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撰稿人|小艮在電影中尋找生活的更多可能。前幾日,周星馳60大壽,輿論場沒有預想中的熱鬧。其上一部作品《新喜劇之王》停留在三年前,雖然票房賣座,還是讓“炒冷飯”的聲音愈加放大。記憶中,演員周星馳與導演周星馳的形象總是分野不明,正如他早期的代表作,其實大多都不是由他執導,卻和他強烈的個人創作風格保持了統一。這位華語影壇“不可無一,難得有二”的喜劇之王,是演員中的傳奇,亦天生帶有不容忽視的導演才華。他沒變,只是老了。「導演的誕生」第五期,聊周星馳。導演的誕生周星馳
高光時刻/1990年,憑借《賭圣》打破香港電影票房紀錄,一個字頭誕生。此后,電影只要帶上“周星馳”三個字就會大賣。/1991年,周星馳與成龍、周潤發并稱為“雙周一成”。/1992年,香港電影票房榜前10位,周星馳一人獨占7位,前5名都是他的作品,這一年被媒體譽為“周星馳年”。/2003年,拍出生涯最高杰作《功夫》,風靡全球。/2016年,《美人魚》成為中國內地首部票房超過30億元的電影。作品關鍵詞關鍵詞一:無厘頭宗師周星馳,靠著獨樹一幟的無厘頭風格獨步影壇。但有意思的是,作為無厘頭的代表性人物,他跟吳孟達都說不出這個詞語的具體含義。
這并不奇怪,他們的成功并非源自對理論與概念的熟知,而得益于經驗、本能與天分。他自幼個性頑皮,在上學時,課間休息的鈴聲有具體規定:響第一下學生要立即停下動作;響第二下才可繼續走動。旁人嚴格遵守,周星馳卻總是反著來,甚至會做一些稀奇古怪的動作逗大家開心。說起來,無厘頭喜劇其實是舶來品。早在七八十年代,歐美的無厘頭喜劇便已發展成熟。代表作比如巨蟒劇團的《飛翔的馬戲團》《萬世魔星》,再比如《空前絕后滿天飛》。周星馳受此影響,在表演方式或橋段上都有直接的挪用與借鑒。
上《大話西游之大圣娶親》;下《空前絕后滿天飛》從具體執行與喜劇效果上看,周星馳作品是更勝一籌的,這得益于他自覺且堅持不懈地探索與運用。在創作早期,他就將類似的喜劇風格融合進電視劇《蓋世豪俠》、電影《小偷阿星》《一本漫畫闖天涯》中。
最終靠《賭圣》一舉成名。《賭圣》是對《賭神》的戲仿之作,劉鎮偉用了不到5小時就寫完了故事大綱。在表演方式上,周星馳幾乎一舉一動都在解構高進這個如神一般的英雄人物。
周星馳的個性,與這種自覺或不自覺的創作方式,恰好契合了無厘頭的精髓:“說話做事讓人難以理解,語言與行為也沒有明確指向。同時具備反邏輯、反精英、反崇高的精神。”(總結出自梅雪風《香港電影黃金年代》)在此后的作品中,周星馳一直延續這種創作思路,比如《賭俠》系列、《逃學威龍》系列,到了《唐伯虎點秋香》基本達到了爐火純青、隨心所欲的境界。
關鍵詞二:借橋之王除了獨樹一幟的表演風格,周星馳還特別善于“借橋”。所謂“橋”,就是橋段。他曾在一檔節目中說,故事橋段就那么多,關鍵看你怎么用。周星馳電影里的橋段,很多出自他幼時看過的粵語長片。粵語長片又稱“粵語殘片”,指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制作的粵語長篇電影,多以黑白畫質制作。因為普遍質量粗糙,又被稱為“七日鮮”(七日拍完)。《功夫》中“豬籠城寨”的日常場景、長鏡頭調度以及人物形象,靈感來自經典粵語片《七十二家房客》(1963)。
再比如《西游·降魔篇》里的諸多神功招式,無定飛環、天殘腳等其實都出自《如來神掌》(1964)。
周星馳對橋段的用法有正、反兩種。反,即解構。多見于無厘頭喜劇,比如周星馳正式以導演身份署名的電影《國產凌凌漆》。凌凌漆明顯是對007的一次全方位解構。出場就非同凡響,只見他手拿一杯馬提尼,置身于影影綽綽的集市中,這調侃的也是梁朝偉在《重慶森林》里喝咖啡的場景。
周星馳將特工形象徹底顛覆,先進設備藏于“箱神”中,非凡功夫藏在殺豬刀之上。尤其是看A片挖子彈的橋段,更是將咸濕笑話和反英雄發揮到了極致。
正,即強化。前文曾說過,《西游·降魔篇》中的“無定飛環”來自粵語殘片《如來神掌》,是“一邪雙飛三絕掌”中雙飛之一孫碧玲的武器和外號。原作中,無定飛環以真氣運行,可追魂索命。在《國產凌凌漆》中,周星馳同樣有借用(后續影響作品有《刺客伍六七》)。《西游·降魔篇》更為極致,無定飛環有多種形態,最初是段小姐的手環;在降魔過程中變身為克敵的兵器;段小姐愛意萌發變為定情的戒指;當唐僧悟透“眾生之愛皆是愛,無大小之分”后,又化成金箍,成為約束悟空的法器。在形態的變化、主人的流轉之間,暗含的禪宗佛理被輕輕點透。
周星馳真正具有“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的天分,很多橋段、道具經他的手,不僅能融為一爐,更能在他自己的故事中煥發新的神采。不過,他的作品能擊中人心的根本原因,不僅在技巧,更在于立場。關鍵詞三:底層悲歌周星馳電影的主角多是小人物,《喜劇之王》與《功夫》最為典型。《喜劇之王》的主線是龍套演員的追夢之路,臺詞即見品性,從開場面對大海的“努力!奮斗!”,到面對質疑與嘲笑時的“其實我是一個演員”,再到“天亮后就會很美的”。周星馳用非常日常的筆觸,刻畫出了草根近乎童真的生命力。
但周星馳也是殘酷的。片中有場戲,尹天仇雙臂點火后,主創竟會因為鴿子的擺位喋喋不休。這烈火,不止是在寫一個龍套的堅持,還在寫這種堅持的代價與徒勞。
比如妓女柳飄飄,她學習演戲的初衷,是為了“賣個好價錢”。
再比如那個畢業于香港大學經濟系的學生,找不到工作只好裝黑社會向別人要保護費。被混混打完,又被朋友們打。
他唯一的能做的,是用不要命的姿態和滿臉血污去嚇退他人,從而在社會上獲得一席之地。《喜劇之王》表面上是一部半自傳體電影,不過,周星馳想關照的,是亞洲金融風暴之后底層草根共同面臨的人生悲劇。他的電影,總能讓人笑著笑著,就慢慢觸摸到了現實的殘酷與冰冷。再比如《少林足球》,“少林功夫好耶”那場戲亦是同理。周星馳最溫暖也最純粹的地方是,他始終像個長不大的孩子,他愿意用童話將殘酷的現實包裹起來。《功夫》里,阿星最初是個要加入斧頭幫以實現人生逆襲的底層小混混,他想要的是錢和女人。諸多俠義之士舍生忘死,喚醒了他內心深處的善良,激發出了幼時夢想中從天而降的如來神掌。
這次重溫后,時光君傾向于理解為,周星馳在結尾處小心翼翼地設置了一個開放性結局——A.功夫的最高境界是寬恕,是返璞歸真。B.邪不壓正,除暴安良,只是孩子的幻想。
而那個曾經以為是玩笑的場景,周星馳也許是異常嚴肅和莊重的。一個普通人,也可以肩負起維護世界和平的重任。面對這種選擇,是不是只有小孩子才會為之駐足?再深一層想,究竟是命運選人,還是人選命運?
冷飯與熱望周星馳在完成了杰作《功夫》后,創作力明顯匱乏了,這是不爭的事實。之后他再出作品,總是會見到“炒冷飯”的評價。其實,周星馳一直都沒有變,他還是在試圖運用老橋段,嘗試著點石成金。他真的過時了?還是觀眾不需要他了?都未必。復盤最近三部作品:《西游·降魔篇》《美人魚》《新喜劇之王》,最大的問題是,小人物的根基沒那么扎實了,周星馳觸達不到當下年輕人的真切焦慮。同時,我們也能看出他的變化,更暗黑了。《西游·降魔篇》依然能見創造力,孫悟空狡猾、吃人,面目猙獰;豬八戒悲情、油光滿面,殺人如麻;沙僧恰恰相反,他因怨氣危害人間,但其本相更像個單純孩子,當他法力盡失后,民眾殺心四起。
周星馳一邊在打造心目中的西游想象,一邊又將反思的刀刃同時指向妖魔和人心。《美人魚》借用的是《色,戒》的故事架構,不過,在環保主題下是個階層敘事,美人魚組群必須經過重重的自我摧殘,才能與人類正常對話。
《新喜劇之王》,通過一個“偽勵志片”刺破了明星耍大牌與行業江河日下的真相。
周星馳的幽默,始終是建立在殘酷之上的。在這方面,放眼華語影壇,竟無后繼之人。所以,與其討論周星馳是否過時,不如反問一句:除了他,我們還能看到怎樣的喜劇?前不久,《銀河護衛隊》導演詹姆斯·古恩在推特上po出《功夫2》確認開拍的消息,讓影迷無比振奮。
無論如何,面對周星馳的新片,我們怎么可能不滿含熱望。關于周星馳的10件小事01小時候家里很窮,周媽媽凌寶兒買來雞腿做菜,將肉全夾給孩子,自己不舍得吃。周星馳有個老毛病,吃幾口就將雞腿扔在地上,被重打后,他又想到了辦法,嚼幾口吐出來,姐姐妹妹嫌棄,媽媽就能吃到肉了。在周星馳的電影里,常常有吃雞腿、吃雞翅的戲份。
02周媽媽在不忙的時候就會給孩子們吟詩唱歌,唱得最多的是毛澤東的《蝶戀花》,這也是為何周星馳會如此喜愛毛澤東的詩詞。03小學時,漫畫與卡通片風靡,周星馳會到一個賣電視的鋪子,花一點錢買一份糕點,就能看很久。04周星馳選角無定法。同學李健仁曾是運動健將,從臉型、胡茬來看都是猛男模樣。后來客串《武狀元蘇乞兒》,以“如花”一角走紅;在《國產凌凌漆》中,服刑前施展鐵腿水上漂的人,是影片聯合導演李力持,他也是周星馳的御用導演。
05杜琪峯對周星馳的評價是:“若不是周星馳,我可能還不知道方向。”原因是,周星馳個性與魅力太強,拍片時只要攝影機圍著他轉就可以,根本不需要導演。兩人在合作完《濟公》后分道揚鑣。06王晶在《圓桌派》上曾說,周星馳是(華語影壇)最好的喜劇演員,未來三十年沒有人能追得上他。07周星馳自幼缺乏父愛,常常在電影里演兒子。扮演父親的多是吳孟達。有人曾問劉鎮偉為何能跟周星馳相處那么好,他開玩笑說:“把他當兒子看待。”08周星馳與羅慧娟結緣于《蓋世豪俠》,非常恩愛。羅慧娟最大的夢想是做個賢妻良母,安穩過日子,卻被追逐事業的周星馳視作神經病。在《西游·降魔篇》中,周星馳復現了這段感情,并借段小姐之口說出了當下的愛情觀:“一萬年太久了,就愛我,現在……”
09黃霑先生曾這樣評論周星馳:“他開心起來的時候,爽朗的笑聲不絕,幾乎可以把化妝間的板墻震得搖晃,一旦默然無語,那一臉的憂郁,又仿佛天地間的愁苦,不知怎的都忽然在心頭凝聚。”10周星馳曾在采訪中說,很多影片他都是當正劇在拍,不知道為何那么多人當喜劇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