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距離感、閃爍~其詞、疏離。
一種格格不入的狀態,讓我想起了他的那本《游蕩集》。
在《向往的生活》里,他不只一次提到“家庭”的溫暖感受。
而他似乎更適合做一個游子,四處流浪。
他的年齡,離“那些憂傷的年輕人”已經有些遠,他的《梁啟超》第二卷至今還未出版。
他依舊穿白襯衣、牛仔褲、人字拖,他總是試圖做一個笨拙的發問者。
在最新一期的《向往的生活》里,也許與他年齡最接近的何炅,反而離他的心最遠。
在節目的某個場景中,幾排卡式磁帶離他很近,他伸手即得。
那里面,也許有一盒有粵語老歌《等》。
在《聲生不息》的舞臺,張智霖演唱的《等》,讓何炅流了淚。
但他不會如此,雖然在他成長的年代,正是香港樂壇四大天王聲名鵲起的時代。
他可能更喜歡鮑勃迪倫、羅大佑與在《向往的生活》里他所提到的坂本龍一。
二
清晨四點,有風吹過。
我習慣站著讀書。
R.麥克法夸爾、瑪格麗特·尤瑟納爾、內藤湖南,一路讀下來,照常升起的太陽已經亮得晃眼。
也許是魯迅所說的“多讀外國書”,影響了我。
我一直多讀外國書。
可能,他也一樣。
他的書寫方式有時讓人詬病,是一種讀外國書讀多了而表露在字里行間的“翻譯體”。
這多多少少讓他離讀者有些遠。
但《十三邀》已經到了第六季,與《向往的生活》同樣有持續性和耐力。
在這個喧囂又失語的時代,坦誠的溝通與向往的生活,其實一樣偏離普通人所謂的正常生活的軌道。
那么,什么是他做《十三邀》的驅動力?他又為什么來到《向往的生活》成為一個“遠離”生活的游離者呢?
三
與他在書中不斷的發問一樣,在《向往的生活》第七期,從節目一開始他一坐上的士去往目的地,到節目的結束,他不斷的與各種人交談和提問。
這個時候,他又離我們很近。
《向往的生活》第七期,標題就是“遠近”,嘉賓則是他:許知遠。
在節目里,他獨自一人坐在天臺上,他行走的方向時常與其他嘉賓背道而馳,似乎離人們很遠。
但,他替農人挑擔子,撿垃圾的分量最多,又似乎離人們很近。
他“把自己作為方法”,一直向著他所向往的生活邁進。
那么,什么是他所向往的生活?
四
有一首詩,描寫的是愛情:“我愛你,可是我不敢說,我怕我說了,我馬上會死去,我不怕死,可是我怕我死了,沒有人會像我這樣愛你”。
下雨天,我常常讀起這首詩。