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一直以「敢拍」著稱。
近年來,以社會批判為主題的神作層出不窮。
比如,被國內翻拍的《誤殺瞞天記》,IMDB 9.7的《杰伊·比姆》等等。
不僅劇情生動離奇,想象力和表達也都令人驚嘆,看得我們好生羨慕。
最近,又有一部印度電影口碑炸了。
評分高達8.6,幾乎零差評。
網友評論:「估計條目不保!」
到底有多神,今天就讓魚叔來給大家安利——
《宿敵》
Jana Gana Mana
尋找正義
故事由一件命案開始。
某天新聞曝出,一名大學女教授遭到奸殺,后被焚尸荒野。
消息頓時炸開了鍋,話題登頂熱搜,各大媒體爭相報道。
女教授的學生們上街抗議,要求徹查此事。
可警察不僅沒抓緊調查,還毆打抗議學生。
一個被打的女學生,將自己拍攝的視頻傳到社交媒體。
輿論發酵,各地學生紛紛聲援,抗議浪潮席卷全國。
眼看事情越鬧越大,聯邦政府坐不住了。
領導人發話,立刻成立調查小組,并指名讓一名副督察接手此事。
學生們并不相信這位副督察。
因為之前警察們不辦案,反倒堵住民眾的嘴巴。
可想而知,犯案者的背后一定有保護傘,誰知道這個副督察是不是他們「自己人」。
面臨重重質疑,副督察沒有解釋。
他先是叫停了對學生的鎮壓。
然后采訪被打女孩,耐心聽完訴求。
緊接著,他拜訪了女教授的母親。
聽完母親哭訴,留下一句話:
「我發誓,一定在30日之內捉拿兇手」
偵查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
副督察抽絲剝繭,再加上有目擊證人指證。
四名嫌疑人很快被鎖定。
果然,這四人都是有案底的打手。
因為幫政黨處理過很多骯臟事,所以不管他們做什么,都受到包庇。
事關敏感,副督察決定放手一搏。
他掩蓋了案件進展,沒有透露給上級和任何媒體,直接收網抓人。
四名嫌疑人成功抓到。
但不知怎么的,消息泄露了出去。
媒體把警局圍得水泄不通。
學生們在門口抗議,讓四人血債血償。
上級也打來電話。
解除了副督察的調查權。
并下令,當晚必須將四人轉送給其他分局,不得延誤。
夜已深,押解警車在空蕩蕩的路上行駛著。
前排是表情凝重的副督察。
后座是得意洋洋的四個嫌疑人。
「別擔心,我們很快就會被放了哈哈哈!」
警車行駛到一個路口。
副督察突然讓司機熄燈,拐入旁邊的小路。
車在一個烏漆墨黑的空曠地停了下來。
嫌疑人們睡眼惺忪地下了車。
副督察突然掏出警槍,連開數發。
四個人應聲倒地,當場死亡。
第二天,警局召開新聞發布會。
副督察在一旁低頭不語。
上司向媒體們侃侃而談。
他聲稱,在現場取證中嫌疑人企圖奪槍逃跑。
警察不得不將四人擊斃。
媒體們將信將疑,質疑其程序正義。
因為按條例,警察應該向罪犯膝蓋以下射擊。
但民眾們大肆慶祝。
街上鞭炮齊鳴,人人手舞足蹈。
在他們心中,正義當然比法律更重要。
副督察,連帶著整個國家的警察都成了英雄。
可惜,人權委員會并不這么認為。
他們決定起訴副督察。
一場庭審即將拉開序幕。
但接下來的故事走向,誰也預料不到。
尋找真相
為副督察辯護的,是個經驗頗豐的白發律師。
庭審開始前,他發表了一番慷慨陳詞。
在場聽眾無不被他感動得熱淚盈眶。
「實體正義,遠比程序正義更重要!」
「在場哪位如果能夠摸著良心,指責警察是錯誤的,那我……..」
話音未落,反對席里舉起了一只顫巍巍的手。
那是對方律師,一個瘸子。
他接下來的言論,讓全場一片嘩然。
「那四人都沒上法庭,憑什么就這樣死了」
「一個普通教授的死,為什么得到媒體廣泛關注」
教授母親被他氣的當場血壓飆升。
然而,隨著辯論的展開,瘸子律師的意圖逐漸顯現。
他先是質疑警察。
為什么這四人在上法庭前就被殺了。
如此著急,難道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接著,他質疑媒體。
為什么一個無名小卒,被拎到報紙頭版。
為什么在法醫報告出來前,媒體就已經提前撰寫了「奸殺致死」的報道。
最后,他質疑目擊證人。
證人只看到了四人處理尸體,并未看到奸殺過程。
此外,四人都不會開車,那必然有當司機的第五人。
他在哪兒,又為何沒有被曝光?
步步追問,層層質疑。
案件的真相,這才被逐漸揭露。
事情還要從幾個月前說起。
一天,女教授所在的大學里,一個在讀女博士突然上吊自殺。
女孩父親找到女教授求助。
在整理女孩遺物時,發現了背后隱情。
原來,女博士是被自己的導師逼死的。
導師一面將她視作廉價勞動力,屢次剽竊她的學術成果。
一面在她的論文里挑刺,故意不讓她通過。
而這一切,都因為女博士出身「賤民」。
女博士已經讀了7年,但始終無法畢業。
絕望中,她選擇了自殺。
發現真相的女教授氣憤至極,決心要為學生討回公道。
她向校長投訴,要求公開調查此事。
校長卻反過來指責女博士抗壓能力差。
她向當地警察局投訴。
警員只說她多管閑事。
她打算向更高級別司法投訴。
誰知,警員連夜向學校通風報信。
導師徹底慌了,他找到女教授,威逼利誘無果。
于是在一個夜晚,開車將女教授撞死,之后逃離。
可是,一個肇事逃逸案,為什么搖身一變成了奸殺案?
因為案件的背后,牽涉到了更大的勢力。
女教授出事當晚,聯邦領導人正在為即將來到的選舉焦頭爛額。
副督察作為領導人的心腹,自然要幫忙排憂解難。
在得知當晚的女教授死亡案后,他提出了一個建議。
利用這起案件掀起輿論,從而轉移焦點,提高支持率。
于是,一個縝密的計劃開始了。
第一步,找來四個有案底的人,焚燒尸體。
并在監控錄像中留證。
第二步,買通所有媒體和公關。
讓「女教授被奸殺后焚尸」的新聞鋪天蓋地,引起公憤。
第三步,故意下令讓警察毆打學生。
進一步掀起民眾的反抗情緒。
第四步,有請英雄「副督察」出場,主持正義。
一切,不過是場人為操縱的大戲罷了。
觀眾,就是被蒙在鼓里的人民。
真相就此大白。
但影片在結尾處,仍有反轉。
瘸子律師手里的證據,其實是副督察自己主動泄露的。
當初他在領導人臨時授意下殺了四人,心中本就有愧。
庭審前夕,他的兒子又無端遭遇車禍。
毫無疑問,是領導人干的,用這種方式威脅副督察。
自己助紂為虐,家人也成了犧牲品。
再三思忖后,副督察決定揭露真相。
尋找問題
本片信息量巨大,情節反轉再反轉。
雖然有著印度電影冗長套路的通病,但不可否認的是,戲劇張力十足。
最重要的是:真敢拍。
一個「平平無奇」的肇事逃逸案件。
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了印度眾多的社會弊病。
首先,是女性地位的低下。
瘸子律師在法庭上詢問婦女會會長:
「為什么這起案件會讓你如此震驚」
會長一臉理所當然:
「這可是一個婦女被強奸啊」
瘸子律師笑了。
如果這樣的話,那你應該「震驚」到心臟不好。
因為在印度,每15分鐘就有一起強奸案。
這就是社會的怪象。
明明人們都對頻發的性別暴力感到憤怒。
口口聲聲說:一個國家的尊嚴,就是它給予女性的尊嚴。
事實上卻沒有任何好轉。
數據顯示,印度在2017年以來,針對女性的罪案增加了25%以上。
但政客們卻常常表示,應該讓女性為此承擔責任。
例如讓女人「穿體面的衣服」「不要在晚上出門」……
其次,是教育系統的腐敗。
「種姓歧視」的觀念,早已深入骨髓。
就連受過高等教育的教授,也未能幸免。
甚至以此為借口謀取私利,剽竊學生成果,阻攔學生畢業。
這并不是個例。
片中,該高校在過去十年里,已經有52名學生自殺。
其中絕大部分出身「賤民」。
這種觀念,甚至公然出現在小學教科書中。
課本插圖中,皮膚白的高種姓被稱為「美」,皮膚黑的低種姓被稱為「丑」。
「毒教材」潛移默化毒害著青少年,早早的扭曲了他們的價值觀。
而最令人憤怒,應當是政治和媒體的腐敗。
片中,當權者偽造案件,操控輿論。
既掩蓋了丑聞,贏回選票。
又讓人民振臂歡呼,個個正義感爆棚。
可那四個無辜的生命,就這樣消逝了。
政客們之所以這樣做,因為他們深知一點:
「政治家最大的武器,是情感,是公眾的情感,是瘋狂。」
民眾一旦被這種瘋狂所煽動。
思想、智慧、決策,就不復存在。
要想轉移火力,就掀起一場「正義的斗爭」。
想要獲得選票,就制造一個「犧牲的英雄」。
穩固的統治,也因此得到實現。
一個個事件空降熱搜,又隨即不了了之。
真相到底如何,民眾也許永遠不得而知。
媒體成了被剪輯的真相。
輿論成了被操控的游戲。
正義像是一杯速溶茶,成為即時滿足的快餐。
廉價,輕易,令人滿足。
這是讓提出問題者閉嘴的政治。
讓指責者帶上手銬的政治。
但不論是電影還是現實中,大眾對真相的追問永遠不會停止。
「無論你如何試圖讓他們閉嘴
把他們關進哪座監獄
都必須有人提出問題
而且必須有人回答」
我們常會感慨于印度電影「敢拍」。
也驚嘆于他們現實依舊如此無能為力。
然而,我們必須承認,只有把罪惡攤在陽光下,才會有罪惡被制止的一天。
只有敢于正視黑暗,才能看到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