
就此,也被稱為“冷槍冷炮打活靶”的冷槍冷炮運動,配合志愿軍的狙擊活動,作戰效率大大提高,真正做到了“讓敵人低下頭來”,并且該運動一直持續到了戰爭結束。
那么,《狙擊英雄》是對《狙擊手》的拙劣模仿,還是別出心裁,各有千秋?
1、入局
1952年初,朝鮮的冬天,就是一個冰窖子,敵人幾千發炮彈落在陣地上,土都是燙的。
大約一個連的士兵,躲在地下掩體中。
伴隨著外面炮彈擊中目標,以及敵軍飛機不斷轟炸的巨大轟鳴聲,戰士們的頭頂,有泥土簌簌落下,但無人在意,也沒有閑余的時間在意。
因為一場大戰,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階段。
一位老兵模樣的人,處變不驚,這樣的場面,自從他參軍以來,已經見過了太多次,他眼神凌厲地掃向身邊一個頗為年輕的戰士,斥責道:
“上頭抖,你也抖,抖你個錘子!”
嘴上說著,卻把自己的軍用水壺遞向了那個緊張不已的新兵蛋子,不容置疑地說:“喝!”
新兵拿到水壺,晃了晃:
“班長,這就剩最后一口了,你喝吧”。
被叫做班長的老兵,顯得不耐煩地催促新兵蛋子快喝,下一秒,他就被嗆得紅了臉的新兵蛋子逗樂了,原來,這水壺里面,裝得不是水,而是烈酒。
酒可是好東西。
“瓜娃子,喝口酒,暖和了,扣扳機就不卡殼了”。
特射班的班長高占奎帶領幾個特射班的戰士走過長長的甬道。
在這個相對狹窄逼仄的空間里,他高亢的聲音在漸漸低落的炮聲中,傳到了每個戰士的耳朵之中,猶如提振精神的一劑猛藥。
可當戰士們打開門的一剎那,一條火龍咆哮著撲向他們。
許多戰士瞬間被火焰吞噬,其余人也都趕緊躲避,慌亂之中,只有高占奎反應最快,他大喊著“趴下”,然后用手中的狙擊槍對準了“火龍”的操控者,一個拿著火焰槍瘋狂噴射的美國士兵,一擊即中,正中眉心。
戰士們迅速脫下棉衣,撲打著身上的那些恐怖的火焰。
一顆手榴彈,接著被扔了進來。
其中的一名戰士將離手榴彈最近的班長推到一邊,自己則直接趴在了手榴彈之上,他知道,這樣能夠挽救許多戰友的性命,他可以有其他選擇,但他只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誰才是最可愛的人?
是替我們負重前行,保家衛國、英勇無畏的志愿軍戰士們。
2、一部帶有誠意的作品
相較于許多吸引眼球的題材,戰爭片一直都在國產電影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比如這兩年連續登上春節檔的戰爭巨制《長津湖》系列。
該類影片在不斷創造票房神話的同時,也在向我們傳達著不忘先烈的正向精神。
因此,當這部和張藝謀的《狙擊手》在題材上高度相似的《狙擊英雄》,在上線短短4個小時之后,就已經拿到了主流平臺飆升榜的冠軍。
可見,觀眾依然十分買賬。
在我看來,《狙擊英雄》能夠取得這樣的好成績,除了題材自身的優勢以外,和影片本身的質量,也有著莫大的關系。
簡單概括,這是一部帶有誠意的作品。
故事講述了在朝鮮戰爭的“冷槍冷炮”時期,以高占奎為代表的狙擊手們,在戰場上無所畏懼,利用自身的智慧、膽識、氣魄和能力,將“從戰略上蔑視敵人,從戰術上重視敵人”這一方針貫徹到了極致。
當然,影片還埋設了另一條線:
成長。
任東風在這場戰役開始之前,還是一個十足的菜鳥,那個“哄騙”他喝下烈酒,卻打心底里關心愛護他的班長犧牲之后,他滿心都是復仇二字。
因為仇恨,任東風擅自行動。
而在戰場上的軍隊和軍人,唯有紀律嚴明,方能百戰不殆,最好能做到“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
在任東風的身上,我們就看到了成長二字。
從不聽號令,一心只想復仇的新兵蛋子,到冷靜沉著、不動如山的優秀狙擊手,在任東風成長的同時,他還和前輩高占奎一起,成為了絕世搭檔。
這體現出了另一種精神:傳承。
可以這么說,在日益成熟的網大體系里,《狙擊英雄》就代表了一種進步的形態,它沒有院線電影的高投入,但它們卻有著自己的制作水準和要求。
假如哪一天這類影片真正火了,或許能夠讓許多院線電影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