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新生代演員為了維護形象,不愿意出演,諸如乞丐、村民、反派等一些外形較差的角色。可對于觀眾而言,比起青春偶像劇中的流量小鮮肉,還是像游本昌老師那樣邋里邋遢的濟公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比起顏值,演員更應該注意的是演技。那最能夠表現演員硬實力的角色是什么?答案是“小人物”。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組成了整個社會,他們的生活是整個時代的縮影,各種各樣的苦辣辛酸的經歷也是最容易打動觀眾的故事。
農民工便是最經典的小人物代表之一,而現在市場上大部分的老戲骨和影帝都曾出演過這類“農民工”角色。周星馳2022年6月22日是周星馳60歲生日,也是《長江七號》播出第14年。
在劇中,又黑又瘦的周星馳以不修邊幅,胡子拉碴的形象登場,飾演了一位為努力養家賺錢供孩子上學的農民工角色。本片最大的看點除了喜聞樂見的喜劇部分以外,便是各種歡聲笑語下隱藏的種種辛酸。印象最深的還是周鐵在工地上推磚頭,遇到麻煩后與老板的對戲。
當時夏日已至,周鐵想給孩子買臺電扇,非常需要這份工作,但老板見他工作效率低便不客氣地過來趕人。周鐵老婆的醫藥費和喪葬費都是老板墊付的,而周鐵本人不吃飯也要供著孩子上貴族學校。
短短幾句話便將一個普通農民工的辛酸展現出來,尤其是那句面帶苦笑的“頂得了”,更是表現出窮人生活的不易。
此外,還有兩人在路邊蹭商店電視看動畫片,將爛蘋果削得幾乎只剩果核做飯后水果,把打蟑螂當做日常的游戲……
無數看起來有些夸張的鏡頭下折射出的反而是最真實的生活。一位父親用一生勞苦換來孩子一個可能性的未來。對于周鐵和周小狄,長江七號的出現,像是一場美好的夢。
因為有夢,所以才能積極地走下去。但如果沒有長江七號,還剩下什么?壞掉的電風扇、悲慘的家庭、校園暴力、工地事故……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長江七號,失去父親后的周小狄,在未來將何去何從。
周星馳的《長江七號》用大量的鏡頭,表現了農民工寄托子女,想要改變生活的愿望。而他傳達給我們的精神難道不正是以前老一輩對我們的教導么?“人雖窮,但要有骨氣,不能偷、不能騙、不能搶,不能做違法犯罪的事,要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其實,在這部電影剛上映時,曾產生過巨大爭議。有人說對比“星爺”曾經的電影,《長江七號》是一部“爛片”,在拍完《功夫》后,喜劇之王已經江郎才盡。也有人說《長江七號》搞笑部分插入得太刻意,抄襲和自我抄襲部分太多。
無論怎么說,這部電影在上映后的評價也是罵名比稱贊多。直到時隔多年再次回顧,這才能發現“星爺”的良苦用心。周星馳版的“農民工”演出了太多小人物的辛酸,也演到了許多觀眾的心里。
簡言之,很開心觀眾能夠因為這部電影笑出聲,因為里面隱藏的許多生活心酸都未曾經歷過。郭富城“得意一天是一天。”看過《最愛》這部電影的觀眾對這句話一定不陌生。
這句臺詞是由郭富城飾演的趙得意,得知病癥后,在山頂學校時說的話。在這部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與以往印象不同的郭富城。眾所周知,作為歌星的郭富城也會經常跨界出演電影,但接到的多數是警匪動作電影中的角色,像這樣鄉土氣息較濃的電影少之又少。
看慣了舞臺上郭富城帥氣逼人的演出,與動作片里極具張力與魅力的表演,很難不讓人懷疑郭富城究竟能否擔任風格迥異的角色。然后,郭富城便以一副樸實敦厚的農民形象給觀眾帶來了巨大驚喜。
凌亂的頭發,滿嘴的胡茬,因營養不良導致而泛黃的臉頰,他的每一個眼神都蘊含著飽經人世的滄桑,每一個細節都訴說了艱苦生活背后隱藏的辛勞。樸實無華的著裝,白色襯衣上的污漬,在離開了舞臺,放下了明星的包袱后,年過半百的郭富城以非常接地氣的形象完美地融入了角色。觀眾不僅沒有因為他的“邋遢”討厭郭富城,反而是對他的敬業表示稱贊。回到這部劇中,郭富城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如果說周星馳的《長江七號》側重于市井煙火,家庭感情,那么郭富城的《最愛》則給我們展現了病弱群體在“孤島”環境下的光怪陸離。小小的山頂學校,更像是社會的縮影。
每一個微妙到荒誕,“引人發笑”的點,背后透露出的是社會底層人民的心酸掙扎。因為窮,因為受過餓,所以糧房姐對于糧食那么看重,最后被偷吃的豬氣死。為什么四輪叔死前還在執著紅本本?因為那是他曾經的青春,是無法走出去的悲哀。
老疙瘩會偷一件不合身的紅襖送給媳婦,這是他認為的虧欠,是愛情的承諾。還記得商琴琴患病的理由么?為了買一瓶城里人的洗發水去賣血。縱觀整篇電影,趙得意與商琴琴兩人間的愛固然令人感動,但更重要的還是以他們這些小人物為代表,所傳達出的精神。
從虛度光陰到重啟振奮,面對村民的冷眼和侮辱,勇于生活,雖然在最后失去了生命,但卻在有限的生命里贏回了尊嚴。劉德華同樣是天王人物,劉德華版的“農民工”與郭富城版最大的區別是“無奈”。如果說趙得意是面對死亡無力阻止的無奈,那么劉德華扮演的“雷澤寬”便是孤身一人置身于社會的渺小。
在《失孤》這部公益電影中,劉德華化身一位為尋找丟失孩子奔走14年的苦難農民父親。在此之前,不止一個和他合作過的導演都曾直言,劉德華的形象氣質不適合出演農民這類角色。
但結果是,《失孤》上映后,劉德華憑此劇獲獎,眾導演公開道歉。其實,為了貼合形象,劉德華曾付出過許多努力。沙灘上暴曬七天,以表現出風吹日曬的真實感,胡子和頭發染白,臉上涂鹽,讓自己看起來更加蒼老。
除了這些大體上的形象,劉德華在細節方面也沒有放過自己,磨壞指甲,去任何地方都穿農民布鞋等。正是因為他的敬業,才有了熒屏前皮膚粗糙干燥,面容飽經滄桑,氣質沉穩猶豫,舉手投足間都是滿滿鄉土氣息的雷澤寬。而這部電影中,最難忘的部分還是結局大師對劉德華說的一番話。“多行善業,緣聚自會相見。”無論路途中遭遇了多少苦難,或美好,或骯臟,雷澤寬始終保留著內心的善良。
在最后,雷澤寬躲雨時不忘分給其他僧人泡面,令人心酸。就像是那條公益廣告。回家的女孩騎著自行車路過漆黑無光的小巷,一位老爺爺為她點亮回家的道路。
也許正因為淋過雨,才懂得苦楚,更愿意為別人撐一把傘。至于說劉德華版的農民工形象有多成功。據說,劉德華的經紀人在下飛機后去看望他,到劇組后,一點也沒發現自己旁邊坐的就是劉德華。
另外,劉德華在外張貼尋人啟事,路人完全將他當成了尋親的農民工,紛紛施以援手,同樣沒認出他是天王。不過,雖然《失孤》這部電影很成功,但劉德華一直有個遺憾。
因為這部電影在現實中是有原型的,而且,在劉德華拍戲期間,原型郭剛堂也還在尋找孩子的途中。“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覺自己是一個父親”。
好消息是,功夫不負有心人。陳思成與其他版本老一輩的民工形象不同,陳思成的角度是晚輩,詮釋的是新時代的民工形象。
在《民工》這部劇里,他飾演的是一位連續三年高考失利,背著家里偷偷進城打工的有些叛逆的孩子。可能有人會疑惑,為什么寫到《民工》這部劇選的演員不是范明,明明鞠廣大的民工形象更深入人心。
主要因為這部電視劇主要從鞠雙元的視角展開,表現的是一位農民進入城市的整個過程,和在城市生活中的種種不易,以及從農民工到大老板的逆襲勵志故事。范明的形象固然經典,但重點還是在新時代的民工上。傳統印象里,大眾對農民工的認知可能就是一群穿著破爛衣裳的工地工人,但其實并非如此。
在拍攝這部劇前,陳思成曾去過很多農村實地考察,并親身體驗過一個多月的生活。在這段時間里,他發現民工其實包括方方面面,只要是從農村進城市打工的農民都可以算民工。或是服務員,或是裝卸工、焊工、工廠工人等,民工的職業覆蓋范圍包括方方面面,各個職業。
他們的生活也不全是印象中不修邊幅,每天邋里邋遢的不打扮,休工后勾肩搭背光膀子去地攤喝酒。民工在平常也會買保養品打扮自己,也會在房間里掛喜歡的偶像的照片,也會去酒吧KTV等場所玩樂消遣。憑借著對民工的新認知,與實際體驗,陳思成在《民工》中成功脫穎而出。《民工》這部劇的核心點在于生存。
農民工進城打工尋找出路,但城市的快速發展令他們無從適應。隨之而來的是諸如,路人的白眼、黑心老板拖欠工資、政策恐慌問題等。拋開藝術性的演出手法,《民工》表現出的是一幕幕血淋淋的現實。
農村的傳統思想與現代化建設的沖突,作為兩者之間橋梁的農民工受到了最大的沖擊。這是大環境下每一個人的生活故事,同時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劇。而通過陳思成的演技,也成功將農民工與城市的矛盾完美展現出來。
據說,在演戲時,他還曾為了貼合形象,每天都要在太陽下暴曬,抹黃牙齒,往頭上撒沙子。王寶強如果一定要在所有演過民工的演員中分個高下,想必大多數人都會推崇王寶強。對于王寶強而言,本身農民出生,在演農民工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從最早的《天下無賊》開始,他“傻根”的形象便已經深入人心。長相淳樸,作風接地氣,氣質給人一種鐵憨憨的感覺。
可以說,整個角色里除了真實,幾乎沒有演技。別的不說,單就一句“人怎么可能比狼還壞?”單純得就讓人忍俊不禁想發笑。不過,這種單純到不諳世事的地方也正是傻根最吸引人的點。
在王麗身處困境,無人伸出援手時,只有傻根不為利益的把她載到了城里。在火車劇情中,先是在車站被偷叫賊自己站出來,然后到了火車上,哪怕自己餓著肚子也會分給別人雞蛋。
起火時,他又會不顧危險的沖在最前面滅火。而有人受傷需要輸血,傻根再次身先士卒的先行捐血,結果忘記自己暈血導致昏厥。
與其說他傻,不如說是一種極致的善。傻根這個角色代表了太多農民工身上的特質。淳樸善良、本分勤勞,因為對城市生活不了解,在進入城市后有些格格不入,也會做出許多在外人看來匪夷所思的“怪事”。
這讓人不免想起西安那名“跪地”的農民工。因為銀行地板剛被拖過,太干凈,自己剛從工地出來,鞋子上太多泥,怕弄臟地板,所以農民工選擇脫鞋跪在ATM前取款。
同樣的善良,同樣的體諒他人,這如何能忍住不點贊?此外,王寶強在《人在囧途》中同樣飾演了農民工角色,雖然整體感覺大同小異,但在喜劇氛圍的烘托下,還是有不一樣的感覺。擠奶工牛耿,在機場因手提一大桶牛奶被攔下,隨后做出一口氣悶掉整桶牛奶的驚人舉動。
這種愣愣的行為,其實也是遵守規則下的一種變通。面對生活中的一些小問題,既然無法繞過去,那便正面解決。
而在成名后,王寶強也沒有表現出高傲的心態,在任何場合,他都以一種親近隨和的形象走進每個人的心中。他的身上有一種農民工的質樸,這種質樸也是促使他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最經典的樹先生,便是他表演小人物的集大成表現。黃渤黃渤的農民工有多經典?他演過的農民工電影你可能想不起來,但這個形象你一定會在什么地方見過。
答案是《瘋狂的石頭》。這部電影作為黃渤的代表作,其本身就有許多重要意義。事業的轉折點,戲劇之路的開端,另一種成功的可能性。因為《瘋狂的石頭》,黃渤不出眾的容貌被大眾所熟知,那個邋遢的形象,對于傳統印象中的“農民”形象在貼切不過。
但要論經典的民工劇,還是要推薦黃渤的另一部作品:《生存之民工》,又或者說是《春天里》。這部電視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主要講的是一群農民工被拖欠工資后想方設法討債的故事。
其極具寫實性的風格,在上映后一度引發人們的爭論,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問題。后來,因為某些特殊原因,這部電視劇被禁播9年,直到2013年,刪改后的版本才再次上架,并改名為現在的《春天里》。
為了這部劇,不僅是黃渤,其他的幾位主演都曾去工地體驗生活,與農民工同吃同住。此外,黃渤等演員還通過曬黑,磨破皮膚制造鼓泡與疤痕等方式,來表現生活的厚重感與背后的苦難。
同時,紀錄片的敘事方式,也是這部電視劇讓人感覺非常真實的原因之一。因為它確實向觀眾展現出了底層農民工最真實的艱苦生活,真實的思想目標,真實的生活重擔。
但這一切在黃渤一口流利的青島方言下,又讓人看起來不會感到到特別沉重。同樣的黑色喜劇,與周星馳的《長江七號》不同,《生存之民工》的結局更加殘酷。在改編后的結局中,正義被伸張,工資被追回,惡人們被告上法庭,付出了應有的代價。
但現實遠沒有這么美好,在脫離了電影的藝術表現手法后,真實的結局則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工資沒追到,張彪逃脫,薛五癱瘓,王家才入獄,老陸精神恍惚住院……
在時代的大背景與社會上極致的“惡”面前,農民工顯得如此渺小,他們的掙扎顯得如此無力。這是底層勞動人民的無奈,也是“生存”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