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茰I
1998年的《風云之雄霸天下》。
不但奪得當年香港的中西方總年冠票房。
也堪稱港影里程碑,在香港影史上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
但這就是嘉禾電影在香港影壇的最后一次叱咤風云。
自此之后,再無一部嘉禾作品重臨巔峰。
及至十年后,續作《風云2》上映,嘉禾的名字已經變為“橙天嘉禾”。
借前作之勢,在香港上映就大破紀錄。
票房卻于首周后斷崖式下跌。
最終以1544萬勉強排在了香港十大票房榜的第六位。
內地僅5590萬票房,年度第三十名。
豆瓣評分也一度跌破5分。
口碑票房全線崩塌。
似乎被釘在了爛片的恥辱柱上。
雙男主郭富城與鄭伊健,皇者再臨。
電影制作費超過一億,十六個月做后期,特效經費超過一億。
不論是萬劍歸宗、悲痛莫名、霸劍,還是殺拳、入魔與蠻荒水墨意境,即便時隔多年,《風云2》的特效其實仍然是讓人嘆為觀止的。
演員陣容也堪稱強大,除了郭富城和鄭伊健回歸,加入了“無名”何家勁、“絕無神”任達華和“絕心”謝霆鋒,相對系列第一部也算只強不弱。
而因諸如劇情、造型及動作設計等種種原因,電影卻淪為了“爛片”。
但電影的基礎面其實并不差。
本文試圖以審片者的角度,回到電影上映之初。
以成片狀態而論。
其實應該做一場置換與減法。
或就將從“爛片”飆升至神級狀態。
票房無法控制,我們可以豆瓣分值為參考項。
目前豆瓣39748人參與評分,分值5.1。
首先應減掉兩位女主的全部戲份。
前作的女主角孔慈,與兩位師兄生前死后的糾葛纏綿,雖有些混亂,但也足夠令人動容,另一女主楚楚,也機靈乖巧。
到了《風云2》,就只剩下一聲又一聲喊“哥哥”了。
這邊一聲“云大哥”,那邊就來一聲“風大哥”,而且不分場合,想喊就喊。
實在很難想象,作為專業的電影人或者資深的影迷,究竟如何能對這種明顯嚴重影響觀感的電影情節,做到視而不見的。
難道是基于英雄身邊必須配上美女的慣例?
在劇情問題之外,兩位女主的表演也水準極低,形同嚼蠟。
而如果將她們的戲份全部刪除。
分值會自動上漲1分。
其次應該將系列第一部的美術指導置換回來。
《風云2》走的路線,是貼近西式大片的粗獷、油畫風格,這個其實無可厚非。
最突出的地方是發型的變化。
幾乎所有男主都是頭發貼緊頭皮的“丐”式造型。
一個個都灰頭土臉。
但不管怎么弄,又怎么能將神級的步驚云給弄丟?
馬甲與皮褸、披風,一頭英挺藍發,這個步驚云或可稱得上華語影史上最為英俊帥氣的形象。
如果從美術指導的名氣來講,第二部的奚仲文應該要大過首部的何劍雄。
而最終結果卻是為了風格和創新,丟失了原本就極好的設計。
還有入魔聶風的皮膚,僵硬陰冷毫無美感,而“魔”也并不一定就是令人厭惡的表象。
此外,絕無神的盔甲與造型,并沒能感受到與角色相符的霸氣,對應一下前作的“雄霸”,服飾尤其簡單卻又深具神髓,一種唯我獨尊與氣吞天下的氣概,霸烈噴薄。
這些問題其實都出在審美、創造力和想象力上。
結合前作那些本就極好的設計。
分值起碼能上漲0.5分。
然后自然就是武術和動作指導。
直到今天,應該還會有不少人對《風云之雄霸天下》中的排云掌、風神腿、天霜拳和三分歸元氣等武學招式的設計記憶猶新。
當年的武術指導是林迪安,第二部換成了馬玉成。
或是因為《風云2》的風格要求,電影中眾人的武打招式少了花俏,更偏向寫實風格,而從《風云》漫畫的走向來講,每個階段二人的武功都有一個較大的變化,但作為系列電影來講,應該要考慮兼容和延續的問題。
與造型問題一樣,不能為了風格和創新,將前作的優勢盡數拋棄。
另外一個問題是慢鏡。
如果應用得當,尤其在大場面與群像的情況下,慢鏡設計確實會有極好的意境營造作用的,在《風云2》中也有多場極有氣勢的慢鏡設計,比如絕心帶領“絕地、天行”追殺武林人士,就很完美地呈現了一種詭譎和大勢堂皇的意境。
但在常規打斗中也高頻出現,就讓人難以忍受了,比如聶風入魔出關,第二夢被鬼叉羅擊飛,居然也要用一個連續的慢鏡來展示,隨后就變成標配,每打必慢。
其實很簡單,大氣磅礴的場面、群像與跳躍敘事劇情,都可適應精心設計的慢鏡場面,而比如絕無神與風云二人的纏斗,或者風云之間的單打獨斗,慢鏡僅可偶然為之。
這樣的交錯設計才符合視覺愉悅原理。
而非一味將慢鏡視作“還原”漫畫,畢竟觀眾不是為了去電影院看“PPT”版漫畫的。
所以這個問題如果解決,分值上漲1分毫無問題。
分值已經達到7.6。
在同類型電影中已然可謂“出類拔萃”。
若再將劇情和表演上的部分瑕疵修正,必然神作。
評分當然并不是絕對的參考項。
而電影其實是一種相對復雜的藝術。
尤其在主創的立場而言。
因為“身在山中”。
所以更難窺見作品的全貌。
而旁觀者易清。
也是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