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侯耀華的口碑不是很好。其實侯耀華如果還呆在影視界,而不往相聲圈里鉆,肯定不會引來這么多質疑。看過《編輯部的故事》的朋友,應該沒有幾個人會覺得侯耀華演得不好,可是他非要說相聲,水平確實不怎么樣,這樣就真的讓很多人無法忍受。
也難怪侯耀華要往相聲圈里鉆,人家畢竟父親是侯寶林,弟弟是侯耀文,而且父親和弟弟都已經離開了人世,侯家相聲的大旗確實是個挺有誘惑的東西,侯耀華當然不能袖手旁觀。
這種態度應該是沒有什么問題,但問題在于侯耀華確實不屬于那種有相聲天賦的人,沒有遺傳父親的相聲基因,而且他也不屬于那種后天愿意努力的人。總之他確實不適合在相聲方面發展。
但是不適合碰到一定要,還是精神戰勝了水平。當然最主要還是人家有那個資源,人家是侯寶林的兒子,在相聲圈里誰都會給點面子。正因為有這樣的面子,才能在63歲時拜師常寶華,正式在相聲界有了師承,成為了名正言順的相聲人。
很多粉絲對常寶華收侯耀華頗有微詞,有人覺得他是老糊涂了,有人覺得他是趨炎附勢,想和侯家攀上關系。不管出于什么樣的原因,常寶華收侯耀華都確實不是一件成功的事情。不僅是因為收了一個不會說相聲,也不想提高相聲水平的徒弟,還因為滿座了侯耀華提出當大徒弟的無理要求,而讓原來的大徒弟牛群非常憤怒,從此和常寶華一刀兩斷。
難怪有人說侯耀華就是相聲圈的攪局者,他不喜歡遵守規矩,總是做出很奇葩的事情。如果說63歲拜師還算是個正事,那么非要收何云偉為徒,替父親和弟弟清理師門,收了一批演小品的和唱二人轉的當徒弟,給漂亮的女徒弟買假包。這些種種行為,真的讓侯耀華完全成了一個笑話的代名詞。
不過侯耀華也不是一無是處,他對相聲也曾經做出過一個貢獻。
侯耀華對相聲有貢獻,馬老經典出自他的素材,觀眾說他適合脫口秀。
您知道是哪段經典嗎?
喜歡相聲的朋友肯定知道馬三立先生有一個經典的相聲小段,叫《家傳秘方》說的是一個人在外面買了一個專門治身體瘙癢的家傳秘方。等有一天真的身上癢癢,拿出來想用,結果剝開了好幾層小紙包,結果里面有兩個字:“撓撓”。很多人應該都聽過馬老表演的這個節目。但是這個節目的素材來源于侯耀華的提供,恐怕就有很多人不知道了。
情況是這樣的,在侯耀華還沒有拜師常寶華的時候,他經常到常寶華家聊天,一次他給常寶華說了個小笑話,就是馬老的《家傳秘方》的雛形。后來經過馬老的藝術加工和再度創作,展現在觀眾面前的就是這段經典的《家傳秘方》。
了解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有的觀眾腦洞大開,突然覺得侯耀華其實可以話說脫口秀。因為脫口秀和相聲有些像,但是更多是碎片化的包袱。通過侯耀華講的這個小笑話,有些人覺得他處理大段相聲作品不行,也許好一些像小笑話的東西應該還可以。
當然也有一些人持不同意見,覺得別小看小的笑話和段子,更別小看脫口秀。馬老晚年的作品主要以單口的小段子為主,可是看看人家那水平,就知道小段子也能表演的出神入化。在脫口秀的演員中也有很多非常優秀的,他們的水平真的不是侯耀華可以比的。
不管侯耀華在小段子上水平如何,也不管他能不能表演脫口秀。能夠提這樣見解的觀眾肯定也還是覺得侯耀華有挽救的空間。
是啊,其實侯耀華如果不非削尖了腦袋,往相聲圈里扎,還非要成為候家扛旗的人物,如果安心在影視上發展,順便講點笑話和脫口秀,那么現在他也依然還是那個收大家歡迎的余德利(編輯部故事中侯耀華扮演的人物)。
所以人還是要知足,要正確評估自己,不能被自己表面的條件所左右。就像侯耀華,不能總是想著自己是侯寶林的兒子,侯耀文的哥哥,不能總想著要想著扛起侯家的大旗。想在相聲圈里混出名堂,就應該是真正喜歡相聲演員,而不是因為是侯氏子弟就必須要在相聲圈如何如何。
觀眾說侯耀華適合說脫口秀,雖然有調侃的成分,但是其實也確實是侯耀華的一條出路。說相聲水平不是一天半天可以練成的,但是侯耀華還是有一定幽默能力的,所以可以搞點類似脫口秀的小節目,表演和創作都可以,都是給他人帶去歡樂的事情,應該是和相聲的功能是一樣的。不過以侯耀華的性格和做事風格,他應該是看不上脫口秀的。
歡迎關注江丞相聲視界,相聲的世界里不是沒有悲傷和艱難,但是相聲傳遞的永遠都是快樂和輕松。這就是相聲的格局和哲學,也是每個人獲得幸福人生需要具備的格局和哲學。
今日話題:您認為侯耀華是不是更適合脫口秀的創作和表演?我們一起傾聽,一起分享。
免責聲明: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原創不容易,喜歡可以按右下角投幣按鈕,鼓勵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