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曉利:隱居在都市的民謠音樂人
民謠如詩5四川第一次聽到萬曉利的音樂,就感覺這個歌詞很上頭,可是這人的聲音怎么這么慵懶。到后來,聽得越多越覺得萬曉利的音樂才是真的讓人很爽快。我一直以為,好的音樂總是經歷了什么,有故事的音樂才能引起人的共鳴。看看萬曉利,我總會想起小鎮青年的文藝夢想這些看起來很爛俗的情節。可現實就是這樣的,在那個文藝青年還沒有爛大街的時候,萬曉利,被江湖人稱“萬總”。萬總的第一張專輯略顯潦草,里面的音樂似乎是為了表達而表達,歌詞的內涵和深意似乎有點淺薄了,這也不能影響萬總的熱情。說起這張專輯,《走過來,走過去》,樂器簡單的只有一把吉他和一把口琴還有手鼓,這也奠定了萬總的代表樂器,就是口琴。這是萬總得以在民謠江湖稱雄的資本,和萬青的小號,二手的嗩吶,并稱于民謠圈。第一張專輯局限于酒吧的環境,嘈雜的環境和具有先鋒性的人聲對于剛接觸民謠音樂的人確實不太友好。而萬曉利的第二張專輯堪稱最經典的作品,當然了,我最喜歡萬曉利的也是這張專輯的作品。《這一切沒有想象的那么糟》是我認為的萬曉利迄今為止最好的專輯,可能也是他自己最為滿意的作品。塵世喧囂,深入其中,亦迷失其中。于是萬曉利選擇了逃離和出走,享受平靜和孤獨。這張專輯的音樂給人的感覺是一個音樂人內心世界與現實的掙扎。《陀螺》里不停地轉呀轉的是人生,也是童年,更是生活;《鳥語》里是一個充滿童趣的人,也是一個真正開心快樂的人;《達摩流浪者》充滿禪意,也充滿了對生活的困惑,享受孤獨的時候沒人阻擋你的方向,可也沒有人和你說話;《這一切沒有想象的那么糟》更是對于生活詩意化的表達,絕處逢生的開心,讓人聽起來覺得舒坦。我一直覺得這一張專輯的歌連起來就是萬曉利自己對于生活的認識。而萬曉利的第三張專輯《北方的北方》除了一貫的孤獨寧靜,多了一些哀傷。旋律中總會讓人覺得有一種孤獨時的落寞,一個人靜靜地唱著不知名的歌,沒人想聽也無人真的懂。而到現在再聽起萬曉利的音樂,我還是更喜歡第三張專輯多一點。誠然,第二張傳唱度更高,前有宋冬野的歌詞里“最后一個懂鳥語的人死在了2006”,后有李健在歌手里唱的《陀螺》。我發現這張專輯其實是寫給自己的歌,懂得人可能多少都有些孤獨不合群,正因為如此才更懂得安靜地去聽歌。萬曉利一直給我的感覺像是一個孤僻的少年,可能他早已不再年輕了,所以才能寫出這種令人哀傷的音樂。懂他的人自然不必說,不懂他的人會覺得這是坨狗屎。只是在你回首往事或者經歷了很多的時候,猛然回頭,聽著這一切沒有想象的那么糟。你就會明白,當年的你不懂,是因為沒有經歷,你經歷后懂了,卻發現,時間已經過去很遠了,那個年輕時代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