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經是“法蘭西第一美人”,但在她的事業面前,如天使般讓人驚嘆的美貌變成了一種陪襯。
她是伊莎貝爾·阿佳妮,20世紀80年代法國電影界毋庸置疑的女皇,除了史無前例的獲得五次法國電影最高獎凱撒獎,她還是戛納柏林影后,甚至還有兩次奧斯卡影后提名。
然而,和如同開金手指般的事業相比,阿佳妮的人生,則更像她演繹的角色一般,一半天使一半惡魔,讓很多導演為她的才華傾倒,卻又對她的瘋狂敬而遠之。
貧民窟的天使
對于有些人來說,美貌是幸運的天賦,而對于有些人來說,美貌是不幸的信號。
身處在貧民窟的阿佳妮,她那罕見的美貌,與這骯臟與混亂的環境,格格不入。
騷擾、攻擊、歧視……成了少年阿佳妮最常遇見的事,但與她的父母相比,這些都是小事。
阿佳妮的父親,是一位阿爾及利亞人,此時,恰逢阿爾及利亞內戰,阿爾及利亞人處在法國歧視鏈的底端。
不過,因為外表英俊,還是有人無可救藥地愛上了他,這就是阿佳妮的母親,一位德國女性。
不過,沒有經濟基礎的婚姻終歸會走向悲劇。
1955年6月出生的阿佳妮,自幼看到的就是這樣的場景。
無法養活全家并且喜歡酗酒的父親,對婚姻不滿意卻又無法解脫只能每天怨天尤人的母親。
在之后阿佳妮的回憶中,曾經說過家里唯一平靜的時候,就是父親剛領完津貼那兩天。
爭吵與謾罵,是阿佳妮幼時對家庭的最深印象。
而越發美貌的阿佳妮,成了父親發泄怒火的渠道。
不僅在日常生活中對阿佳妮處處不滿,甚至在阿佳妮被人騷擾時,父親竟責怪她給家里帶來了麻煩。
有些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而對于阿佳妮來說,她一生都掙扎于童年之中。
特呂弗:“一動一靜,都是傳奇。”
生活對于阿佳妮來說,是充滿不幸的。
表演是她唯一的發泄渠道。
1969年,14歲的阿佳妮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熒幕作品,《小煤炭商》。她在電影中的出色表現為她迎來了第一個人生轉折點。
1974年,憑借電影《耳光》,阿加莎的演技在當時備受肯定,并且也因此獲得了電影珊娜獎,有些人天生就是為藝術而生的。
由于阿佳妮在戲劇表演方面的驚人才華,法蘭西劇院給阿佳妮開出了二十年的合同。
但阿佳妮,這朵從底層掙扎而出的花并不留戀于一縷陽光,她想要擁有更盛大的舞臺。
阿佳妮是幸運的,當她還在為未來迷茫時,遇到了一個男導演,正在為自己籌備六年的電影尋找主演,他叫特呂弗。
作為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創始人之一,法國近代最著名的電影大師之一,處于創作旺盛期的特呂弗,看到阿佳妮的第一眼,就認定了她。
“單是你的面孔就能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單是你的目光就能創造出戲劇性的氛圍。”對于阿佳妮,特呂弗不吝任何贊美之詞,而阿佳妮,則成就了特呂弗鏡頭下最經典的女性角色之一,阿黛爾·雨果。
十九歲的阿佳妮,用她超脫常人的對于情感的感觸,演繹出了一個為愛瘋狂到執迷不悟的女子。
“千山萬水,千山萬水,去和你相會,這樣的事情只有我能做到。”
當電影中的阿黛爾如火焰般燃盡生命,只余一股殘灰時,現實中的阿佳妮,則憑借著這部片子,開始了她無比輝煌的電影生涯。
《阿黛爾雨果的故事》甫一出現,阿佳妮便憑借著阿黛爾雨果一角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以20歲的年齡,成為最年輕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入圍者,并且這一記錄,直到二十年后才被打破。
過高的起點并沒有讓這位生來便為演戲而生的女子過早夭折,由她所創造的輝煌電影人生,才剛剛開始。
在拍攝了15部各色電影后,在1891年,阿佳妮遇到了人生中另外一部經典代表作,《著魔》。
當天使與魔鬼一同出現,當癲狂與神經質相遇,便是阿佳妮創造出的影史最瘋魔表演之一。
憑借著這部電影,阿佳妮一舉獲得十多個獎項的最佳女主角,甚至其中還包括戛納和凱撒獎最佳女主角。
阿佳妮的時代就此到來,這個電影的寵兒,以令人驚嘆的才華,征服了整個電影界。
1989年,憑借《羅丹的情人》,阿佳妮再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在九十年代,憑借外語片得到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包括她在內,僅僅只有四人。
愛情詛咒
瘋狂與偏執不止是阿佳妮扮演的很多角色的共同之處,也是對她自己的愛情的描述。
“不知當年用的攝影機還在不在?承受了阿佳妮那樣注視的攝影機玻璃即使不瘋狂,可能也碎裂了。”這是法國影評人看過《阿黛爾雨果的故事》之后寫下的贊嘆之語,阿佳妮的第一段戀情,便是攝影機之后那深情注視她的人。
1976年拍攝《巴洛克》時,布魯諾·努伊頓,這位法國著名的攝影師,愛上了他鏡頭里的阿佳妮。
這段感情并沒有公之于眾,甚至當1979年,24歲的阿佳妮的兒子公之于眾時,在法國民眾的一片嘩然聲中,孩子的父親布魯諾依舊神隱。
直到《羅丹的情人》,當這部布魯諾·努伊頓導演的電影上映時,彼時已經分手的兩人的愛情終于曝光。
關于兩人分手的原因眾說風云,此時的布魯諾·努伊頓,已經和蘇菲瑪索生活在了一起,而阿佳妮,則在愛情這漩渦中淪陷得越來越深。
或許性格癲狂的阿佳妮更適合同類一些,1989年,阿佳妮開始了一段更為瘋狂的戀愛。
她遇見了丹尼爾·戴-劉易斯,這位被稱為歐洲情人的奧斯卡影帝,他有著與阿佳妮相似的灰暗的童年,同樣的癲狂的性格。
兩個人的戀愛就這樣開始了,或許這份愛太過熱烈,沉浸于其中的兩人徹底放棄了自己的事業。
正處于事業沖刺期的阿佳妮甚至放棄了兩部來自好萊塢的大片,《本能》和《不道德的交易》,之后莎朗斯通和黛米摩爾分別憑借這兩部電影走紅。
只是,再熱烈的愛也會凋謝,阿佳妮又一次愛情結束,與之前的結局一模一樣。
1995年,阿佳妮再次懷孕,年近四十的她,渴望著擁有一個穩定的家庭,只是丹尼爾卻逃了,他說他沒有做好進入家庭的準備。
然而,在1996年,丹尼爾卻飛快地與一位作家說女兒瑞貝卡米勒結婚。
阿佳妮依舊孤身一人,兩段愛情,帶給她兩個兒子,她如同自己扮演的角色般,對每次愛情都毫無保留,卻沒有一次被愛情之神眷顧過,總是一次一次地追逐,一次一次地留在那無光的黑暗中。
愛情總是傷神的,在經歷過與丹尼爾的失敗愛情后,阿佳妮又選擇了息影,她拒絕了所有的片約,在家里陪伴著孩子長大。
2002年,重回熒幕的阿佳妮再一次陷入熱戀,這次是電子音樂大師讓米歇爾·雅爾,關于這個名字,我們更熟悉的應該是他是鞏俐的丈夫。
在與阿佳妮戀愛兩年后,這段愛情的結局依舊與阿佳妮之前幾段一樣,以男方的背叛告終。
此后又經歷過幾段失敗的愛情后,六十歲的阿佳妮終于認清了在愛情上,自己永遠無法打破詛咒。
或許阿佳妮的美貌無法被任何一個人擁有,猶如一朵水仙花,只適合遺世獨立的欣賞,一旦碰觸,那藏于靈魂中的毒素足以致命。
世界是所精神病院
與阿佳妮同樣著名的法國女星于佩爾曾這樣形容她:如果我們都住在精神病醫院,我在分裂癥病房,她在狂想癥病房。
是的,阿佳妮是不同的,她一生都在癲狂中。
在因為《羅丹的情人》獲得凱撒獎時,她在頒獎現場念了一段《撒旦詩篇》。
在媒體造謠她得艾滋病時,親自在電視上露面痛罵記者。
憑借電影《殺人的夏天》入圍戛納電影節時,用手袋擋住面部拒絕記者拍攝。
在和于佩爾拍攝《勃朗特姐妹》期間,因為嫉妒于佩爾和劇組成員關系好,在演戲時故意用發夾弄傷于佩爾的頭皮。
在擔當戛納電影節評審團主席時,因為各種低情商行為被架空,被稱為戛納電影節史上最糟糕主席。
不瘋魔不成活,這句話或許用來形容阿佳妮最為合適,她的瘋魔讓她演繹出了電影史上最成功的瘋癲角色之一,她的瘋魔,也讓她在現實生活中惡評不斷。
所有人以為阿佳妮的結局是像所有黃金時代奉獻過熒幕經典角色的美人一樣,當芳華已逝時,被觀眾哀嘆著美人遲暮,只是阿佳妮選擇了另外一條路。
2009年,當阿佳妮憑借著《裙角飛揚的日子》奪得第五座凱撒獎最佳女主角時,人們關注的,卻是她已然因整容而僵硬的面龐。
阿佳妮曾經讓整個法蘭西驚嘆的美貌,沒有枯萎,而是扭曲成面目全非。
有人說,阿佳妮的人生是將美好撕碎給人看,但其實,她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在重復著自己的童年。
誕生于不幸的婚姻,卻從未走進過婚姻,伴隨一生的是童年傷痕帶來的神經質。
若世界是所精神病院,或許一生無助的阿佳妮才能真正找到逃離童年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